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为大家分享的是《贝朗时间》“脊柱裂”专题,由中国医院神经外科赵红宇教授带来的:脊柱裂治疗策略选择-附病例1例,欢迎阅读、分享!
术者介绍赵红宇教授,中国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南加州大学博士后,博士生导师。中国研究型医学会脊髓脊柱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第四届委员会脊柱脊髓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神经脊柱学会理事会理事,中华医学会脊髓脊柱学组委员,中国神经脊柱讲师团讲师,中华中青年神经外科交流协会常委,辽宁省抗癌协会神经外科分会常委。
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文章30余篇,其中SCI收录7篇。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部级及市级课题5项,获得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辽宁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沈阳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擅长颅内动脉瘤、颅内肿瘤、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立体定向导航深部脑肿瘤显微切除等微创手术治疗,尤其在脊髓脊柱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率先在东北三省范围内开展了人工椎间盘置换手术、导航引导下颈胸腰椎脊柱内固定术、复杂颅颈交界区畸形复位固定手术、颈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经皮通道微创显微手术治疗等,目前独立完成各类脊髓脊柱疾病显微外科手术近余例,脊柱内固定手术逾例,逐步形成了神经脊柱外科专业特色。作为中国神经脊柱讲师团讲师参与促进神经脊柱专业在中国大陆范围内的普及与推广工作,参与《中国神经脊柱学》第一版的编写工作,并与美国加州大学、医院、医院、医院保持长期协作,同时定期赴北京、上海、台湾等地进行脊髓脊柱疾病诊治的学术交流活动。
病史简介患儿9岁,生后家属即发现腰骶部中线处可见一处窦道,窦道无明确渗出物。医院,未行进一步检查治疗。患儿家属近2周无意中发现患儿双下肢发育不对称、行走步态异常,来诊。就诊过程中追问患儿家属,述及患儿多年来一直存在排尿控制不佳,但未在意。
查体:胸段脊柱侧弯,胸背部未见皮肤窦道及凹陷,腰骶部可见一皮肤窦道、周边少许毛发,无明确渗出物,右下肢发育较左下肢纤细,双下肢肌张力亢进,双侧膝腱反射亢进,双侧跟腱反射亢进,踝阵挛(+,+),Babinski征(+,+)。
影像学检查:胸椎脊柱裂、脊髓纵裂、胸椎脊髓空洞、脊柱侧弯;腰骶管脊柱裂、脊髓拴系。
尿流动力学:膀胱过度活动、膀胱顺应性降低,逼尿肌收缩减弱。
治疗过程术中可见腰部皮肤窦道末端自腰骶管裂开处与硬脊膜延续,探查硬膜下方无粘连,脊髓终丝张力较高。遂将窦道及延续的部分硬脊膜切除、脊髓终丝离断,并采用Neuro-Patch补片修补硬脊膜。
