艰苦奋斗、大爱无疆
年,抗日战争中的“常德会战”后,当时在战略上,中国军队正在部署在雪峰山一带与日军的最后决战。省政府决定将筹建中常德省立第四“医院”,撤向湘西大后方。战云密布中,三艘民船载着简陋的医疗器械及二十余名医务人员朔沅江而上,于七月一日航抵古商城——洪江,并在洪江成立“医院”。从此,在湘西这片沉寂的土地上,她开始了近七十年的救死扶伤的生涯。
她先后更名为“医院”、“医院”、“医院”、“医院”、以及现在的“医院”。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从沈阳医学院、南京医学院、湖南医学院等十几所名牌医学院分配补充来上百名大中专毕业生,他们坐着马车、汽车、木船等交通工具,翻山越岭、爬山涉水从全国各地来到当时的“医院”,开始了他们为湘西人民群众几十年的医疗服务。几十年来,其精湛的医术、高尚的医德,随着“二医院”的美名,在湘西的苗乡侗寨中传颂。在几代“二医人”的辛勤耕耘下,逐步铸就了湘西这颗医疗界的明珠——医院。
年12月13日、15日我们分别在怀化及洪江召开了“弘扬二医精神、传承光荣传统”为主题的“二医院”离退休老同志座谈会,大家畅所欲言,医院艰苦奋斗的历史,很是激动。参加座谈会的同志都感到,二医院近七十年崎岖坎坷、风风雨雨的历史就是一部奋斗史、一部创业史、一部奉献史、一部光荣史,很值得继承与发扬。现将座谈会上部分老同志的发言分类摘录整理如下,以飨读者:
一、艰苦条件下的医疗与护理
沈如(原手术室护士长):我是医院的。那时候外科只有三个医生,王秉璀是主任,他当时是人们心目中的“湘西一把刀”,王立吾和李宗菊(原妇产科主任)是年分配来的,他们在王秉璀的带领下,逐渐成为外科和妇产科的主要技术力量。年,王秉璀就首次进行了输尿管结肠移植手术,治疗膀胱阴道瘘;50年代末,王秉璀等就开展了肺叶切除、胸廓改形等手术。年,王立吾首例胃次全手术成功;尔后,又做胆总管探查、脾切除、脾肾静脉吻合、空肠间置等中型手术。这在整个湖南都是领先的。医院那时候只有三间手术室,也只有三个护士,要搞巡视,又要做乙醚麻醉。如果晚上有产妇需做剖腹产的手术,那我们一晚上就没有休息,白天还要照常上班,工作量是现在的几倍。院领导对我们要求也很严格,院长周龙经常半夜起来查房,如果看见护士打瞌睡,就悄悄地把她的闹钟拿走,第二天交班就要挨批评。上世纪六十年代,为治疗大面积爆发的乙脑,年医院成立了“乙脑”抢救小组,为抢救“乙脑”患者,那时我们就使用了在当时较为先进的锁骨下静脉穿刺技术。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