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膀胱瘘症状
膀胱瘘形成
膀胱瘘危害
膀胱瘘手术
中医膀胱瘘
膀胱瘘原因

护士资格考试基础复习考点整理

如何鉴别脑出血与脑梗死

脑出血:

系指原发性非外伤性脑实质内出血。

临床表现:多见于50岁以上有高血压病史者。体力活动或情绪激动时发病,多无前驱症状,起病较急。症状于数分钟至数小时达高峰,血压明显升高,剧烈头痛,呕吐,失语,肢体瘫痪和意识障碍等局灶定位和全脑症状。

脑梗死:

又称缺血性脑卒中,包括脑血栓形成、脑隙性梗死和脑栓塞等,是指因脑部血液循环障碍,缺血、缺氧所致的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软化。

临床表现:本病好发于中老年人,多见于50~60岁以上的动脉硬化者,且多半有高血压、冠心病或糖尿病。通常病人可有某些未引起注意的前驱症状,如头晕、头痛等;部分病人发病前曾有TIA史。多数病人在安静和休息时发病。起病缓慢,症状在数小时到3天达高峰。常见为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的表现如失语、偏瘫、偏身感觉障碍等,多无头痛、呕吐、昏迷等全脑症状。

门静脉系统和腔静脉的交通支

(一)胃底、食道下段交通支门静脉血流经胃冠状静脉、胃短静脉、通过食道静脉丛与奇静脉相吻合,血流入上腔静脉。

(二)直肠下端、肛管交通支门静脉血流经肠系膜下静脉、直肠上、下静脉与肛管静脉丛吻合,流入下腔静脉。

(三)腹壁交通支门静脉经脐旁静脉与腹壁上、下静脉吻合,血流入上、下腔静脉。

(四)腹壁后交通支肠系膜上、下静脉分支与下腔静脉支吻合。

不同程度子宫脱垂患者的表现

1.症状轻度病人一般无自觉症状。Ⅱ、Ⅲ度病人主诉有外阴“肿物”脱出,行动不便,轻者卧床后“肿物消失”,重者“肿物”一直存在,不可还纳。中度以上病人有不同程度的腰骶部酸痛或下坠感,久站或劳累后明显,卧床休息后可缓解。重度病人常伴有直肠、膀胱膨出,出现排便、排尿困难。暴露在外的宫颈由于长期受到摩擦,组织增厚、角化、出现溃疡、分泌物增多或因感染导致脓性分泌物。

子宫脱垂很少影响月经,也不影响受孕、妊娠、分娩,但子宫脱垂不可还纳者,可因子宫颈水肿而宫颈扩张困难导致难产。

2.体征子宫脱垂的分度,以病人平卧用力向下屏气时子宫下降的程度,分为Ⅲ度:

Ⅰ度:子宫颈下垂距处女膜<4cm,但未脱出阴道口外。

轻型:宫颈外口距处女膜缘<4cm,未达处女膜缘。

重型:宫颈已达处女膜缘,阴道口可见子宫颈。

Ⅱ度:子宫颈及部分子宫体已脱出阴道口外。

轻型:宫颈脱出阴道口,宫体仍在阴道内。

重型:部分宫体脱出阴道口。

Ⅲ度:子宫颈及子宫体全部脱出阴道口外。

临床常用医用漱口溶液

(1)0.9%氯化钠溶液:清洁口腔,预防感染。口腔pH值为中性时适用。

(2)朵贝尔溶液(复方硼酸溶液):轻微抑菌,消除口臭。口腔pH值为中性时适用。

(3)0.02%呋喃西林溶液;清洁口腔,有广谱抗菌作用。口腔pH值为中性时适用。

(4)1%~3%过氧化氢溶液:遇有机物时放出新生氧,有抗菌、防臭作用。口腔pH值偏酸性时适用。

(5)1%~4%碳酸氢钠溶液:属碱性药剂,用于真菌感染。口腔pH值偏酸性时适用。

(6)2%~3%硼酸溶液:属酸性防腐剂,可改变细菌的酸碱平衡,起抑菌作用。口腔pH值偏碱性时适用。

(7)0.1%醋酸溶液:用于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时。口腔pH值偏碱性时适用。

