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损伤后的膀胱管理,致关重要!或许,
你也希望可以这样:
保护好上尿路,预防肾积水。
维持膀胱正常功能,预防膀胱萎缩。
降低泌尿系统感染等并发症。
提高生活质量,减少医疗费用支出。
接下来,我将给大家介绍膀胱管理有哪些方法。
膀胱管理方法中的反射性排尿,有着严格的使用禁忌,此种排尿方式是通过增加腹压、膀胱内压的方式将尿液排出体外,请注意:反射性排尿因膀胱高压可导致上尿路返流,增加尿液逆流至肾脏的风险(肾衰竭)!
常见的反射性排尿分为三种:
以上三种反射性排尿的方法,均需要医生根据尿流动力学结果,以及测定膀胱逼尿肌和括约肌的功能后,才可以遵医嘱使用。并且需医院复查,使用期间,一旦发生输尿管扩张或肾积水后,严禁使用此类方法排尿!
不合适的膀胱管理方式不仅降低生活质量,同时显著增加医疗负担!在一篇发表于美国泌尿外科杂志的脊髓损伤者不同膀胱管理方式对泌尿系统并发症影响的回顾性综述中,清洁间歇导尿组所有泌尿系并发症的发生均显著低于尿道留置导尿,反射性排尿和耻骨上膀胱造瘘。从降低泌尿系潜在并发症来讲,清洁间歇导尿是最安全的膀胱管理方式,是协助膀胱排空的金标准!
间歇导尿是指使用导尿管规律的将膀胱内尿液彻底排空的方法,是脊髓损伤病人管理膀胱的金标准。
清洁间隙歇尿技术
1.间隙导尿可使膀胱规律性充盈与排空接近生理状态,防止膀胱过度充盈。
2.规律性排除残余尿量,减少泌尿系统和生殖系统的感染。
3.使膀胱间隙性扩张,有利于保持膀胱容量和恢复膀胱的收缩功能。
1.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如脊髓损伤、多发性硬化、脊柱肿瘤等导致的排尿问题。
2.非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如前列腺轻度增生、产后尿潴留等导致的排尿问题。
3.膀胱内梗阻致排尿不完全。
4.常用于下列检查:获取尿液检测的样本;精确测量尿量;用于经阴道或腹部的盆腔超声检查前充盈膀胱;用于尿流动力学检测。
1.不能自行排尿且照顾者不能协助导尿的患者。
2.缺乏认知导致不能配合插管者或不能按计划导尿者。
3.尿道解剖异常,如尿道狭窄、尿路梗阻和膀胱颈梗阻。
4.可疑的完全或部分尿道损伤和尿道肿瘤。
5.膀胱容量小于ml。
6.尿路感染。
7.严重的尿失禁。
8.每天摄入大量液体无法控制者。
9.有出血倾向者。
10.经过治疗,仍有膀胱自主神经异常反射者。
下列情况需慎用
前列腺、膀胱颈或尿道手术后,装有尿道支架或人工假体等。
1.尽管清洁间隙导尿术无需行会阴部消毒,但在导尿时应尽量保持双手及尿道外口的清洁。
2.应尽量使用润滑剂,插入动作需轻柔,不宜粗暴,以免尿道受损。
3.不应该为减少导尿次数而限制饮水,每日应保证有-0ml的饮水量,包括三餐中的摄水量,避免短时间内大量饮水,以防膀胱过度膨胀,具体方案为:早、中、晚各ml,10时、16时、20时各ml,晚8时到次晨6时不再饮水(或睡前3小时至起床前1小时不饮水)。
4.严格掌握导尿间隙时间:每4-6小时导尿一次,每日导尿不超过6次。如果两次导尿之间能自解小便ml以下,残余尿量ml以上时,每6小时导尿一次;如果患者两次导尿之间能解小便-ml,残余尿量-ml时,每8小时导尿一次;如果患者两次导尿之间能解小便-ml,残余尿量-ml以上时,每日导尿1-2次;但残余尿量小于ml以下时,停止导尿。
5.每次导尿量不宜超过ml,如果过量要夹住尿管片刻放尿,分次导尽膀胱内尿液。
6.如果膀胱压力40cmH2O导尿时行膀胱排尿训练;如挤压阴茎区,牵拉阴毛,在耻骨联合上进行有节奏的拍打等。
7.除外医生处方,常规口服抗生素没有必要。
妞仔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