术后患者情况随访:患儿术后排尿控制较之前明显改善,下肢张力也恢复至正常。在术后3个月时进行了腰椎MR的复查,显示脊髓圆锥末端较术前轻度上移。
讨论脊柱裂是较为常见的神经管畸形之一,可同时合并脊髓拴系、脊髓纵裂、脑积水等神经系统发育畸形。本例患儿生后即发现腰骶部皮毛窦,但没有给予足够重视。之后在患儿发育过程中出现排尿控制不佳及夜间遗尿,家属仍以为是患儿年幼因素所导致的排尿控制不佳,仍未给予足够重视。直至近2周发现患儿双下肢不对称、行走步态异常才进一步就诊,在体格检查及影像学检查中发现患儿同时存在腰骶管和胸椎管脊柱裂、胸段脊髓纵裂、脊髓空洞等多处神经管发育畸形。
该例患儿同时存在胸椎、腰骶椎脊柱裂,是否有必要对胸、腰骶同时进行手术?一般来说,存在明确骨性分隔或纤维分隔的Ⅰ型脊髓纵裂、脊髓栓系患者,应处理脊髓纵裂处的分隔并探查脊髓远端、松解终丝。本例患儿的MR及CT均未见脊髓纵裂处存在纤维分隔或骨性分隔,为Ⅱ型脊髓纵裂,因此未予处理胸段脊髓纵裂。但也有人认为,Ⅱ型脊髓纵裂虽然在MR或CT影像上看不到骨性或纤维分隔,但实际上仍可能存在分隔,不可忽视,应给予探查。综合考虑患儿影像和症状,我们仅行腰部皮毛窦切除、脊髓终丝离断,术后患儿下肢肌张力亢进明显缓解,排尿控制也较术前改善。由于术后时间尚短,对于胸椎脊柱裂及脊髓纵裂、脊髓空洞仍在随访观察中。
手术中我们切除了与窦道相延续的部分硬脊膜后,为了防止出现脑脊液漏和粘连的发生,采用Neuro-patch补片修补缺损的硬脊膜。Neuro-Patch补片是由高纯度的聚氨甲酸乙酯精制的纤维状微孔非编织材料,具有很强的生物稳定性,作为一种永久性替代物,其周围会生长出新的薄膜。这些薄膜始终很薄,不会和脑组织或脊髓神经发生粘连。以往的二次翻修手术经验也证实了采用Neuro-Patch补片极少和脑表面或脊髓粘连,因此在脊柱裂手术中预防二次粘连、再次拴系是极为重要的。术后复查的结果显示该补片对于硬膜囊的重塑效果、防止脑脊液漏是较为满意的。
往期回顾
“脊柱裂”专题月
陆云涛教授:寰枕畸形关节松解复位+枕颈融合术+髂后上棘取骨植骨术
“脊柱裂”专题月
尚爱加教授:脊髓纵裂畸形手术经验分享
第六十一期丨于如同教授:组合塑形夹闭大型前交通动脉瘤
第六十期丨桂松柏教授:近期两例颅咽管瘤病例分享
第五十九期丨吴水华主任:婴幼儿颅内巨大动脉瘤夹闭病例分享
“脑脊液循环障碍管理”专题月
张冰克教授:常压脑积水诊治经验分享
“脑脊液循环障碍管理”专题月
刘金龙教授:抗重力分流辅助装置proSA及术后长期调控治疗裂隙样脑室综合征一例
“脑脊液循环障碍管理”专题月
周良辅院士团队:低颅压脑积水一例
“脑脊液循环障碍管理”专题月
郑彦脑积水门诊时间:规范评估与辅助检查是提高正常压力脑积水疗效的关键
第五十四期丨周国胜副教授:颅内外高流量搭桥加孤立治疗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巨大动脉瘤
第五十三期丨殷玉华教授:颅脑胶质瘤的诊治体会
第五十二期丨张建民教授:复合手术球囊临时封堵瘤颈辅助夹闭颈内动脉大动脉瘤瘤颈撕裂及其处理
第五十一期丨步星耀教授团队:脑干海绵状血管瘤伴出血手术病例分享
第五十期丨杨小锋教授团队:侧脑室-腹腔分流术后感染诊治
感恩有你一路相伴
第四十九期丨詹仁雅教授团队:眼动脉段动脉瘤的手术治疗
第四十八期丨王义荣主任团队:脑室心房分流术病例分享
第四十七期丨步星耀教授团队:床突旁巨大动脉瘤夹闭病例分享
第四十六期丨吴伟教授:颅内外高流量搭桥术治疗右侧颈内动脉床突上巨大夹层血栓性动脉瘤
