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膀胱瘘症状
膀胱瘘形成
膀胱瘘危害
膀胱瘘手术
中医膀胱瘘
膀胱瘘原因

为什么她的孩子总生病谈谈ldquo

白癜风好治么 http://m.39.net/pf/bdfyy/

关于“孟乔森综合症”,它究竟是不是“只是装病”,以及“总是装病的人是不是就是孟乔森综合症”,“这些病人只会伤害自己吗”等等这些问题,我在这一篇中将给大家带来一些解释。

孟乔森综合症的发现,是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的。

年,英国的内分泌代谢科医生RichardAsher,在医学期刊《柳叶刀》上,发表了一篇名为《孟乔森综合症(MunchasesensSyndrome,,inLancetFeb10)》的论文。在文中,他介绍了一名典型的孟乔森综合症患者ThomasBeaches的症状。

ThomasBeaches在被Asher医生接诊的时候,是他刚刚做完腹部手术后第二天,与看护的护士发生冲突之后的事情。这名47岁的男子在来医院(CentralMiddlesexHospital)时,描述了自己严重腹痛的症状,由于当时没有超声波检测技术,于是医生通过视诊和病人自己的描述,认为是急性肠梗阻,为他安排了腹部手术。然而在腹腔里,医生们并没有发现任何的病变,于是将其刀口缝好后送回了病房。苏醒之后,Thomas大喊大叫,认为护士在他接受麻醉期间,从他的钱包里偷了钱,并且声称要直接出院。考虑到病人尚未从手术后恢复,于是在给予了Thomas一些镇定剂之后,院方将这位患者交给了Asher医生。

Asher医生在随后的问诊中,听到了这位病人的一些传奇经历:他在年乘船经过印度洋时,船只遭到了日军潜艇的袭击,他在海上漂了2天之后被日军俘虏,随后被关押在马来亚的战俘营中,遭到了虐待,直到年被解救出来。因为日本人的拷打,他的腹部留下了几个瘘孔,导致了严重的腹部溃疡。在战后,他从年开始持续接受了11次手术,才将腹部的伤势治好。

Asher医生仔细地检查了Thomas的腹部,发现确实如他所言,在他的腹部上分布着大大小小的手术痕迹。然而,从Thomas的病历中,他却发现了这名病人在8天前,刚刚医院出院。为了搞清病人的情况,Asher医院进行调查,才发现自己正在经手的这名患者,医院早已“人尽皆知”。从年起,ThomasBeaches就已经开始频繁医院露面,在不同的科室诉说着自己具有各种各样的病状。由于腹部瘘孔,医院接受了2次手术,但对于瘘孔的成形原因,医生和患者却有不同的说法。根据Thomas自己宣称,这些瘘孔是由于他“所乘坐的商船在日德兰海峡被德军潜艇击沉,受重伤后在海上漂流了三天三夜”时形成的,而当时进行手术的医生则怀疑,这是患者在生活中遭到的腹部外伤,但却没有及时治疗导致的。“不排除有自残的可能”,那名负责手术的医生对Asher医生说。

医院的指引,Asher医生又来到了诺福克郡,医院里也有着Thomas的就诊记录。年6月23日,Thomas因为急性肠医院,并且声称自己是一名在一战时就入伍的皇家空军老兵,年在德国曼海姆上空执行轰炸任务时,被德军击坠俘虏,之后接受了8次腹部手术以及3次消化道缝合。他在诺福克接受了胃内物清除和手术准备之后,医院不辞而别。

在自己的论文中,Asher医生也谈到了另外两名具有类似症状的病人:她医院,不断地出现呕吐、腹痛甚至便血的症状,然而所有的腹腔手术都无法发现病因。另外,这些病患也都对自己经历的描述“颠三倒四”,甚至同一段故事,在时间点上都无法吻合。

然而,与那些以“医疗事故”医院的“医闹”不同,医院索要金钱,而是不断地伪装出“需要住院”、“需要手术”的危重病情。Asher医生认为,这些人的“装病”,其实是一种精神问题,于是便整理了这些病人的治疗履历,写成了这篇论文。而这也就是“孟乔森综合症”的发现经过。