临床护理常见的服药原则

1.服用铁剂禁忌饮茶,因铁剂与茶叶中的鞣酸结合,形成难溶性铁盐,妨碍吸收。

2.健胃药宜在饭前服,因其刺激味觉感受器,促进胃液分泌,可促进食欲;对胃有刺激性的药物宜饭后服,以便使药物与食物均匀混合,极少药物与胃壁的刺激;助消化的药物宜饭后服,有助于食物的消化。

3.抗生素需在血液内保持有效浓度,应准时服药。

4.磺胺类药物经肾脏排出,尿少时易析出结晶堵塞肾小管,服药后应鼓励病人多饮水。

5.服用呼吸道粘膜安抚剂和止咳药不宜立即饮水以免冲淡药物,降低疗效。

6.服强心苷类药物者需要加强心率、节律监测,脉率低于60次/分或节律不齐时应暂停服用,并告知医生。

全髋关节置换手术后的康复护理

1.床上功能锻炼

手术当天避免过多活动,搬动时小心抬起臀部,注意合适体位,防假体脱位及伤口出血。给予臀部垫气圈或海绵垫、水垫等。每2h1次帮助抬臀、按摩以防褥疮发生。需要注意的是:务必把术后注意事项向患者家属详细交待以取得合作,曾有1例手术后当晚因家属随意移动患者致假体脱位而再次手术。术后第1天,因术后疼痛或畏痛,多数患者对患肢活动有恐惧感,在给予患者有效的药物止痛后,可帮助其被动活动,如腿部肌肉的按摩、踝关节和膝关节的被动活动、上身及臀部做引体向上运动等,1~2次/h.同时指导进行深呼吸、有效咳嗽和排痰,给予叩背5~10次/h.指导进行腿部肌肉的等长收缩练习,上、下午各5~10min.术后第2天开始,继续每天多次深呼吸、叩背,并加强腿部肌肉的等长和等张收缩训练及关节活动,上下午及睡前各锻炼20~30min,引体向上运动3~4次/h并尽量独立完成。注意运动量由小到大,活动时间由短到长,所有的床上活动均在患肢外展中立位的状态下进行。

2.离床功能锻炼

于术后4~5d病情平稳后开始进行,在此之前逐渐延长半卧位时间为离床做准备。下床方法:患者先移至健侧床边,健侧腿先离床并使脚着地,患肢外展、屈髋。

临床病人吸氧时的注意事项

①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注意用氧安全,切实做好四防(防震、防热、防火、防油)。搬动时避免倾倒、撞击。氧气筒应置阴凉处,周围严禁烟火和易燃品,至少距火炉5米,暖气1米,氧气表及螺旋口勿涂油,也不可用带油的手拧螺旋。

②气开关使用氧气应先调流量后应用,停氧时应先拔出导管再关闭氧气开关,以免一量关错开关,大量氧气突然冲入呼吸道而损伤肺部组织。

③在用氧中,经常观察缺氧状况有无改善,氧气装置有无漏气,是否通畅。用氧者,应每日更换导管1-2次,并由另一侧鼻孔插入,以减少对鼻粘膜的刺激。

④氧气筒内氧气不可用尽,压力表上指针降至5公斤/平方厘米时,即不可再用,以防止灰尘进入筒内,于再次充气时引起爆炸。

⑤对未用或已用完的氧气筒,应挂“满”可“空”的标志,以便于及时调换氧气筒。

静脉输液常用溶液及作用

①供给水分和热量,用5-10%葡萄糖注射液。

②供给电解质:0.9%氯化钠液、5%葡萄糖氯化钠等。

③调节酸碱平衡:5%碳酸氢钠、11.2%乳酸钠等。

④增加血液渗透压,增加循环血量,有各种右旋糖酐、代血浆等。

⑤利尿脱水:甘露醇、山梨醇、50%葡萄糖等。

⑥其它:用于特定治疗目的,如浓缩白蛋白、水解蛋白等。

常见的肌肉注射部位有哪些

1、臀大肌注射法定位:

十字法:从臀裂顶点向左或右划一水平线,然后从髂脊最高点作一垂直平分线,在外上四分之一为注射部位。

联线法:取髂前上棘和尾骨联线的外上三分之一处为注射部位。

2、臀中肌、臀小肌注射法定位:

①、以食指尖和中指尖分别置于髂前上棘和髂脊下缘外,髂脊、食指、中指,便构成一个三角形,注射部位在食指和中指构成的角内。

②、以髂前上棘外侧三横指处(病儿以自已手指宽度为标准)。

3、股外侧肌注射法定位:

