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梗阻性肾病(Obstructivenephropathy):是指泌尿系结构和/或功能改变,尿液排泄障碍所致的肾实质病变及功能损害。它是急、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常见病因之一,也是难治性反复发作尿路感染的常见诱因。
?尿路梗阻通常是造成梗阻性肾病的重要原因,但如果该梗阻并未影响到肾实质时一般并不称为梗阻性肾病,而称为阻塞性尿路病(obstructiveuropathy)。
梗阻性肾病的分类梗阻病因:先天性和后天性
梗阻时间:急性和慢性
梗阻程度:部分和完全
梗阻性质:机械性和功能性
梗阻部位:上尿路和下尿路
梗阻性肾病的危害梗阻后2-5小时:肾血流量开始下降,而小管压力继续升高。
梗阻后5小时内:近端小管压力开始下降至基础水平,这时GFR下降的主要决定因素为入球小动脉阻力上升致肾小球毛细血管压下降,在24小时内达基础水平30%-50%。
梗阻时间在7天内解除,GFR可恢复正常;但如果梗阻时间更长,肾功能则不能完全恢复。
有证据表明即使梗阻时间很短(72h)肾脏也可能永久性丧失部分肾单位,但由于残余肾单位出现高滤过,整个肾脏GFR仍可正常。
梗阻解除后小管功能恢复缓慢,即使GFR已经恢复正常,肾小管功能仍有异常。
治疗原则——尽早明确诊断,及时解除梗阻,恢复尿流,挽救和恢复肾功能。
内科治疗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梗阻解除后可出现生理性利尿,排泄大量梗阻时蓄积在体内的水、钠、钾、镁和碳酸氢根,经3~4天,多数患者的尿量可恢复正常。如果肾小管功能受损则可出现病理性利尿,过度排泄电解质及水,此时须补充水及电解质,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
尿路感染:须做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根据药敏结果选用适当抗生素。
高血压:可予抗高血压药物治疗,如钙拮抗剂或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
肾衰竭:梗阻引起终末期肾衰竭的患者可进行透析治疗,也可选择肾移植,但术前通常作双肾切除,以去除感染。
外科治疗急性完全性尿路梗阻出现急性肾衰竭时须立即处理。
估计梗阻在膀胱或以下,插入导尿管至膀胱暂时解决梗阻,必要时做耻骨上膀胱穿刺引流术。
若为上尿路梗阻,则行经皮肾造瘘引流尿液、解除肾积水,伴有尿路感染时更应迅速解除梗阻,并使用抗生素,待全身情况改善后才考虑手术治疗。
急性部分(不全)性上尿路梗阻由输尿管结石或血块引起者
估计可自行排出,肾功能良好者,可予解除疼痛、防治感染等对症治疗,定期复查。若合并严重肾积液,应及时解除梗阻。
双侧同时梗阻时,可两侧同时手术或先作一侧手术,后者术后应密切观察手术侧情况,因解除一侧梗阻后,肾功能改善,未手术侧肾易发生感染积脓,肾区叩痛加剧或发热,应及时解除梗阻,挽救肾功能。
急性完全性尿路梗阻出现急性肾衰竭时须立即处理。
估计梗阻在膀胱或以下,插入导尿管至膀胱暂时解决梗阻,必要时做耻骨上膀胱穿刺引流术。
若为上尿路梗阻,则行经皮肾造瘘引流尿液、解除肾积水,伴有尿路感染时更应迅速解除梗阻,并使用抗生素,待全身情况改善后才考虑手术治疗。
来源:护理PPT
转载已获授权如需转载本篇文章,请联系原作者授权
推荐阅读
加群:各种专科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