第四十五期丨栗超跃教授: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M3搭桥术+颅内蛇形动脉瘤切除并血管置换术
第四十四期丨郑秀珏教授:颞下经天幕入路联合乙状窦后入路切除岩斜区脑膜瘤
第四十三期丨步星耀教授团队:Dolence入路颈内动脉段眼动脉瘤夹闭术病例分享
第四十二期丨邓跃飞教授团队:延颈胸髓内长节段室管膜瘤手术切除及椎板重建第四十一期丨伍健明主任:双侧颈动脉分叉巨大动脉瘤切除
第四十期丨丰育功教授:显微手术治疗颈内动脉血泡样动脉瘤
第三十九期丨漆松涛教授:内镜下经鼻手术治疗颅咽管瘤的完美目标
第三十八期丨姚国杰教授:远外侧入路全斜坡巨大脑膜瘤显微手术1例
第三十七期丨贺民、李进:复合手术治疗高位颈髓动静脉畸形(静脉切除)
第三十六期丨秦军教授:巨大床突旁动脉瘤夹闭病例分享
第三十五期丨陈晓霖副主任医师:杂交手术治疗脑动静脉畸形病例分享第三十四期丨张冰克教授:鞍上池蛛网膜囊肿造瘘后分流一例
第三十三期丨李俊教授:一例复杂后交通动脉瘤
第三十二期丨李明昌教授:大型血栓性前交通动脉瘤夹闭一例
第三十一期丨吴建梁教授:经右侧翼点入路夹闭右侧后交通及左侧脉络膜前动脉动脉瘤
第三医院Juha教授团队:颞下入路基底动脉-小脑上动脉瘤夹闭术病例分享
第二十九期丨张力教授:一个AVM患者的48小时纪实
第二十八期丨许民辉教授:经左侧翼点入路夹闭中动脉分叉部宽颈动脉瘤及对侧长M1段责任动脉瘤
第二十七期丨陈劲草教授团队:一站式手术--球囊辅助下巨大眼动脉动脉瘤显微夹闭一例报告
第二十六期丨郭华副教授:烟雾病脑血管重建术
第二十五期丨王义荣主任:颅骨缺损合并脑积水优化处理方案病例分享
第二十四期丨张涛博士:右侧颈内动脉血泡样动脉瘤缝合+包裹夹闭术
第二十三期丨何升学副主任医师:右侧眼动脉段巨大动脉瘤夹闭术
第二十二期丨赵洪洋主任:延颈髓髓内肿瘤(脑干肿瘤)显微手术
第二十一期丨曾春辉主任:额外侧入路大脑中动脉瘤夹闭术
第二十期丨郭东生教授:颅内血管畸形合并血流相关性动脉瘤的显微手术治疗
第十九期丨刘云会教授:双可调压分流管治疗正常颅压脑积水及其术后动态压力调整
第十八期丨蒋宇钢教授:床突旁动脉瘤夹闭病例分享
第十七期丨王立群教授:翼点入路左侧颈内动脉血泡样动脉瘤包裹夹闭
第十六期丨祝向东教授:影像融合技术辅助复合手术夹闭颈内动脉眼段大动脉瘤1例
第十五期丨高国栋教授:左侧颈内动脉眼段动脉瘤夹闭术
第十四期丨顾宇翔教授:唤醒麻醉下左额AVM切除术
第十三期丨焦力群教授:从手术的角度看颈动脉夹层
第十二期丨沈志鹏主任:儿童后颅窝室管膜瘤1例报道
第十一期丨杭春华教授:天幕硬膜动静脉瘘的显微手术
第十期丨王中教授:眶上外侧入路在颅内动脉瘤夹闭手术中的应用
第九期丨姜维喜教授:复合手术动脉瘤夹闭术
第八期丨王杭州主任:脊柱裂治疗新理念探索
第七期丨游潮教授:球囊辅助术中穿刺床突旁巨大动脉瘤伴颅内多发动脉瘤夹闭术
第六期丨詹仁雅教授:荧光造影辅助下组合夹闭技术在大脑中动脉瘤治疗中的应用
第五期丨吴震教授:乙状窦前经部分迷路入路切除斜坡脑膜瘤一例
第四期丨熊南翔教授:不清除人工硬脑膜(Neuro-Patch)的情况下切口深部感染愈合的报道
第三期丨张建民教授:经纵裂-胼胝体-三脑室入路切除复发性垂体巨腺瘤
第二期丨毛颖、陈亮教授:复合手术治疗巨大脑干血管母细胞瘤一例
新年创刊词
第一期--王硕教授:多模态影像联合复合手术治疗高级别AVM一例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下载神外资讯APP了解更多精彩内容。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