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岭苍苍,珠江泱泱,
百年老院,似水流长。
我院医院,自年创建后,几经变迁,数度易名,历经风雨兼程,凝聚几代心血,终攀医学高峰。上世纪中叶,一批批医学泰斗投身我院。他们扎根在这块历史悠久的土地上,面对着种种沉疴宿疾,决心要“除百姓之疫病,创医术之辉煌”。他们以岁月为笔,以热血为墨,书写着大医精诚的精神。从风华正茂到耄耋之年,他们信念如磐,大爱仁心,将毕生精力倾注于医教研事业,铸就了一座座巍峨的时代丰碑。
为传承一代医学大家“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医者精神和精益求精、诲人不倦、金针度人的师者风范,激励广大医务工作者砥砺前行。从今日起,我们将开设“逸仙丰碑”推送专栏,让我们走进一位位医学泰斗的人生故事,体会逸仙的大医精神。
林仲秋
林仲秋,中山大学妇产科学二级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山大学首届名医。中医院妇产科主任兼妇科肿瘤专科主任。医院妇产科顾问医师。中国医师协会整合医学分会妇产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优生科学协会生殖道疾病诊治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妇科肿瘤学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广东妇产科学会副主任委员、广东抗癌协会妇科肿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林仲秋从医35年,是享誉全国的妇科肿瘤专家和妇科手术专家,其手术方法和手术技巧已被全国各地同行普遍借鉴采用。擅长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卵巢癌、外阴癌、阴道癌等复杂高难度手术及生殖道畸形矫形手术、生殖道瘘修补和各种妇科疑难手术。
周四中午快下班时,在我院南院妇科肿瘤专科一区主任办公室如约见到林仲秋教授。眼前的林仲秋鬓发微霜,带着无框眼镜,正在网上浏览和解答来自全国各地患者和医生提出的疑惑。对笔者的到访,他笑言自己“不太愿意接受采访”,不如多做一台手术。
这,就是林仲秋。
临床是医者的根本
自年留院工作以来,这已是林医院妇产科工作的第三十五个年头。回想当年,林仲秋感慨刚被分到妇产科时自己还有些惆怅,因为当时不少患者不愿意看男医生。“后来我想通了。我们那时选定了一个职业,就要一辈子做到底。你只要想明白,不管在什么科室,都是治病救人。其实,妇科这个领域也是挺好挺有挑战性的,它综合了内外科的特点。”坚守,是林仲秋坚守在一线临床工作几十年的朴素誓言。
在许多医疗界同仁看来,林仲秋是有些“傻气”的妇瘤圣手,专收别人不能治不愿收的疑难杂症。就在前两周,林仲秋刚做完一例经多学科会诊的复发外阴癌手术。这是一位“没人要的病人”。该患者先前在澳门和香港诊治,当林仲秋在医院看到她时,癌症不仅使她外阴溃烂、感染皮肤无法愈合,还造成了尿道、膀胱感染,波及骨头和血管,终日只能瘫在病床靠止痛药度日。经历了多次手术、放疗和化疗,病人身体极度虚弱,白细胞低下,并引起脱发、呕吐、腹泻等不适症状。很多医生看后,都觉得束手无策。在认真了解病情后,林仲秋问病人和家属要不要“搏一搏”,希望能减轻病人的痛苦。
其实林仲秋心里清楚,需要搏的不仅是病人及家属,还有他自己。这是一个极其复杂风险极大的手术,涉及肠造瘘、膀胱造瘘、切除肿瘤和重新植皮等多个手术,稍有不慎,病人就会出现大出血、休克、心肾功能衰竭等危急情况。林仲秋坦言,当时自己也没有十分把握。
