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周一
雷阵雨13℃~17℃
祝愿说太多长夜不能寐
祝愿说太多叫人食无味
今天头条
春季最后一个节气谷雨已过
明明已经感觉入夏了有木有
走在大街上
小姐姐小哥哥们夏装都上身了呀
避不开周末即下雨魔咒的蚌埠
昨天突然普降了一场春雨
可以说是又闷又热
可是到了下午
闷热的感觉就已慢慢散去
看来,这是
“谷雨”节气后,
降雨忙着来刷存在感的节奏
不过,本周天气还算说得过去
但是
新一轮雨水已在路上
五一小长假的天气竟是这样的!
假期最后一天
雨就来了
这是逗我呢?
最关键的是
最高温度竟然达到
31℃
没看错
这个五一我们又要“泡汤”了
“五一”出游,报小美提醒小伙伴们
还要记得带上雨具。
今天又要进入工作模式,你缓过神了吗?
好消息!好消息!!好消息!!
再上六天班,就是五一小长假啦!
五一假期怎么放?
年五一劳动节放假安排:
4月29日、4月30日、5月1日,放假调休,共3天。
4月28日(星期六)上班。
加班工资怎么算?
发张图,让你一目了然↓
怎么拼假比较好呢?
放假3天不过瘾?出门游玩全是人!
拼假攻略送给你们:5月2日—4日请假,即可连休8天!
五一高速免费
劳动节高速公路免费通行时间:
年4月29日零时至5月1日24时,共3天。
免费车型:7坐(含7坐)以下载客车辆,以及普通收费公路行驶的摩托车。
高速虽然免费,但是也是有规则的,所以,再给大家啰嗦一遍高速免费通行的细节:免费通行的计费时间,是看汽车出高速的时间,记住,是出高速,不是上高速!!!
谷雨后,湿气重,百病生!去湿最有用的招在这里!一、湿气重的危害
1.脾胃病
如果湿气重,尤其是寒湿内侵,会引起脾胃病高发,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厌食、胃脘胀满、有积水感、腹泻、胸闷、咽部阻塞感等。
2.颈腰椎病
每到连绵的阴雨天,医生就会发现因颈椎不适的中青年人群呈现上升趋势。阴湿气候很容易导致寒邪侵入体内,诱发颈椎不适。
3.皮肤病
湿气重的时候,也是皮肤病高发时期,如脚气、湿疹、下肢溃疡等。中医认为,这些皮肤病与天气闷热、潮湿有关,尤以湿重为主。
4.关节病
中医认为,骨关节炎属于痹症范畴,即“骨痹”,临床主要表现为关节疼痛、肿胀、晨僵和功能障碍,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致残性疾病。在阴天、下雨、寒冷、潮湿时,关节肿胀和疼痛会同时加重。
二、辨识“湿邪”两方法
1.自我感觉
比如,即使睡眠时间很充分了,但起床后还总觉得很困倦、乏力、头沉、打不起精神,或是觉得身上有东西在裹着,懒得动弹,那就要怀疑身体里是不是有湿气了。中医里讲“湿重如裹”,好像穿着一件洗过没干的衣服一样,很不舒服。
2.观察大便
如果每次排大便都黏腻不爽快,冲马桶总冲不干净,总有一些黏在马桶壁上,那么也说明体内可能有湿。
三、去湿气的实用招
1.每天走走路
平时养成每天定时定量运动的习惯。从每天早晨起来到晚上睡觉,能累积保持到1万步,就可以令我们的身体保持少痰少湿的状态。
2.人参健脾丸
湿气重,有时也可以辅助一些药物。比如有些人经常腹泻,排除了其他疾病,这可能就是肠道的湿气重了,吃点人参健脾丸调理一下就不错。
3.喝点山楂茶
食欲欠佳,不如煮点荷叶山楂茶。干荷叶5克,干山楂5克,陈皮3克,上三味药洗净,放入茶缸内,沸水冲泡15分钟,加适量糖调味,代茶饮。可以起到清热化浊、理气开胃,适合湿热内阻、食欲欠佳者饮用。
4.少吃冷饮食
有的朋友喜欢吃烧烤喝冰镇啤酒,吃冰激凌喝冷饮,加之外有寒气怫郁、内有空调长吹,往往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痰湿。即使天气炎热,也尽量少吃冷饮。
5.艾灸中脘穴
艾灸中脘穴对于缓解暑湿造成的腹胀、反胃、消化不良等有很好作用。中脘穴位于上腹部,在肚脐上4寸的腹中线上,胸骨下端和肚脐连接线中点即为此穴。要让专业医师进行艾灸,15~20分钟为宜。
6.煮点薏米粥
薏米健脾祛湿,对脾胃虚弱,食欲不振、泄泻、消化能力减退,体内有“湿气”的人群尤为适宜。薏米最好的吃法是用炒薏米泡水或者煮粥喝或研末冲服。
7.不要淋到雨
尽量避开潮湿的环境,避免外感湿邪,这样可避免脚气、湿疹、下肢溃疡等病症的发生。
来源:综合网络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