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膀胱瘘症状
膀胱瘘形成
膀胱瘘危害
膀胱瘘手术
中医膀胱瘘
膀胱瘘原因

妇科金辉医生谈痛经二

上次讲的痛经中的原发性痛经,这次是讲继发性痛经。导致出现继发性痛经症状的主要疾病是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典型症状,就表现为下腹痛与痛经,不孕,以及性交不适等症状。

子宫内膜异位症,包括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病,都是由于具有生长功能的异位,子宫内膜所致。

子宫内膜组织出现在子宫体以外的部位时,称为子宫内膜异位症,异位的内膜可以侵犯全身的任何部位,如脐,膀胱,肾,输尿管,肺,胸膜,乳腺,甚至手臂大腿等处,但绝大多数位于盆腔脏器和壁腹膜,以卵巢功底韧带最常见,其次为子宫及其他壁腹膜,阴道,直肠,膈等部位。其中76%在25~岁是高发时段。近年来发病率明显上升与社会经济状况与剖宫产率增高,人工流产与宫腹腔镜操作增多有关。

一、主要症状:

(1)下腹痛和痛经:疼痛是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主要症状,典型的症状为继发性痛经进行性加重。疼痛多位于下腹,腰骶及盆腔,中部有时可放射至会阴部,肛门及大腿,常与月经来潮时出现并持续整个经期。

(2)不孕: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不孕率高达40%。中重度患者可以卵巢输卵管周围粘连而影响受精卵的运输。

(3)性交不适:多见于直肠,子宫腺凹有异位病灶,或因局部粘连使子宫后倾固定者。性交碰撞或子宫收缩上提而引起疼痛,一般表现为深部性交痛,月经来潮前性交痛最明显。

(4)月经异常:15%~30%,患者有经量增多,经期延长或月经淋漓不尽,或经前期点滴出血。

(5)其他:肠道内异症可出现腹痛,腹泻,便秘或周期性少量便血。膀胱内异症常在经期出现尿疼尿频,腰疼血尿。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破裂时可出现急腹痛。

二、检查:彩超,盆腔CT。ca增高,人附睾蛋白4多正常,和卵巢癌鉴别。相近检查是公认的内异症诊断的最佳方法。

三、治疗:

(1)非甾体类抗炎药,抗炎、解热、镇痛药物。间隔不少于6小时,副作用主要为胃肠道反应,偶有肝肾功能异常,长期应用要警惕胃溃疡的可能。

(2)口服避孕药。导致内膜萎缩,尽量减少适用于轻症患者。副作用主要是恶心呕吐,并警惕血栓形成风险。

(3)孕激素。副作用是恶心,轻度抑郁,水钠潴留,体重增加,阴道不规则出血。

(4)米非司酮,孕三烯酮,达那唑,亮丙瑞林等。

手术治疗-腹腔镜手术。腹腔镜确诊,手术加药物为内异症的金标准治疗。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直径大于等于4厘米,可以手术治疗。

四、预防

防止经血逆流,药物避孕,要避免多次的宫腔手术操作。

中医痛经

中医痛经一般外感寒邪,寒凝血瘀,导致胞宫受寒,胞脉瘀阻,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另外就是冲任不调,脏腑气血不足,导致胞宫失养,不荣则痛。冲任不调是中医里的医学术语。冲为太冲脉,任为任脉。这两条脉都属于经脉的奇经八脉。任脉调理阴经气血,为“阴脉之海”,任住胞胎(子宫和卵巢);冲脉为“十二经脉之海”掌管女子月经及孕育功能。任冲同起于胞宫,相互交通。故任冲失调就是指冲任二脉的功能出现障碍,导致妇科疾病的发生。

痛经分型

一、肾气亏损型痛经,这类患者可在经期或是经后出现小腹隐隐作痛的现象,同时伴有月经量少色淡质稀现象,还会出现全身症状,如头晕耳鸣,腰酸腿软等,在治疗上宜以补肾填精,养血止痛为主。

二、气血虚弱型痛经,患者可可在经期或经后出现小腹隐痛现象,同时会有经量少色淡现象,且有头晕心悸,失眠多梦等症,治疗宜以补气养血,和中止痛为主。

三、气滞血瘀型痛经,可在经前或是经期出现小腹胀痛现象,同时还会有胸胁、乳房胀痛,经色紫暗有块等症,治疗宜以行气活血,祛瘀止痛为主。

四、寒凝血瘀型痛经,可在经前或经期出现小腹冷痛拒按现象,同时得热则痛减,并伴有经血量少有块,畏寒肢冷之症,在治疗上宜以温经散寒,祛瘀止痛为主。

中医治疗属于个性化定制方案,需要根据患者的舌苔脉象症状,辨证分析用药。这样用药才准确,治疗效果才好,见效才快。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ngguanga.com/zypgl/187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