部位为大腿中段外侧,大约7.5cm宽,位于膝上10cm、髋关节下10cm左右。

4、上臂三角肌注射法:

部位为上臂外侧,自肩峰下2-3横指。

皮试一般结果及判读

阳性:

局部皮丘隆起,并出现红晕硬块,直径〉1cm,红晕周围有伪足、痒感,严重时可出现过敏性休克。在观察反应的同时,应询问有无胸闷、气短、发麻等过敏症状。阳性者不可用药,并在医嘱单或门诊病历上注明过敏,如出现过敏性休克,按过敏性休克抢救。

阴性:

皮丘无改变,周围不红肿,无自觉症状。

洗胃法的适应证及禁忌症

洗胃目的在于清除胃内有害物,其适应证如下:

1.误服药物、毒物。

2.新生儿出生后反复呕吐,疑有羊水吸入。

3.完全性、不完全性幽门梗阻。

4.急、慢性胃扩张。

5.小婴儿钡餐造影术后,预防呕吐时误吸钡剂。

禁忌证

1.若服强酸或强碱等腐蚀性药物,禁忌洗胃,以免导致胃穿孔。

2.食管、贲门狭窄或梗阻,主动脉弓瘤,最近曾有上消化道出血,食道静脉曲张,胃癌等患者禁忌洗胃,昏迷病人洗胃宜谨慎。

输液巡视病人技巧简介

在输液过程中应经常巡视病人,注意患者用药后的反应,观察穿刺部位情况,发现药物渗出到皮下组织时应及时处理,冬天时应注意做好保暖工作。根据药物的理化性质和治疗要求调节滴速,输入对血管刺激性较强的药物应适当减慢滴速,使滴速既适合治疗要求又尽量减少药物刺激对血管的损害。绝大多数患者输液时希望尽快滴完,特别是临近吃饭或需大小便时其心情更迫切,此时患者常自行或请求护士将滴速调快,为避免发生意外,护士必须勤巡视、勤观察,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滴速加快会使循环血容量在短时间内急剧增加,心肺负担加重,易导致心衰和肺水肿。

小儿输液时则应重点对家长做好宣教,嘱家长不要搂抱摇动患儿,不要在头部加盖衣物,防止摇头时触及头皮针,并看护好孩子的手以防抓掉头皮针或输液管。嘱咐家长一旦孩子出现异常哭闹时应及时通知护士。家长可给孩子讲故事,转移其注意力,嘱患儿在床上玩耍活动或大小便时手足保持平行、放低,防止血液反流,堵塞针头。

输液排出气体技巧简介

过去常规的静脉输液排气法容易使输液管内产生气泡,其原因是墨菲氏滴管转正呈垂立状态时,瓶内液体呈线状垂直流入液面,由于瓶内负压加重力的作用,液体在快速下坠时可形成冲击力,而墨菲氏滴管内的液体容量不能有效地缓冲其冲击力,导致液体带着气泡快速而直接地流向下段滴管,故容易发生气泡。

现在普遍主张使用的是新的排气方法。即首先将墨菲氏滴管倒置,打开调速器,使液体自然滴入滴管内,当管内液平面达1/2~2/3时,折叠滴管下端输液管,转正滴管,使滴管倾斜45°左右,再松开折叠处,慢慢放下输液管,使液面下降,待液体流至终端过滤器时,将过滤器倒置成90°,等液体完全通过过滤器时,再翻转过滤器,使液体缓慢向下排出至输液针头2~3滴即可,最后关上调速器。新排气法中,因注意使莫菲滴管倾斜45°左右,液体下流时方向有改变,缓解了水流冲击,不易产生气泡。而将输液器终端过滤器倒置,减少了气体与滤过膜接触的面积,液体可完全通过过滤器,杜绝了残留气体的产生。新的排气方法明显提高了一次性排气的成功率,节约了护理人员的操作时间。

