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光阴如白驹过隙,但董海静坚守当初选择护理事业的那份执著,全身心投入到平凡而伟大的护理工作中。以救死扶伤、服务患者为目标,以精湛的护理技术、严谨的工作作风,践行着一个共产党员的铮铮誓言,从一名普通的护士成长为优秀的护理管理者。
刻苦钻研,促进学科发展
随着泌尿外科的微创技术的发展,围手术期护理对促进患者康复至关重要。董海静作为围手术期学组组长在科学实证的基础上大胆先行,将加速康复外科理念融入围手术期护理规范中,制定本土化护理方案,开展大量的创新和践行。她自主创新设计发明的“多功能膀胱造瘘管”有效的降低患者并发症,获得年青岛市卫生计生系统首届职工创新成果展示擂台赛第一名,个人荣获“青岛市工人先锋”称号,并在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泌尿外科学术会议和山东省护理学会特色成果交流会议上作主题报告,受到国内同行专家的高度评价。
无私敬业,心系病患
作为护士长,她每天穿梭在病房,对每位患者的病情了如指掌。1例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患者反复出现膀胱痉挛症状,造成导尿管堵塞,给予冲出大量血块后腹痛减轻,但仍腹胀。医生考虑与术后胃肠道功能未完全恢复有关,董海静说患者刚回房时并没有腹胀,于是给患者进行腹部查体,怀疑发生了冲洗液腹腔漏。医生在她的建议下给予明确诊断,患者行腹腔穿刺引流后转危为安。科里医生经常开玩笑说:“护士长是个‘神人’,她说哪个患者有问题你就一定要注意!”董海静就是这样凭借丰富的专业知识、过硬的基本功和对患者无微不至地关爱,受到各界广泛认可,先后被评为局级优质服务明星、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年“最美护士”、护理学会创建50年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创新服务,注重科研
不管多小的事都力求完美,发现问题并不断创新求索,董海静就是这样的人。
一次,一个6岁男孩包皮环切手术后,疼痛难忍,大哭不止。董海静仔细查看发现,由于被子摩擦手术切口导致疼痛加重所致。她马上找来硬纸壳将被子撑起来,男孩停止哭闹,渐渐入睡。董海静马上画图设计了不锈钢会阴部支架,并联系制作,有效减轻了切口疼痛,避免污染,现已成为科内会阴部术后常规使用的器具。
急患者所急,想患者所想,从服务细节入手,董海静先后改进了15项护理器具、工作流程,其中体重秤运载车、引流袋挂钩、静脉营养输液袋在膀胱造瘘冲洗中的应用等举措,多次获得青岛卫生青年创新服务举措大奖,被《青岛早报》《青岛晚报》报道。她把护理经验进行了总结,至今发表核心期刊论文20余篇、论著2部;申请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5项,青岛市医药科研指导计划项目在研课题1项。
言传身教,增强科室凝聚力
作为护理管理者,除了自身的完善,更重要的是带出一支出色的护理团队。由于科室护士的年龄、学历、心理承受力和认知力参差不齐,只有充分的了解她们,制定出切实有效的个性化培训方案,才能帮助她们成为职业护理人。
有一名新入职护士,聪明、机灵,理论基础扎实,但心高气傲,不能听取别人的意见,董海静觉得这将阻碍这名护士的成长,于是根据她的特点,工作中运用自我管理的方式,若年轻护士犯了错先由自己分析原因,想办法纠正解决,再向董海静报告,然后给予进一步剖析,帮她找出真正的原因,提出更好的处理方法。经过多次思想交流,年轻护士终于明白了护士长的良苦用心,思想的转变带来飞速的进步。入职第二年就发表论文,连续两年在青年技能大赛中拔得头筹。
“把规范习惯化是保障患者安全的唯一途径。”是董海静常说的一句话。为了让年轻护士掌握规范操作,每次技能比赛前夕,她不但加班加点、手把手的培训指导,还给大家定饭、心理疏导,解决后顾之忧,连女儿生病都顾不上。护士们说“比不出好成绩,我们都没脸见护士长”。在她的带领下,这支团结奋进、和谐向上的护理团多次在技能大赛中取得好成绩;创建了首批市级优质护理示范病房;科室服务品牌“舒畅家园”荣获省级十大科室品牌称号。
成绩属于过去,未来之路任重道远。董海静坚信,只要用心工作,用情管理,一定会把护理工作做的更好!
供稿:总支办公室
编辑:文化宣传部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