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届国际泌尿修复重建会议(8thInternationalMeetingOnReconstructiveUrology,IMORU)及年欧洲泌尿外科年会分别在年3月11日至13日和3月15至18日在德国汉堡和西班牙巴塞罗纳举行。笔者参加了这两个会议,在此就相关尿路修复重建的内容做简要总结,以供国内同道参考。
01IMORU本届IMORU由德国Hamburg-Eppendorf大学泌尿外科MargitFisch担任会议主席,国际多位尿道修复重建领域的权威专家到会授课。如英国的AnthonyMundy,美国的HunterWessells,JoelGelman,意大利的GuidoBarbagli,印度的SanjayKulkarni等。上海六院傅强教授作为GuestFaculty受邀参会,这也是该国际顶尖泌尿修复会议举办20年来,首位中国学者受邀参会。本届IMORU内容极为丰富,共进行了23台手术直播,7台手术视频交流,另外还有主旨演讲和展板交流。会议内容有以下特点(1)口腔黏膜被广泛的用于前尿道狭窄的修复,其尿道修复的长期效果稳定是被选用的主要原因;(2)前列腺疾病治疗后的并发症越来越多的成为重建泌尿外科所面临的临床问题,如膀胱颈部挛缩,吻合口狭窄,尿失禁,阴茎勃起功能障等。(3)机器人辅助下泌尿修复重建显示出优势,如深部空间的精细分离,缝合等,对复杂性膀胱颈重建,膀胱阴道瘘修补,输尿管整形等有很好的应用价值,并使得以往开放手术无法完成的操作成为可能。(4)以病人评价作为衡量泌尿修复重建手术的效果成为各国医生的共识。本次会议中上海六院傅强教授受邀进行了2个手术视频的交流(舌黏膜尿道成形治疗长段尿道狭窄和复杂性后尿道狭窄的修复),并参与了2个学术环节的主持,充分向国际同道展示了中国尿道狭窄的特色诊疗技术;宋鲁杰副主任医师总结了运用MRI尿道成像几何参数预测后尿道狭窄手术入路的研究结果,认为MRI可以预测后尿道吻合手术的复杂性及术中直肠损伤的风险。
02欧洲泌尿外科年会尿路修复重建相关内容2.1。1尿道狭窄来自意大利的Corongiu等评价了新型磁共振系统(Cine-UrethroRM,INTERA1,5T,Philips)诊断尿道狭窄的价值,研究发现其对尿道狭窄的诊断率为75.8%,对后尿道狭窄检出率较高,该检查方法较尿道造影相比,无需插管,且无辐射性。来自波兰的Frankiewicz等运用MRI尿道成像数据进行3D打印重现了狭窄段尿道狭窄3D结构,从而为手术决策提供了依据。来自印度的Parmar等报道了颊黏膜与游离包皮内板球部尿道成形的手术效果,平均狭窄长度约5.5cm,随访约15个月,狭窄无复发率均为92%。该研究认为,颊黏膜和游离包皮内板球部尿道重建效果相当。来自德国的Zumstein等回顾性分析了单中心I期Asopa尿道成形术治疗例阴茎段尿道狭窄的疗效。平均随访25个月,总体成功率70%。按亚组远端,单纯阴茎段及阴茎阴囊段成功率分别为66%、74%和62%,患者满意率分别为61%、84%和69%,不满意的原因分别为狭窄复发(30%),口腔并发症(11%),勃起障碍(11%),尿急(3.7%),疼痛(3.7%)及其他原因(15%)。作者认为I期Asopa尿道成形术治疗阴茎段尿道狭窄疗效及患者满意度均低于预期,术前应充分告知患者狭窄复发风险及分期手术方案。来自英国Ivaz等回顾分析了再次尿道成形手术的效果,结果显示球部尿道再次手术效果最佳;阴茎段尿道再次手术成功率低,技术要求高,尤其是尿道下裂术后尿道成形的并发症发生率高达18.8%;骨盆骨折后尿道再次手术对技术要求高,多数需耻骨下缘切除。因此,作者强调了首次手术成功的重要性。
来自上海六院傅强等在实验研究的基础上,采用3D打印纳米纤维膜片临床修复前尿道狭窄18例,平均狭窄长度3cm,术后平均随访11.7个月,成功率为88.9%,随着病例数量及随访时间的增加,将进一步证明该材料重建尿道的可行性与有效性。上海六院撒应龙等回顾性分析了了年至年间例采用经会阴尿道端端吻合治疗骨盆骨折后尿道狭窄的经验,研究显示尿道缺损长度小于3cm和大于3cm的手术成功率分别为94.9%和85.7%。同时,撒应龙等介绍了男童后尿道狭窄的治疗经验,认为多数男童后尿道狭窄可以经耻骨下缘途径完成尿道吻合。来自意大利的Vitarelli等采用经会阴直肠前途径吻合治疗前列腺癌术后吻合口闭锁,该入路可以较好的显露膜部尿道及膀胱颈,并能完成无张力吻合,术后即使出现尿失禁,也不影响再次行人工括约肌植入。
2.2尿道下裂来自意大利的Bandini等根据例尿道下裂手术患者的资料建立了尿道下裂复杂性评分(Hypospadias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