膀胱造瘘的护理措施简介

膀胱造瘘内医院内进行。

导管外口护理:夏季每日更换敷料,其它季节可视情况增减。换药前先清洁双手,消毒皮肤,观察口外皮肤、分泌物颜色等情况。口外皮肤按一般换药前消毒准备,外敷油纱,并用消毒纱布围管周覆盖。纱布外最好使用脱敏胶布粘贴,或用腹带。使用一次性尿袋应及时在尿袋下口放尿,尿袋不可高于造瘘口,更换尿袋时应先放尿后换袋。可用别针将尿袋固定在衣、裤上,外出时可将尿袋装在专用布袋中,放在肥大的裤内或外用肥长外衣遮挡,高度适宜。

压疮的分期及临床表现简介

根据压疮的发展过程及轻重程度不同,可分为三期:

1.淤血红润期为压疮初期,受压的局部皮肤出现红、肿、热、麻木或触痛,但皮肤表面无破损,为可逆性改变。

2.炎性浸润期红肿部位继续受压,血液循环仍旧得不到改善,静脉回流受阻,受压皮肤表面颜色转为紫红,皮下产生硬结,表皮出现水疱。水疱极易破溃,显露出潮湿红润的创面,病人感觉疼痛。

3.溃疡期静脉血液回流严重受阻,局部淤血导致血栓形成,组织缺血、缺氧。轻者浅层组织感染,脓液流出,溃疡形成,病人感觉疼痛加重;重者坏死组织发黑,脓性分泌物增多,有臭味。感染可向周围及深部扩展,常达骨骼,甚至造成败血症。

晚间护理的内容及目的

1.目的

(1)保持病室安静,病床整洁,使病人清洁、舒适,易于入睡。

(2)注意观察病情,了解病人心理需求,作好身心护理,预防并发症。

2.护理内容

(1)协助病人排便,进行口腔护理、洗脸、洗手,帮助病人梳头、热水泡脚,为女病人清洁会阴部。

(2)检查病人皮肤受压情况,擦洗并用50%乙醇按摩背部及骨隆突处,协助病人翻身,安置舒适卧位。

(3)整理床单位,需要时更换床单、被罩、枕套及衣裤。必要时增减毛毯及盖被。

(4)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酌情开关门窗,保持病室安静,消除噪声,调节室内光线(关大灯,开地灯),保持病室光线暗淡。

(5)经常巡视病房,了解病人睡眠情况,注意观察病情,酌情处理。

静脉注射失败的原因

1)针头未完全刺入静脉,针尖斜面一半在静脉内,一半在静脉外,抽吸有回血,注药时部分药液溢出至皮下,使局部皮肤隆起,病人有疼痛感。

2)针头刺入较深,针尖斜面一半穿破对侧静脉壁,抽吸可有回血。注药时部分药液溢出至深层组织,病人有疼痛感。如只推注少量药液,局部不一定隆起。

3)针头刺入过深,针尖穿透对侧静脉壁,抽吸无回血。

4)针头刺入过浅,或因松解止血带,致针头未刺入静脉,抽吸无回血。

青霉素过敏反应的原因

过敏反应系抗原与抗体在致敏细胞上相互作用而引起的。青霉素属于半抗原物质,本身不具有抗原性,进入机体后,其降解产物与组织蛋白结合形成全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IgE,IgE固定在某些组织的肥大细胞上和血液中的白细胞表面,使机体呈致敏状态。当机体再次接受类似的抗原刺激后,即与特异性抗体IgE结合,发生抗原抗体反应,导致细胞破裂,释放组胺、缓激肽、慢反应物质、5~羟色胺等血管活性物质。这些物质分别作用于效应器官,使平滑肌痉挛、微血管扩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腺体分泌增多,出现一系列过敏反应。

青霉素过敏反应的预防

(1)使用青霉素前必须做皮肤过敏试验,试验前应详细询问病人的用药史、过敏史、家族史;病人如有青霉素过敏史,应禁止做过敏试验;病人已进行青霉素治疗,如停药3天后再用,或用药中更换药物批号,均应重新作过敏试验,结果阴性方可使用。

(2)青霉素皮试液应现用现配,因青霉素皮试液极不稳定,特别是在常温下易产生降解产物,导致过敏反应。

(3)青霉素过敏试验和注射前均应做好急救的准备工作,备好盐酸肾上腺素和注射器等。

(4)护士应加强工作责任心,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

(5)严密观察病人,首次注射后应观察30分钟,以免发生迟缓性过敏反应。同时,注意倾听病人主诉。

(6)皮试结果阳性者禁止使用青霉素,及时报告医生,在体温单、医嘱单、病历、床头卡、门诊病历上醒目地注明,并告知病人及其家属。

排尿的基础护理措施

一、正常排尿的观察1.正常情况下,排尿受意识支配,无痛、无障碍、可自主随意进行。每次尿量~ml,24h尿量约~0ml.2.正常尿液呈淡黄色,澄清透明,比重1.~1.,pH为5~7,呈弱酸性,正常晨尿因尿素分解产生氨,故有氨臭味。