RichardAsher医生在年,他52岁时放弃了一切职务,停止了他在医疗方面的研究。年,他在家服毒自尽。在此之前,他已经被抑郁症折磨了10年之久。

在上一篇中,我们曾经谈到“孟乔森综合症”(按照DSM-V的称呼,心理学界目前对其的正式名称为虚假性障碍FactitiousDisorder)的表现分为三种:心理型、身体型以及心理身体综合型。事实上,根据一项来自于临床的研究,在医院的各种科室中,都曾经出现过孟乔森综合症患者的身影,其中“患者聚集程度”最高的是精神科(18.5%)和急诊室(11.7%),其次为神经科(9.9%)和传染病科(8.6%),在肿瘤科最少(1.9%)。(ASystematicReviewonFactitiousDisorders:PsychopathologyandDiagnosticClassification,I.Caselliandothers,,NeuropsychiatryLondon()8(1)-)

由于孟乔森综合症的患者在伪装病症时,需要表现出贴近真实的疾病症状,因此他们会倾向于选择一些媒体上经常可以见到的病症,以及这些病症中较难从外观上发现,但可以通过自己的主观陈述和行为来表达的症状;对于一些“对自己比较狠”的患者来说,主医院,这也许是最为可信的一种做法——这也导致了急诊室中会出现较多的孟乔森综合症的患者。

在孟乔森综合症被作为一种精神症状提出之后,最初的2/3的病例都来自于英国——这是由于其他各国都尚未将这种病症单独进行鉴别的缘故。到了年代,这种病症的识别开始在各国之间变得较为普遍,关于这些患者的一些研究和统计也进行得比较顺利。

通过临床诊断与警方的罪案记录进行对比,研究者们发现大多数的虚伪性障碍患者,都或多或少地出现过反社会性格,例如习惯性说谎、喜欢自我粉饰、自圆其说,而且普遍易怒,自尊心过度旺盛,喜欢回避问题,情绪波动明显,自我意识过剩等等——这些患者往往在生活中,无法和他人建立和保持友好的关系,并且有小偷小摸、酗酒闹事等等轻微犯罪行为。

另一方面,这些患者尽管期待接受治疗,希望有人能够给予他们关怀和照料,但是基本上会拒绝接受针对精神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而以身体上的病症为由去接受诊断。

随着一些医疗检查手段,例如B超、CT、血管造影等等的普及,孟乔森综合症患者们的“病症”,也从最初经常出现的“腹部剧痛”、“头痛欲裂”这些症状,开始向着更加难以检测到的病症转移——伪装精神问题、心理创伤、免疫系统疾病(艾滋病或HIV携带)等等。

而孟乔森综合症的另一种转移,也在悄悄发生着。

年,英国发现了一起非常奇怪的小儿病例。

患者6岁,女孩。在她仅仅8个月大的时候,她的母亲发现在尿布上经常出现黄色的脓液,于是带她就诊。经过医生诊断,确认为尿道感染。尽管新生儿尿道感染并不常见,但普遍通过抗生素的治疗都可以痊愈,于是医生便开始对女孩进行相应治疗。

然而,她的症状并没有发生明显的好转。从3岁起,医生向患儿开出的抗生素已经增至7种,而女孩也开始出现了抗生素治疗的副作用——真菌感染。她持续排出带有恶臭的血尿,持续低烧,甚至外阴也出现了炎症的迹象。于是治疗被迫中止。

医院后,医生对她进行了尿道造影、膀胱造影、膀胱镜等等检查,然而并未发现任何异常的现象。尽管使用的抗生素强度越来越高,但女孩的病状并未因此减轻。于是医生开始要求女孩住院,留院进行观察。

女孩的父亲常年上夜班,对女孩的日常照顾都由这名全职母亲负责。

很快,医生们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每当女孩排出血尿之后,之后的尿液就完全正常,在化验中也看不到任何感染的迹象。当症状消失2、3天后,医生们只得让女孩出院。但是,每当她出院后不到一周时间,就会再次出现血尿,不得不回到病房。

在这段时间的治疗之中,女孩的父母始终表现得非常尽责,而且具有耐心。女孩的母亲会形影不离地看护在女孩的病床边,并且积极地与医生交换着女孩病情的信息。最终,医生医院里,进行一周时间的观察,以确定病因。为了照顾女儿,母亲甚至24医院进行陪床。母亲的爱女之心,也让医生们非常感动,他们决心一定要帮助这名女孩,让她早日彻底康复。

