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
医嘱:
1、0.9%氯化钠注射液ml+头孢曲松钠2.0givgtt
2、0.9%氯化钠注射液ml+Vc针2.0givgtt
3、0.9%氯化钠注射液ml+头孢曲松钠2.0givgtt
经过:护士为患者做了头孢曲松钠皮试,皮试结果为阴性,遵医嘱执行患者用药医嘱,输完了第一瓶ml的氯化钠加2.0g头孢曲松后,又输了ml的氯化钠加2.0gVc,换第三瓶液,还是氯化钠加2.0g头孢曲松钠,输了大约10ml,患者身上开始起红色大片的丘疹,告知医生后,查看后说是头孢曲松钠过敏反应,令人费解的是,为什么这个患者头孢皮试没事,第一、二瓶输完也没事,到了最后一瓶,第二次输头孢时,才有的过敏反应,望大家给个答案。
(解析)
话题中,患者是出现了过敏反应,过敏反应的原因,甚是复杂,出现这样的过敏反应原因众多,不一定就是第一瓶出现问题,也没有进一步的证据提供出来,为我们验证,这肯定就是头孢曲松钠引发的过敏反应。我们还需细致询问患者用药过敏史,和依赖进一步对患者的药理临床试验,来验证、确认是否头孢曲松钠的过敏反应。
但是,话题中的医护人员,还有现在的我们,为什么都把目光更多的聚焦在了头孢曲松钠上?大家也看到了,该患者的用药方案相对简单,生理盐水、Vc都是临床一线常用的、较为安全的基本药物,这些都是经过实践来验证了的,极少发生过敏反应的药物,临床用药相对安全。头孢曲松钠就不一样了,这是“头孢”啊。也许,近些年由头孢类药物引发的过敏反应造成的医患纠纷,沸沸扬扬,让我们不得不心生戒备和高度警惕,最终把这次药物过敏的祸首锁定和落实在头孢曲松钠上。
过敏反应除了药物本身的质量、溶媒中的杂质和微粒,药物之间的配伍禁忌,还存在环境因素和机体方面的因素,如性别、年龄、个体差异、病理、精神、营养等多种因素,因此,易引起过敏的药物,给药前,不要空腹,良好的身心可以减少过敏反应的发生。患者是否空腹输液,身心状态如何?话题中未提及,我们不得而知,但要引起足够的警惕。
头孢曲松钠菌不能与维生素C配伍,两者可以发生反应,出现浑浊,进而发生危险,因此要注意分开使用,在上述的输液方案中,头孢曲松钠与VC针即使分开输入,中间也需要冲管,以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患者输液时的输液速度也未提及,滴速过快也可以增加过敏反应的几率。
就此话题,解答两个关于过敏反应的误区:
是不是一开始该患者用药的量较小,过敏反应没有反映出来,第二次用头孢时,才表现出来的皮肤过敏反应?过敏反应是由患者的特异性过敏体质决定的,与药物剂量无关。
患者起初没有发生过敏反应,输两瓶水了才发生的过敏反应,这都几个小时过去了,是不是头孢曲松钠的迟发型过敏反应?强调一点,这不是迟发型过敏反应。迟发型过敏反应又叫Ⅳ型超敏反应,是抗原诱导的一种细胞性免疫应答,效应T细胞与特异性抗原结合作用后,引起的以单核细胞浸润和组织损伤为主要特征的炎症反应。此过敏反应发生较慢,通常在接触相同抗原后24—72小时出现炎症反应,因此又称迟发型超敏反应。此超敏反应发生与抗体和补体无关,而与效应T细胞和吞噬细胞及其产生的细胞因子或细胞毒性介质有关。
请本文作者与联系领取稿费。推荐阅读:点击下方图片即可阅读
抢救青霉素过敏患者,慎用肾上腺素!
·题图来自网络·
医护招聘求职、考试晋升,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