二、异常排尿的观察1.次数和量:24h尿量超过ml称多尿,见于糖尿病、尿崩症。24h尿量少于ml或每小时尿量少于17ml称少尿,见于心、肾疾病和休克病人。24h尿量少于ml称无尿或尿闭,见于严重心、肾疾病和休克病人。

2.颜色:红色或棕色为肉眼血尿;酱油色或浓茶色为血红蛋白尿;黄褐色为胆红素尿;白色浑浊为脓尿;乳白色为乳糜尿。

3.气味:新鲜尿有氨臭味提示有泌尿系感染;烂苹果味尿见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病人。

4.膀胱刺激症: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每次尿量少。

三、影响排尿活动的因素1.年龄和性别2.饮食与气候3.排尿习惯的改变4.治疗因素5.心理因素

四、尿失禁病人的护理

1.心理护理,给予安慰和鼓励,并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2.做好皮肤护理,防止褥疮。

3.设法接尿,对长期尿失禁病人给予留置导尿管、观察排尿反应。

4.健康教育

五、尿潴留病人的护理

1.心理护理,给予安慰和鼓励。

2.提供排尿环境,用屏风遮挡,保护自尊。

3.调整体位和姿势,酌情扶卧床病人坐起排尿,并训练床上排尿。

4.热敷、按摩下腹部,以放松肌肉,促进排尿。

5.利用条件反射诱导排尿,如让病人听流水声、温水冲洗会阴部。

6.经上述处理无效时,根据医嘱采取导尿术。

六、男女病人导尿术

1.女病人导尿术及护理措施

(1)目的:为尿潴留病人放尿以减轻痛苦;取无菌尿标本做细菌培养;测量膀胱容量、压力、残余尿;尿道或膀胱造影;膀胱腔内化疗。

(2)操作方法:病人取仰卧屈膝位,用0.1%苯扎溴铵棉球严格消毒后,按无菌技术原则将导尿管插入尿道4~6cm,见尿流出再插1cm,达目的后,拔管,清理用物。

(3)注意事项:用物、操作必须严格无菌;耐心解释,遮挡操作环境,保护病人自尊;导尿管误入阴道应更换导管重新插入;导管粗细适宜,动作轻柔;膀胱高度膨胀病人又极度衰弱时,第一次放尿不应超过ml,防止虚脱和血尿。

2.男病人导尿术(1)男性尿道解剖特点:尿道长18~20cm,有两个弯曲(耻骨前弯和耻骨下弯)、三个狭窄(尿道内口、膜部和尿道外口)。

(2)操作方法:导尿时应将阴茎提起与腹壁呈60°角,导管插入尿道20~22cm,见尿流出再插2cm,因膀胱颈部肌肉收缩而产生阻力,使插管不畅时,可稍停片刻,切忌暴力插管。

七、留置导尿管的护理

1.目的:(1)抢救休克、危重病人时正确记录尿量,以观察病情;(2)盆腔器官手术前引流尿液,避免术中误伤膀胱;(3)某些泌尿系疾病手术后留置导尿管,便于引流和冲洗,并减轻手术切口的张力,有利于伤口的愈合;(4)昏迷、瘫痪或会阴部有伤口者保留导尿管以保持会阴部清洁干燥;

2.护理措施:(1)做好解释,使其认识到预防泌尿系感染的重要性;(2)保持引流通畅,避免引流管受压、扭曲、阻塞;防止逆行感染;(3)每日定时更换集尿袋,集尿袋引流管位置应低于耻骨联合,每周更换导尿管1次;(4)鼓励病人多饮水,协助更换卧位,发现尿液浑浊、沉淀、有结晶时应做膀胱冲洗,每周做尿常规检查1次;(5)拔管前采用间歇性引流夹管方式促进膀胱功能的恢复。

赞赏

长按







































合肥治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北京什么医院看白癜风最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ngguanga.com/pglss/2709.html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