6月4日,中国妇产科学术会议进入第二天,盆底专题讲座如期举行,现在为大家呈上今天本专题的精彩内容。
陈兰医师医院陈兰医师给大家讲授了《MRI数字化三维重建技术》。她首先介绍了CT、超声、MRI等的成像特点,介绍了MRI在盆底疾病诊断方面无辐射、多参数成像、软组织对比、多方位成像等优势。年中国开始引入数字人技术,医院妇产科在年即开始数字医学的研究。三维重建即将二维图像数据集三维化。她介绍了三维重建的原理及过程,MRI在盆底肌肉三维重建方面的应用。三维模型重建后可进行精确测量模型的径线、角度等,为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提供研究方法,有利于教学,弥补传统解剖的不足。
苏桂栋教授医院苏桂栋教授给我们带来的《RH术后肛门直肠功能障碍的几种方法及对比》,RH是治疗早期宫颈癌的主要方法之一,其术后并发症包括下尿路/膀胱功能障碍、外阴/阴道功能障碍、肛门/直肠功能障碍。肛门直肠支配神经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支配直肠的功能。肛门直肠功能性障碍包括功能性失禁、疼痛、排便困难三大类,手术及缺乏盆底康复都可以引起其功能障碍。苏教授分别给大家介绍了肛门直肠功能障碍检测方法包括量表、排粪造影、肛门直肠测压、盆底超声、盆底肌电图等五种方法及他们团队的研究成果,比较了各种评估方法的优势。
鲁永鲜教授医院医院鲁永鲜教授给我们带来的是《妇科手术并发症的科学分类-以盆底手术并发症的CTS分类为例》。手术并发症是手术过程中发生的病态过程或者事件,而非手术的必要部分。她首先给我们展示了常见并发症图例如:网片暴露、网片皱缩、线头暴露、臀部穿刺肉芽肿、阴道内侵蚀或瘘孔、局部坏死性筋膜炎等。Clavien等人年提出了外科手术并发症的Clavien-Dindo系统分级,广泛应用于外科临床。盆底手术并发症的CTS分类综合了IUGA和ICS两个国际组织标准化术语委员会和并发症术语相关的IUGA/ICS联合工作组成员的意见。是基于类型(Category),时间(Time)和部位(Site)进行分类和分级。结合新的分类,我们在临床和科研上需要使用更准确的术语。鲁教授结合临床实例给我们讲解了该分类对指导并发症处理的意义。
许学先教授医院许学先教授给我们带来的是《妇科手术损伤及预防》。妇科手术损伤增加因素有妇科手术较前普及、病种变化、严重的粘连或浸润、微创或阴式手术逐渐开展。常见损伤有血管损伤、尿瘘、粪瘘。许教授重点讲授了输尿管损伤并发症。妇科手术输尿管损伤发生率为0.1%到2.5%。子宫动脉与输尿管交叉处为最易发生部位。术中发现清亮尿液流出容易诊断,术后常发生于9-11天,不容易发现。术后需要结合美兰试验、静脉肾盂造影、经尿道逆行膀胱输尿管造影等检查诊断。术中发现者应立即处理,术后及早处理。许教授结合手术视频给大家展示了输尿管损伤的处理,重点强调关键在于预防。
马乐教授首都医科医院马乐教授给我们带来的是《压力性尿失禁手术并发症处理及预防》。年开始的尿道中段吊带术作为治疗压力性尿失禁手术的经典术式,控尿效果可靠,手术便捷、得到广泛推广。手术产品改进设计的重点在于围绕降低并发症风险。压力性尿失禁手术关键在于通过增加尿道压来阻止腹压增加的尿失禁发生。手术过程中主要并发症有副损伤和出血。手术后并发症有下尿路症状、OAB、梗阻、手术失败、吊带排异、感染、疼痛、功能障碍等。马教授结合临床病例给我们讲解了上述并发症临床处理的要点,同时结合文献和自己的经验给我们讲解了处理后的结局。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