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研究3D打印技术及椎弓根导航模板辅助治疗胸腰椎骨折的围手术期护理意义。选择年3月至年6月间需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的胸腰椎椎骨折患者7例,利用3D打印机及相关设计软件制作的椎弓根导航模板和骨折模型应用于胸腰椎骨折患者的围手术期的护理。7例骨折患者均术程顺利,术后未出现并发症;患者对于围手术期护理满意度%,未出现不满、抵触等消极情绪,无投诉、患护纠纷等事件。借助于3D打印技术及椎弓根导航模板,有利于直观、具体的进行健康宣教,增加医护、医患配合程度和患者治疗满意度,进而全面提升胸腰椎骨折病人围术期的护理质量。
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因其具有迅速恢复和维持椎体的高度、纠正脊柱后凸畸形、利于患者早期护理和康复的优点,现已被广泛应用于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治疗当中。但因胸腰椎骨折患者间骨折分型、伤椎位置以及个体间椎弓根直径的差异性,尤其在遭遇复杂的椎体骨折与椎体解剖先天畸形时,椎弓根骨性结构的严重变异,均将会使得安全、精确的置入椎弓根螺钉变得挑战重重。近年来,我院借助于3D打印技术的兴起与发展,利用该领域的相关技术制作的数字化快速成型椎弓根导航模板,应用于胸腰椎骨折围手术期的临床护理研究,现将相关成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采用回顾性分析的研究方法,选取年3月至年6月间我院收治的采用3D打印技术及椎弓根导航模板辅助治疗的胸腰椎骨折患者7例,其中男4例,女3例,年龄27~49岁,平均年龄为(34.1±12.8)岁;骨折椎体:2例T11,4例T12,1例L1。
1.2手术方法3D打印技术及椎弓根导航模板辅助胸腰椎骨折椎弓根螺钉置钉,其手术入路及内固定所需椎体棘突、椎板与关节突关节的暴露方式与常规手术无异,不同的是该项新技术可在术前通过借助患者伤椎1:1实物模型,模拟手术过程,进而详细制定手术方案与熟练医护配合操作,然后术中利用导航模板上特有卡扣设计,与椎体后方完全贴合,按照预先计算机辅助设计的钉道进行精准置钉;最后通过撑开器撑开上下位椎体,复位脊柱前柱、中柱,去除椎间盘+椎间植骨融合,连接钉棒进行固定。
2结果
7例骨折患者均术程顺利,术后未出现螺钉断裂、内固定位置失效等并发症;术前通过借助3D打印模型与椎弓根导航模板的护理健康宣教,使患者了解椎体骨折手术的过程,降低了患者心理负担,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不满、抵触及不配合等消极情绪,均未出现投诉、护患纠纷等事件,围手术期护理满意度为%。
3护理干预
3.1导航模板及椎体骨折模型的制备通过获取患者CT扫描的DICOM格式数据,然后分别利用Mimics18.0、UnigraphicsNX10.0进行阈值分割、蒙版编辑、钉道设计等操作,最后转换成STL文件,并用3D打印机制成所需的胸腰椎骨折模型及椎弓根导航模板。
3.2健康宣教术前利用3D技术所涉及的计算机辅助软件、椎体骨折模型及椎弓根导航模板进行健康宣教,帮助患者全面了解其骨折病情特点、手术的目的与方式和术中具体的操作过程,见图1,生动预演手术过程和术后治疗效果,同时根据模型也可方便讲解和告知患者手术中可能发生的风险。
3.3术前访视在术前健康宣教的基础上,进一步缓解患者恐惧感和心理负担,提高患者自信心,促进其更好地理解与配合护理工作。
3.4术中医护配合
3.4.1巡回护士配合加强对内植入性材料、胸腰椎骨折模型及椎弓根导航模板的灭菌管理,准备好手术用品,在患者未被麻醉前,继续安抚患者紧张和恐惧的情绪。
3.4.2器械护士配合具体配合如下:①提前10~20min刷手上台,整备手术用品;②清点与核对手术耗材及器械数目,检查椎弓根导航模板的完整性;③协助消毒、铺单,合理摆放手术器械,方便准确传递;④在进行置钉操作时,熟练传递导航模板使用时所需物品(克氏针、椎弓根螺钉、连接棒、电钻);⑤术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术毕再次清点手术用品,再次核准椎弓根导航模板完整性。
图13D打印技术应用于胸腰椎骨折患者的健康宣教
3.5术后护理
3.5.1术后一般护理嘱患者严格卧床休息,给予抗凝及肢体气压、下肢按摩等被动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干预。保持患者背部皮肤的清洁和病床的松软,定期翻身预防褥疮。注意观察患者生命体征、伤口情况以及临床症状的变化情况。
3.5.2术后特殊护理因手术涉及脊柱,患者心理上通常会存在不同程度的,对于术后肢体活动功能、骨折愈合时间、手术效果、并发症和后遗症等预后情况的担忧,护士应加强心理疏导,并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