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乙未年长夏注意事项
一年四季对应人的五脏,好像对不上,其实不然,一年十二个月中,有单独而特殊的一个月,由于很潮湿,所以叫湿月;由于跟脾的关系最为紧密,所以又叫脾月;一般叫长夏,就是农历的六月。
《素问·脏气法时论》里讲“肝主春,心主夏,脾主长夏,肺主秋,肾主冬。”《群经见智录》里讲到“《内经》言五行配以五藏,其来源于天之四时。藏有五,而时仅四,故以六月为长夏,以配脾。”所以今天我们所讲内容,这个月很重要。
农历六月是养护脾最关键的一个月,反过来讲,也是伤害脾最厉害的一个月,容易使人感受湿邪。十胖九湿,绝大多数胖人,体内全是湿气太多,这个月要尤其注意。
人得病有外感六淫、内伤七情等等诸多因素,湿邪是六淫其中之一。
1、湿为阴邪。湿我们可以打个不太准确的比喻,湿邪就像体内的浆糊,胶水,湿的程度不同,有的比较清稀一些,有的比较粘稠一些,基本上就是这样一些东西。
2、遏伤阳气、阻碍气机。它阻碍人体内气升降出入的正常运转,湿邪一般会滞留在人的脏腑和经络,尤其是滞留在人体阳气运行的通道,堵塞这些通道,使人体内清气该上升的不得上升,浊气该下降排出的不得下降排出体外,而是堆积在体内,这叫阻碍气机。胸胁为气机升降一个很重要的道路,湿邪阻挡住胸膈,气机不畅,人就会胸闷;现在胸闷的人很多啊,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湿邪过盛。
很多人的水泡,都是湿气的因素。
湿邪还会使人困倦,总是嗜睡。
一般这种情况及时咨询大道堂养生师,用坤茶醒脾即可。
3、湿困脾土。脾最怕湿,脾是喜燥而恶湿。脾主升,胃主降,脾把我们吃的东西中的精华,叫水谷精微,向上输送,转化为气血;胃主要是把一些糜状的食物向下给小肠,主降。
脾胃为中焦,顾名思义,就是中间的交通枢纽,如果脾气不升了,胃气不降了,交通就瘫痪了,自然都会堵在中间,跟我们马路上一个十字路口堵住一样,四面的车,谁也甭想走了,都停滞了,所以现在很多人肚子胖,天天琢磨着怎么去掉腰部的救生圈,很重要的一个原因,也是湿邪过盛。
脾胃功能失常了,自然人就不思饮食了,不吃也不饿,也不想吃。吃了东西,也不感觉香,我们以前讲过,脾气足口知五谷香,就是脾虚了。
容易肚胀,感觉肚子里面的东西都不动,就是我们以前讲过的“痞”,肠痞,胃痞,痞,就是不动了意思。
什么叫痞呢?就是痞子,上海人叫瘪三,比如他饿,你卖烧饼的,他过去就拿一个烧饼吃,你打他他也不动,就蹲那吃,我吃饱了再说,这就是痞,不犯大罪,但就是赖着不动。
胃痞就是胃不动了,肠痞就是肠不动了,整个的肉都不动了,这就麻烦了。所以最近呢,一些老年人,容易出现危机。最近,很多人都突然走了,为什么呢,它形成了肺不张,心不跳,这就非常麻烦了!你打了强心针它不动弹,它出现痞,心肌的痞,肺肌的痞,膀胱的痞,就不动弹了。
也就是说人呢,和自然是什么关系呢?人如果是一部手机的话,首先是大的网络运行,你才能和它连接上。现在大的网络都不动弹了,矛盾在这里。
还容易便溏不爽,小便短涩等等。最近是大便成型人就有劲,大便糖稀人就乏力。
脾除了主运化水谷精微之外,还主管运化水湿,现在太湿了,脾不干活了,水自然潴留在体内,叫“脾阳不振,运化无权,水湿停聚”,水跑到肉里,就水肿,很多人现在四肢尤其是腿脚是肿的。
4、湿性重浊。重,就是沉重,人感受湿邪,如果湿邪停滞在肌表,就容易感觉头重,身子沉重,四肢沉重,总之就是不想动,累得慌,就是“重如裹、周身困重、四肢酸重”等症,我们看几岁的小孩,脾气很足,走路都是蹦蹦跳跳的跑,整天就是高兴,这就是脾好的状态,最近人走路感觉沉了,很累,就是脾虚了。
《素问·生气通天论》说:“因于湿,首如裹”。意思是当人感受了湿邪,头像布裹着一样难受。如果湿邪停滞在经络,人就会关节疼痛等。
浊,就是不干净。湿气在停滞在上的,脸脏,就是怎么洗也洗不干净的脸,看上去总像没洗脸,脸上没有光泽,污浊,眼屎多。湿气在下,则容易大便溏泻,甚至排出脓血和粘液,小便混浊,女性白带发黄,过多等等。湿气在外,容易湿疹等。湿在肾,人就腰困,腰酸,直不起腰;湿在心,人就没心情,抑郁不乐等等。
5、湿性粘滞。粘,就是粘腻,滞,就是停滞。我们前面讲过,湿邪想浆糊,就是这个意思,这样就不容易祛除,胶着在一个地方,有的人体内的湿邪,在一个地方停滞了几十年,十几岁时受伤,一个胳膊抬起到一定高度就抬不起来了,几十年就是这样,后来遇到行家,给他拔罐,拔出很多水,胳膊也好了。就是说湿邪致病,病程有缠绵性,粘滞性,不容易速愈。
6、湿多挟温热。湿为长夏的主气,夏秋之交,雨湿较甚,天暑下逼,地湿上蒸,常由湿热病邪外感引起湿温(热)病。湿重于热,初起见恶寒,身热不扬,午后热象较明显,头重如裹,身重肢倦,胸闷脘痞,苔白腻。若热重于湿,则见高热,面赤,口渴欲饮,身重脘痞,苔黄腻。
此外,涉水雨淋,水上作业,或久居潮湿之地,或长期在潮湿环境中工作,或汗出衣里,受湿渐渍等,均可感受湿邪而为病。脾失健运,水湿内停,亦易招致湿邪为病。
说了这么多,怎么祛除湿邪呢?没有一个固定的方法,还是因时、因人、因地,但最方便的,就是坤差加姜茶,可以辅助人参茯苓酒,具体我们还是及时咨询当地养生师。
脾虚了人容易出现什么表现呢?
