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7%的宫颈癌是由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持续感染引起的,是中国女性生殖道第一大恶性肿瘤,是人类所有癌症中唯一病因明确,并有疫苗可以预防的癌症。
近年来,中国宫颈癌的发病率、死亡率持续上升,并呈现年轻化趋势,目前我国年龄最小患者仅13岁,年全国宫颈癌发病11万例,死亡6万例,接种宫颈癌疫苗刻不容缓!
哪些人容易得宫颈癌:
1.人乳头瘤病毒感染者2.多性伴侣者3.早婚多育者4.宫颈不典型增生者5.年龄在20-50女性是高发人群6.免疫缺陷与抑制、吸烟者等
疫苗接种年龄:
9-45岁
宫颈癌前病变是指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是一组病变的统称,包括宫颈不典型增生和原位癌,为宫颈浸润癌的癌前期病变。此类病变仍限于宫颈上皮层内,未穿透基底膜,无间质浸润。宫颈浸润癌是指肿瘤病变穿透宫颈基底膜,发生间质浸润。
Vol.1病因
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是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首要因素。高危因素:过早性生活、多个性伙伴、多产、丈夫婚外性行为、阴茎癌等因素有关,其他因素如社会经济条件较差、营养不良、吸烟等。
Vol.2症状
癌前病变及宫颈癌早期可无任何症状。常见的症状为接触性阴道出血,异常白带如血性白带、白带增多,不规则阴道出血或绝经后阴道出血。
Vol.3CIN分级
CIN1(轻度非典型增生)细胞异型性轻,排列不整齐,但仍保持极性,异常增殖细胞限于上皮层下1/3。CIN2(中度非典型增生)细胞异型性明显,排列较紊乱,异常增殖细胞占据上皮层下2/3。CIN3(重度非典型增生及原位癌)重度非典型增生的上皮细胞异型性显著,失去极性,异常增殖细胞扩展至上皮的2/3或几乎全层,难以与原位癌区别。原位癌的上皮异型性细胞累及全层,极性消失,核异型性显著,核分裂相多见。上皮基底膜完整,无间质浸润。
Vol.4临床诊断
宫颈癌的正确诊断依赖于详细了解病史、临床表现、必要而细致地检查和周密地分析。主要依据:①早期可无症状,也可出现阴道接触性出血或分泌物增多、异味等;②晚期可出现阴道大量出血,导致贫血;肿瘤合并感染可出现发热症状;也可有肾功能衰竭及恶病质情况;③肿瘤侵犯膀胱可出现血尿,侵犯直肠可出现血便,肿瘤侵透膀胱、直肠可出现瘘;④实验室检查,肿瘤标志物SCC异常增高;⑤影像学检查提示宫颈癌(B超、MRI、CT),可有宫旁软组织侵犯、肾盂积水、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等。
Vol.5病理诊断
阴道镜或直视下取宫颈组织学活检进行病理检查是最终确诊的金标准。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对于疑难病理(腺癌或小细胞癌等少见情况),应行免疫组化检查,进一步鉴别诊断。
珍惜生命,接种宫颈癌疫苗
现在我市已有宫颈癌疫苗,可随时接种。
接种地点:
各乡卫生院
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