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膀胱瘘症状
膀胱瘘形成
膀胱瘘危害
膀胱瘘手术
中医膀胱瘘
膀胱瘘原因

核苷类药物导致的ldquo伤肌rd

伤害肌肉的疾病超过种,药物伤肌是其中的一类;核苷类药物伤肌是一类中的一种;替比夫定伤肌是一种中的一个。

肌肉组织有骨骼肌、心肌和平滑肌三大类。在显微镜下,骨骼肌和心肌细胞都成横纹状,所以被称为横纹肌,横纹肌细胞严重损伤叫“横纹肌溶解症”。吃小龙虾会发生“横纹肌溶解症”,大家还有印象吧?不过迄今没弄清是“龙”还是“虾”伤了肌。

核苷类药物伤肌不少见。老缪医生早年曾发现过两例核苷类药物导致严重骨骼肌损伤者。其中一例由于“不听老缪言”未及时停药,以至短暂瘫痪,所幸在停药和卧床休息两个多月后“重新站起来了”;另一例严重乏力、行走困难、无法工作,果断停药并休息三周后就基本恢复。二人均使用替比夫定,CK值均超过1。

7年日本曾经研发过一个叫克来夫定的核苷类药物,在做2期临床试验时发现2例发生了严重骨骼肌损伤,试验不得不被叫停。老缪医生发表的论文《核苷类药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益处和风险》对此有过专门介绍。

《肝脏》9年12月第14卷

其实,所有核苷类药物都有可能伤肌,替比夫定更多见和严重罢了。

CK是个啥玩意儿?它是骨骼肌和心肌细胞内的一种酶,叫肌酸磷酸激酶(CreatineKinase),参与肌细胞的能量代谢。肌肉受伤,细胞里的CK就会释放到血液中;反过来,如果血液中的CK升高,就可以推测肌肉受伤。这如同转氨酶升高提示肝脏受伤。

如此说来,要知道核苷类药物是否出现了伤肌的副作用,只要抽血化验一下就是了?是的,血液CK值增高是诊断肌伤的最重要依据,之一。临床情况有点复杂,一旦发现CK异常,医生要做综合分析和评估。

第一,要看CK测定值。

根据血液CK含量做如下分级:

0级:CK值小于正常上限;

1级:CK升高,但不超过正常上限的3倍;

2级:CK值在正常上限的3倍到7倍之间;

3级:CK值在正常上限的7倍到10倍之间;

4级:CK值大于正常值上限的10倍。

血液总CK的正常上限值为每升单位。CK含量与肌损伤程度基本呈正比,3级以上就比较严重,比如我诊治过的那两个服用替比夫定的病例。

第二,要看临床症状。

轻者:感到四肢无力,不愿意活动,或活动后无力感加重;

重者:感到肌肉有一种酸溜溜的痛,甚至会“抽筋”;

严重者:行走困难,或者登高、爬楼梯困难;

更严重者:瘫痪。不过,由于瘫痪的原因是“肌源性”的,也是急性的,很容易恢复。这与神经源性的瘫痪有很大区别。另外,没见过呼吸肌伤害而导致呼吸障碍者。

既然是肌肉细胞损伤,就还会有其他成分被释放到血液中,比如肌红蛋白和尿酸等,钾、钠、钙、磷等电解质也会从肌细胞里溜出来,并从肾脏丢失。如果真的达到“肌溶解”的程度,CK值要过万。替比夫定等伤肌程度不会如此严重。

第三,要看合并因素。

前面说过有超过种肌损伤疾病,所以对于一个使用着核苷类药物的人,不要因为CK升高或肌肉有症状就轻易给出药物副作用的结论。

(1)剧烈运动。粗糙地说,单纯慢乙肝是一种“年轻人的病”,在运动方面,年轻人容易走两个极端:要么宅,懒得运动;要么作,剧烈运动。对于一位服用替比夫定的年轻人,如果突然出现CK值大幅度升高,医生一定会询问近期有否剧烈运动。打网球、打篮球、踢足球、爬山、马拉松赛等,这些运动项目动用骨骼的肌群比较多,且持久和剧烈,即使不吃任何药物,也会出现骨骼肌损伤,也会有CK升高。