在女孩住院后的第二天,血尿的症状再次出现了。与平时不同的是,她在早、中、晚三次排尿的过程中,除了中午的尿液正常以外,早晨和夜晚都出现了血尿。医生们立即对这些尿液进行取样后开始化验。然而化验的结果却让医生们百思不得其解。

在女孩早晨的尿样中,医生们发现了大肠杆菌;中午的尿样完全正常,大肠杆菌不见踪影;然而到了晚上的尿样,医生们也同样发现了细菌,但却是肠道变形杆菌,与早晨的尿样中的细菌完全不同。

“是不是在取尿样的时候,样本被污染了?”一名医生提出了自己的疑问。参加会诊的医生们立即叫来了负责对女孩取尿样的护士,询问了取尿样的流程。护士老实地回答说,因为孩子的母亲就在身边,因此取尿样都是由孩子的母亲代为完成的。

于是,医生指示这名护士,在接下来的几天里,一定要在母亲取尿样的时候,在现场监督。从第3天起直到第6天,女孩的尿样再也没有出现过异常。第7天,医生有意指示这名护士不要在取尿样时出现,让女孩母亲独自完成取样。果然,这一天的尿样再次出现了问题。

在7天的住院期间,在护士监督下进行45次排尿采样,化验结果完全正常;由女孩母亲单独完成的尿液取样12次,都出现了问题。

问题已经很明显了:女孩的尿样被母亲动了手脚。

医生们一方面将此事报告了警察,另一方面也对女孩的母亲进行了单独的谈话。在谈话中,医生们得知女孩的母亲正巧在例假期间,于是也对她的尿样进行了取样并进行化验。

在女孩母亲的尿样中,医生们对其中的红血球酸性磷酸酶进行了分析,确认为Bb型。这与从先前女孩血尿的样本中提取出的红血球酸性磷酸酶的类型完全相同。而更重要的是,女孩自身的红血球酸性磷酸酶的类型却并不是Bb型。因此,医生们初步判断,女孩那些不正常的尿样,其实是来自于女孩的母亲。

另外,通过尿样的分析,医生们发现其实女孩的母亲患有非常严重的尿道感染,但是她自己却一直拒绝治疗。反而是她那完全健康的女儿,却不得不在年仅3岁的时候,接受了6次麻醉检查,5次膀胱镜,接受了大剂量的抗生素治疗。医生们对女孩先后进行过16次会诊,尿样培养次,安排了12次长短不一的住院。自始至终,这名母亲通过不断伪造尿样的方式,在医生和丈夫面前不断地扮演着一名优秀母亲的角色,却因此让女儿接受了这样的折磨的同时,也浪费了大量的医疗资源。

医院的劝说下,女孩的母亲接受了精神科的治疗。在她接受精神治疗的期间,女孩被父亲接走出院。一个月后,女孩的父亲向法院提出了诉讼,以儿童虐待为由,要求与女孩母亲离婚,并剥夺她的监护权及探视权。

这起病例,就是由RoyMeadow医生于年发表在《柳叶刀》上的《代理型孟乔森综合症:儿童虐待的盲区》(MunchausenSyndromebyProxy:thehinterlandofchildabuse.RoyMeadow,LancetFeb,-)中的真实案例。

从这一年开始,“代理型孟乔森综合症(MunchausenSyndromebyProxy,MSP)”开始走入了大众的视野。为了与之区别,之前的孟乔森综合症,也被称为“自身型孟乔森综合症(MunchausenSyndromebySelf,MSS)”。

“战胜疾病需要勇气。我们其实都有勇气,只是需要稍微努力去发现它。”

(Healingtakescourage,andweallhavecourage,evenifwehavetodigalittletofindit.)

这句话被写在一个名叫“GarnettsJourney”的博客首页,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它被视作是一个勇敢的母亲,带着自己幼小的儿子去战胜病魔的战斗口号。在这个博客里,27岁的母亲LaceySpears记录了自己幼小的儿子Garnett与先天疾病作斗争的过程。

博客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ngguanga.com/pglxc/1545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