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膀胱瘘症状
膀胱瘘形成
膀胱瘘危害
膀胱瘘手术
中医膀胱瘘
膀胱瘘原因

宫颈癌术后膀胱功能障碍的护理

宫颈癌术后膀胱功能障碍的护理

赵会利王素琴

国际护理学杂志,,37(06):-.

宫颈癌为常见妇科生殖道恶性肿瘤,位居妇科恶性肿瘤第二位[1]。其常规治疗方法为广泛性子宫切除术联合盆腔淋巴结清扫术。但手术范围大、创面广,易引起术后并发症,其中膀胱功能障碍引起的尿潴留、排尿困难为最常见,不仅造成患者痛苦,还可能引发尿路感染,据文献报道,国内外术后膀胱功能障碍的发生率为4.1%~45.9%[2]。我院此次对宫颈癌术后的护理措施进行了研究,以期减少膀胱功能障碍的发生。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年1月1日至年1月31日我院收治的宫颈癌患者中筛选出例临床资料完整的患者。年龄41~57岁,平均(46.52±3.94)岁。纳入及排除标准:①所有患者均行广泛子宫切除和盆腔淋巴结清扫术;②根据FIGO分期[3],例患者为ⅠA期、ⅠB期和ⅡA期;③排除术前有膀胱功能障碍和泌尿系统疾病的患者。根据护理方式分为三组,三组患者的年龄、手术方式、病程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可比。

1.2 方法

常规护理:连接导尿管时严格无菌操作,动作轻柔,避免损伤尿道口和尿道黏膜[4]。导尿管的位置应高于耻骨,保持固定,避免受到挤压和扭曲,引流确保通畅,更换尿袋1次/d,更换尿管1次/周。嘱咐患者多喝水,保证每日尿量在ml以上。注重会阴清洁,以1∶的新苯扎氯氨溶液清洗会阴,2次/d,以防止尿路感染,清洗应从内至外,从上至下。拔出尿管前3~5d行膀胱注药,采用硫酸庆大霉素15U的生理盐水溶液和5ml2%的盐酸利多卡因进行膀胱注药,注入前需将尿液排尽,药液保持60min,1次/d。

心理护理:加强和患者及患者家属的沟通,建立起信任关系,术前对宫颈癌的相关知识、患者的病情、手术的情况和注意事项[5]、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和不适感进行讲解,消除患者的紧张、不安、恐惧等负面情绪,使患者能主动积极地配合治疗。

1.2.1 训练组

术前3~5d行盆底肌肉训练,嘱咐患者取仰卧位,护士戴指套插入肛门约3cm处,训练患者进行阴道和肛门肌肉的收缩,使其记住收缩力度并重复练习,3~5次/d,每次持续1~3min,术后3d即根据情况行盆底肌肉训练;术前3d指导患者进行腹肌训练,深呼吸,吸气时收腹,呼气时放松,尽量延长呼吸时间,3次/d,持续10min,术后5d开始行腹肌训练;术后10d行个体化排尿训练,平时保持夹闭尿管状态,根据个体情况每隔2~3h间断放尿,放尿时模仿日常排尿的动作,可以锻炼患者膀胱肌肉功能和减少拔除尿管后的心理应激反应[6]。

1.2.2 诱导组

术后10d将开塞露插入肛门刺激患者排便排尿。采用Crede手压法刺激排尿,患者将大拇指放置在髂嵴处,其余四指置于膀胱区,轻按摩膀胱区8~10次,促进膀胱收缩,进而向盆腔方向按压,以促进排尿。

1.2.3 观察组

观察组结合训练组和诱导组的护理方式进行综合化护理。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软件,组间对比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三组术后膀胱功能对比

观察组平均残余尿量为(63.20±6.88)ml,残余尿量ml有3例,占5.88%,置管时间为(13.07±2.11)d,三项指标均优于诱导组和训练组(均P0.05),训练组各项指标均优于诱导组(均P0.05)。见表1。

2.2 三组尿管重置率对比

观察组尿管重置率为7.84%,诱导组为30.77%,训练组为16.00%,观察组重置率低于诱导组和训练组(均P0.05)。见表2。

3 讨论

宫颈癌术后膀胱功能障碍的发生和多种因素有关,包括年龄因素、感染、肌层受损、神经损伤等[7]。①年龄因素:据报道,随着年龄的增长,术后膀胱功能障碍的发生率也逐渐升高[8],可能的原因是年老后抵抗力和激素水平降低,神经功能恢复缓慢,肛提肌、腹肌、盆底肌肉收缩无力;②尿路感染:患者在尿管留置期间具有较高的菌尿发生率,且随着尿管留置的时间增长而增加,而菌尿会加重膀胱功能障碍,从而形成恶性循环;③肌层受损:宫颈癌手术创面大,可能损伤膀胱肌层,形成大面积薄弱肌层,使得膀胱收缩能力减弱或丧失;④神经损伤: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是指控制排尿的中枢神经及周围神经在损伤后导致的排尿功能障碍,宫颈癌手术可能造成韧带盆丛神经、输尿管神经纤维、膀胱侧窝副交感神经损伤从而引发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⑤心理因素:手术造成的损伤和术后的疼痛、长期留置尿管可能给患者带来恐惧、焦虑等负面情绪,影响到膀胱和会阴附近肌肉的活动,从而形成排尿障碍。

宫颈癌术前和术后心理护理可树立起患者治疗信心,减少紧张焦虑等情绪,避免引起提肛肌、膀胱肌肉的功能障碍。拔出尿管前行膀胱注药不仅起到消炎、杀菌和止痛的作用,膀胱的迅速充盈产生的刺激作用可以使副交感神经兴奋从而产生排尿反射。盆底肌肉、腹肌训练能有意识地锻炼收缩肌肉,从而促进周围神经恢复。个体化排尿训练可以减少患者的心理应激,在拔除尿管后大多患者能够顺利自主排尿。诱导排尿对术后膀胱功能障碍有一定改善作用,但残余尿量、置管时间和尿管充盈率均较单独训练组更差,而观察组联合两种护理方法,取得了良好效果,各项指标均优于训练组和诱导组。

总之,为了减少膀胱功能障碍的发生,需提高医护人员的术前护理和防范意识,通过科学的讲解、训练指导患者进行排尿训练,术后结合心理护理、排尿训练等护理方式降低术后膀胱功能障碍的发生,促进早日康复。

来源:护理空间。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ngguanga.com/pglwh/1673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