(2)合并用药。患慢乙肝是不幸的,需要长期吃药;患其他一些慢性病更是不幸,需要一辈子吃药。业已发现,降血脂的药物(他汀类)、抗精神病药物、糖皮质激素、化疗药物、抗疟疾药物等都会伤肌。因此,服用核苷类药物者,一旦发现CK升高,要想到是否同时服用以上药物。

酒精和可卡因也伤肌。慢乙肝抗病毒治疗的人,竟然还喝酒?竟然还嗜可卡因?那我只能表示呵呵、呵呵了。

(3)心脏疾病。病毒性心肌炎和冠心病心肌梗死,是最不能忽略的两种伤害心肌的疾病,它们多会出现CK升高,而且很严重。如果不幸同时患了这两种病,鉴别起来并不困难,除了通过心电图或超声检查,也可以从CK的性质来鉴别。骨骼肌和心肌细胞内的CK是两种结构有别的同工酶。医生会开一张测定CK总量和CK同工酶的单子,报告结果就会分别显示CK总量、骨骼肌CK(CK-MM)含量和心肌CK(CK-MB)含量,一目了然。至于脑型CK-BB,不在此赘述。

(4)免疫损伤。自身免疫性疾病也会伤害肌肉,血液CK升高。有一种不罕见的病叫“皮肌炎”,属于自家抗体损伤到自家的肌肉,肌肉发生炎症、坏死,且不断地萎缩甚至硬化,如果没有得到及时和有效控制,病情会很严重。既患了慢乙肝,又生了皮肌炎,这样的不幸之人不是没有哦。

处理策略:

第一,初始慎重选药。

所有核苷类药物都可能导致CK升高,但出现3级以上骨骼肌损伤的主要见于使用替比夫定者。替比夫定不是指南推荐的一线用药。换言之,初始抗病毒治疗时,如果没有特别理由则不建议使用替比夫定。何为特别理由?比如,慢乙肝高病毒载量的孕妇,希望服用核苷类药物阻断病毒母婴传播,但自身肾脏功能不佳,不宜使用同为妊娠B级的替诺福韦,那么替比夫定就是当前的唯一选择。

第二,必须立即停药。

如果CK达到3级,甚至已经有明显的肌肉症状,那毫无疑问要立即停止使用替比夫定,而且以后不得再用替比夫定,在改用其他核苷类药物后也要密切监测CK。停药后肌肉损害很快会终止和修复,但CK值达到3级以上者,应减少运动,要卧床休息;还需增加饮水量,防止肌红蛋白在肾小管蓄积并伤害肾脏;也要补充钠钾钙磷等,可望在1~2个月内恢复正常。没有所谓肌肉营养药物可用,也不可使用激素,因为激素会加重肌肉损害,除非合并自身免疫性的皮肌炎。

第三,重新制定方案。

抗乙肝病毒治疗还得继续。如何换药是个难题,不是本文能简单说清楚的,需要结合既往抗病毒治疗的历史做选择。至于说在停药和换药之间的时间差如何打?目前没有固定说法。实际上,单纯由核苷类药物引起伤肌事件是急性的,而且也不是广范围的,严重病例很少见,所以,可以在停药后1~2周复查CK,然后再策划新的治疗方案。

第四,避免叠加伤肌。

临床上1~2的肌损伤比较多见,大多没有症状或症状轻微,少数人血液CK值会自然降低,多数人可以找到叠加伤肌的因素,其中剧烈运动尤其多见,部分与服用其他药物有关。因此,一旦发现CK异常,就要尽快寻找原因,消除或避免其他伤害肌肉的因素。

核苷类药物伤肌的副作用不多见,而且严重伤肌情况也仅限于个别药物。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就不足为虑。

往期精选

了解核苷类酸类似物导致的肾损伤:知者不惧

丨阅读

核苷类药物的副作用:可以绕得过的坎

丨阅读

“免检乙肝”是把双刃剑,别伤了自己

丨阅读

处理核苷类耐药,就是加加减减那点事儿?

丨阅读

附近交通

医院:可乘轨道交通1号线、2号线到达。

瑞慈瑞铂门诊部:可乘轨道交通2号线、12号线、13号线至南京西路站→步行至凯迪克大厦。

drmiaoxiaohui

缪晓辉医生

目前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ngguanga.com/pglyy/185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