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兴县画溪街道包桥村,81岁的董爷爷于年接受了一次膀胱造瘘手术,从那以后他多了两位穿白大褂的亲戚。近3年时间里,每月的月中和月底,成了画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定期为董爷爷上门服务的日子,也成了老人最期盼的日子。
▲医护人员上门为包桥村的董大爷服务。
从“师傅”王伟平手中接过班,中心医护人员朱立金熟练地为老人进行膀胱冲洗,更换导尿管,进行心肺功能监测,查看制氧机工作情况,并不时交代老人家属防护褥疮的相关知识。“有时候一个月还要来三趟,风雨无阻,看到他们来,老人家最高兴,我们也感到安心,真是蛮感谢他们的。”通过电话,老人的家属这样说。
如果没有“白大褂”上门,董爷爷和家人的状态又是什么样子?这其中的“惊吓”老人家属记忆犹新。“因为老爷子有严重的肺心病,24小时不能脱氧,每次出行要全家总动员,每次救护车费用太高,于是一医院又要转平车的,又搬又抬,还得有个人专门管着氧气袋,折腾下来,别说老爷子,家里人都是半天喘不上来气。”出于老人安全考虑,医院提出请求,上门服务工作就这样开展起来。
▲医护人员为包桥被开水烫伤的张婆婆换药。
“当下的医共体建设,让我们对做好上门服务工作充满信心。”作为画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执行院长,王欢欢说,医院“厚德济生仁爱精诚”的精神融合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中,医院强大专家力量作后盾,随时可以提出帮助请求。“像董爷爷这样的情况,医院急诊科都是有备案的,急诊科徐适主任对这些老病号也是非常熟悉,当这些患者一旦出现需要急救处理的问题,可以开放绿色通道,尽可能减少中间转运及门诊排队等候等环节,得到优先处理救治,并在对应病区床位安排上有一定的优先权。”
▲医护人员为南石桥村结束胰腺炎手术的张女士换药。
如今,像朱立金定期服务董大爷这样建立长期医患上门服务关系的还有5位。“烫伤病人、手术后留置管子需定期换药病人、年纪大出门不便的病人等等,我们都安排了医生或是护士进行对接服务。”王欢欢介绍说。
说起上门为老人服务的事,年出生的朱立金觉得,就像在照顾自己爷爷一样的自然。“我的年纪跟他孙子差不多,无论是老人还是家人,都对我挺热情的,每次去都会给我泡茶,还会给我塞一把糖,或是一个水果。”朱立金笑着说。
END
编辑:懒懒疯刺猬、yingEr
审核:宁静致远
让“癌”无处可逃的新技术来了!更国庆长假第一天,这里做了34台手术多“国庆”长假,除了美景美食和人人人,还有免医院专家门诊信息一览表彩中医长兴
长按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