一、脾虚做泻,就是稍微一吃点生冷就容易拉肚子,有的人会感觉越排越乏力,而有的则会便秘,因为伤了脾,破了气,气虚不能把排泄物推出去。
脾与长夏之气相通应,现在是阴历六月,所以我们重点强调保护脾,脾虚弱的人,容易表现为肢体困重,腹部闷胀不舒,便稀或便秘。
这种情况的便秘是不能吃水果或者泻药的,为什么呢?
我们插讲一下关于便秘的知识。
我们都听过伯乐的儿子照着《马经》找到一个蛤蟆的故事,这就是不辨证。便秘就吃通便的药物,有的人情况有所改善,也有的人腹泻不止,便后乏力,还有的人更加无力排便了,或者大便细而难下,等等。
这就是我们一直在讲的:病,非病,名病也。病就是一个名称,比如便秘,这个名称不具有什么实际意义,它就是指大便秘结不通,排便时间长或排便间隔时间延长这种现象。那么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相应的解决方法也很多,要辨证的看待。我的老师承恩老师在《中国龙文化养生之道》中辩证分析了如下几种便秘,我们一起学习:
1、气虚秘。便秘,面色白,神色疲倦,气短,大便不干硬,虽有便意,排泄困难。这是由于气虚难以促使肠道蠕动造成的。
2、血虚秘。便秘,面色无华,唇淡白,大便秘结难下,或数日不便且无痛苦。这是由于血虚气弱,难以促使肠道蠕动造成的。
3、肝气秘。便秘,饭后胸肋胀满,甚至腹痛,烦躁少食,眼睛干涩,大便不畅。这是由于肝不条达上逆,阻碍胃司职造成的。
4、冷秘。大便坚涩,面色暗或青白,小腹胀气或微痛,四肢不温,喜热恶冷。这是由于阴寒凝结,腹气不通,冷气横于肠胃,津液不通造成的。
5、肺热秘。肺热引起的便秘有三种:
⑴燥邪犯肺。干咳少痰,或痰粘难咳,重则胸痛,痰中带血,口、唇、鼻、咽干燥;或鼻衄,咳血,大便干,尿少,舌苔薄,干燥,少津,发热,微恶风寒,无汗或少汗。这多是因为秋令之季,感受燥邪,耗伤肺津,肺卫失和,或因风温之邪化燥伤津所致。初秋感觉燥,燥偏热,多病温燥;深秋感觉燥,燥中有寒,多病凉而燥。
⑵肺热炽盛。咳嗽,气喘,口渴,发热,鼻煽气灼,胸痛,咽喉红肿疼痛,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这多是由于外感风热入里,或风寒之邪入里化热,蕴结于肺所致。
⑶痰热壅肺。咳嗽,咳痰黄稠而多,胸闷,气喘息粗,重则鼻翼煽动,或喉中痰鸣,烦躁不安,发热口浊,或咳吐脓血腥臭痰,胸痛,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这多是由于外邪犯肺,郁而化热,热伤津液,炼液成痰,或素有素痰,内蕴日久化热,痰与热结,壅阻于肺所致。
上述三种情况的共同点就是肺与大肠相表里,肺失常引起大便失职所致。
6、胃阴虚。大便干结,小便短少,舌红少津,胃脘(胃腔)隐隐灼痛,饥不欲食,或胃脘嘈杂,或胃痞(胃胀满不痛)不舒,或干呕呃逆。这多是由于温热病后期,胃阴耗伤,或情志郁结,气郁化火,灼伤胃阴,或因吐泻太过,伤津耗液,或过食辛辣,香燥之品,或用温药物太过,耗伤胃阴所致。
7、肠燥津亏。大便秘结,干燥难下,数日一次,口干或口臭,或伴头晕,舌红少津,舌苔黄燥。这多是因为阴虚津亏,或年老而阴血不足,或吐泻,久病,温热病后期等耗伤津液,或因失血,妇女产后失血过多,以致阴血津液亏虚,大肠失润所致。
8、胃热炽盛。大便秘结,小便短黄,舌红苔黄,胃脘灼痛,拒按压,渴喜冷饮;或不思饮食,或口臭,或牙龈肿痛溃烂,齿出血。这多是因为过食辛辣温燥之品,化热生火,气郁化火犯胃,或邪热犯胃,以致胃火过旺所致。
9、肠热腹实。大便秘结,高热,或申时(15点-17点)潮热,脐腹部硬满疼痛,据按压,或便稀水,气味恶臭,汗出口渴,重则神昏谵语,狂乱,小便赤黄,舌质红,苔厚而燥,或焦黑起刺。这多是由于邪热炽盛,汗出过多,或误用发汗,津液外泻,致使肠中干燥,内热更甚,燥屎内结而成。
所以通过一个常见的便秘,我们应该不难看出,病就是一个名称,没有一个固定的解决方法。所以我们不要总把着眼点治白癜风昆明哪家医院好白癜风初期该如何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