“前天凌晨,我做完手术准备回家,经过住院大楼负一楼时看到几个护工在推车子。我知道那是运尸车,心里‘咯噔’一下,立即打电话问值班医生是不是这个病人不行了。万幸不是……”讲到这里,林仲秋紧锁的眉头舒展开,“现在这位病人挺过来了,病情在持续好转。”
这只是林仲秋诊治过的棘手病例的冰山一角。“我想还是因为责任吧。从医越久,越感到责任之重。很多病人抱着最好的希望找到我,我只能尽力一搏。我不接受就是掐断了她的求生之路。”因为他经常听到外地来的病人对他说:“我的主管医生告诉我,你的病情太复杂了,去找林教授吧,他没办法别人也没办法了。”
在林仲秋眼里,医生的天职就是治病救人,不管病情多么复杂棘手,只要病人有求医问药的需求,就没有逃避一说。在他的日程安排中,大半时间都耗在手术和门诊上,不时还要飞往外地为难以转院的重症病人实施手术。
每到周四下午的门诊日,林仲秋诊室门外总是人满为患,加号也就成了林仲秋的家常便饭。即便已有疲倦,他依然会细心查看患者的检查单,仔细检查病人,综合分析病情,提出诊治意见,一一回答病人的问题。在随手添上一张加号单后,林仲秋甚至会贴心地告诉病人,就诊人数较多,等待时间会略长,却丝毫没有想过自己的下班时间。
▲林仲秋在看诊
林仲秋反复强调医务人员在临床工作中要保持良好的态度。在他看来,病情的恢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除了施药操刀,医者应当要细心解答患者的疑问,进行充分的沟通。
“我们能做到的,就尽力为病人做到。来到这里的都是重症病人,家属担心有情绪,也是可以理解的。”科里一位上了年纪的护士说,在林主任的带动下,他们的工作氛围一直很和谐,很少出现医患纠纷的情况。
在采访期间,还有一位病人家属给林仲秋发来信息,感谢他为自己的家庭创造了一个奇迹。不少患者在病愈后,都和林仲秋保持着联系,分享新生活的喜悦。
教学是医者的良心
在林仲秋的职业生涯中,临床与教学基本是“一半一半的”。
林仲秋出生于一个传统的知识分子家庭,父母是教师,还有两位叔叔及婶婶也都是教师。受到家庭氛围的熏陶,林仲秋从小就对教师职业十分感兴趣。在考上中山医科大学之前,他自己曾经做过两年的民办中学老师,教数理化。但真正让林仲秋意识到教学是一种责任时,是他考上了中山医之后。
谈及中山医的良师,林仲秋至今都记忆犹新。“给我们上《组织胚胎学》的许天禄教授,能够左右手同时作画,几笔就能成一个形象非常清晰的图例。还有一位简志翰教授,他上病理生理学,讲课非常有逻辑,板书设计得非常有条理。他们为了讲这些课,花费了很大心血。正是他们的辛苦付出,才造就了岭南医学界的一批中流砥柱。”中山医的师生情谊始终让林仲秋感念在心,当他也成了“他们”中的一员时,他默默地将这份心意传承了下去。
在教学工作上,林仲秋一直坚持亲力亲为。“如果你讲得好,就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他们选择这个方向作为他们的终生职业。所以,你讲课时不能只把目光局限于课本知识,更重要的是引起学生的兴趣,为这个学科储备后续人才。”近年来,妇产科教研室为本科生开设的《妇产科学》,林仲秋都坚持自己上第一节课。为了这短短的两个小时,林仲秋却花了近半年时间去准备PPT素材。他不喜欢上网去下载现有图片,他的插图都是来源于自己诊治过真实的临床病例。为了让学生更易理解,林仲秋还会拍摄视频,让学生清晰地看到解剖结构。不少同学惊呼,解剖课程居然还可以这样鲜活。
在林仲秋讲授的《宫颈癌》课堂上,教科书这一章书本来就是由林仲秋编写,对这些内容已滚瓜烂熟。但林仲秋每年的讲课PPT都不一样,都加入了当年的新病例及最新进展。了解到学生们喜欢用郑州哪儿有治疗白癜风的医院中科出席第十届健康中国论坛大会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