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自:中华妇产科杂志年3月第53卷第3期
作者:朱兰段华时春艳孙智晶郎景和
年10月27日至29日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第十三次全国妇产科学术会议在福建省厦门市召开,会议共收到大会投稿篇,注册参会人数达人,会议专题报告个,大会发言个。樊代明院士、宁光院士、FelixWang院士分别对当今的医学系统论与整合观、学科建设以及微创技术发展做了精彩报告,使与会者开拓了视野,增长了知识。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分会主任委员郎景和院士做了“学习奥斯勒的医学思想”的专题报告,强调了医学人文的重要性。本次会议共分产科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分会场、妇科内镜分会场、妇科肿瘤与妇科病理分会场、妇科内分泌、绝经与计划生育分会场、妇科盆底与妇科感染分会场共5个分会场,内容介绍如下。
产科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分会场(刘喆、杨孜整理)一
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和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学组共同组成了产科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分会场。分会场按主题设置了4个单元的专题,分别是:产后出血及剖宫产术相关问题、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科存在争议的相关问题、胎儿医学与出生缺陷。共设立专题讲座34个,大会发言48个。本次产科学组和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学组内容设置的创新点是在不同专题单元下共设立了6个产科争议话题的讨论,每个争议话题通过两位产科资深专家共同登场展开激烈讨论,在争议中求同存异,达到更高层面的共识,同时台下听众也可参与提问,形式新颖,场面热烈,是本次产科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分会场的一大亮点。
本分会场的第1个单元是产后出血及剖宫产术相关问题。产科学组组长杨慧霞教授在对近3年来产科学组的工作进行了简短的回顾和总结后,以精彩讲座“胎盘植入不同术式的评价”拉开了分会场的大幕。杨慧霞教授就“后剖宫产时代”产科临床工作最棘手的疾病——凶险性前置胎盘及胎盘植入以手术中的难点与手术技巧相结合,对目前临床上的不同手术入路、缝合方式、止血技巧一一进行了总结,提出凶险性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的手术不是以是否保留子宫为最终目的,关键是在于能否有效地针对个体特点采取综合举措以减少术中出血及损失。第2个专题讲座是由产科学组副组长贺晶教授和古航教授共同参与讨论的“羊水栓塞的争议话题”,羊水栓塞是产科的极危重症,诊断、处理的意见不统一,国内尚无此病的共识或指南。年,在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分会产科学组所有委员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的《羊水栓塞诊治指南》经过反复讨论修改,终于到了定稿阶段。就指南制定过程中存在的很多国内外争议话题,如宫缩剂的应用、子宫切除等问题,贺晶和古航教授旁征博引、侃侃而谈,台下听众们也积极参与讨论,阐述各自的观点,讲座受到与会者的高度认同。随后,厦门王海滨教授做了“胎盘发育与妊娠结局”的讲座;陈敦金教授就“瘢痕妊娠继续妊娠相关问题”和与会者进行了深入交流;马玉燕教授的讲座“瘢痕子宫妊娠中期引产方法”、邹丽教授的讲座“剖宫产相关并发症及处理”都得到了听众的热烈响应。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学组今年的主题是“中国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基础与临床研究之路还要深入走”,希望从子痫前期多因素、多机制和多通路致病的视角加深认识。学组组长张为远教授首先做了学组工作的回顾与展望,提到年发布了第1版中国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诊治指南,并于年修改发布了版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诊治指南并进行了指南解读。再版指南更注重与国内现况接轨,希望今后从临床——基础——再临床提升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认识;而走入基层推行和解读中国的指南也是近年要做的事情。中国地缘广阔,疾病发病因素多重和不同,苟文丽教授在“中国西部地区子痫前期-子痫发病特点”的报告中提到,高盐饮食是明显的中国地方特色,所以在中国的指南中就提出了与西方不同的观点“要依据饮食习惯适当限盐”,强调不同地域和不同文化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病的影响会有不同。深圳的牛建民教授在“预防子痫前期营养因素的调控”的报告中重点阐述了孕期营养管理,强调饮食营养和环境因素在促发子痫前期中的影响不容忽视。目前,国外对于存在子痫前期高风险因素者普遍提倡预防应用小剂量阿司匹林(LDA),这是个有争议的话题。杨孜教授在“预防子痫前期需要多元化”的讲座中,强调对于存在异质性和多因素发病的子痫前期,单一预防模式有可能使临床医师忽略更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LDA不适于所有的风险因素,指出预防不应模式化、更要从多元化考虑。孙丽洲教授就“子痫前期抗凝基础和药物”做了专题报告,进一步阐述了子痫前期发生发展中存在的凝血机制改变的问题,存在高凝状况者是可以选择抗凝药物干预的风险人群。除了解痉治疗,血压管理也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重要的对症治疗措施之一,李笑天教授在专题报告“妊娠期血压管理和子痫前期的降压问题”中阐述了妊娠期轻中度高血压降压管理和急性重度高血压需要紧急降压的重要性。林建华教授在“妊娠高血压心脏病的防与治”的报告中以鲜活的临床实例告诫了对于高血压性心脏病的诊治重在预防,控制血压和注重临床表现是防与治的关键环节。在临床病例讨论时段,讨论热烈,专家们就疾病发生发展和处理的各环节进行了症结疏解,加深了对上述专题报告的认识和理解。本次会议尤其注重青年委员的作用,其参与主持和讨论,会后还有沙龙讨论了子痫前期临床研究的走向问题,我国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研究之路有待向更宽广的视点和多因素深入发展。
除羊水栓塞外,产科学组还重磅推出了下述争议话题的讨论,分别是:杨慧霞教授与王子莲教授联合呈现的“GDM诊断与治疗中存在的争议”,徐先明教授与高劲松教授共同主持的“妊娠期甲状腺疾病存在的争议问题”,刘喆与孙刚教授合作的“早产预测及处理中存在的争议”,王谢桐教授与樊尚荣教授携手呈现的“宫内感染的诊断和处理争议”。4个争议话题把产科临床中普遍存在的疑点、难点逐一列出,由专家相互解答或产生辩论,台上专家争论得神采奕奕,台下观众听得津津有味。与会者都反映这样的专家讲座形式新颖,内容实用。
胎儿医学与出生缺陷专题单元,虽然是在大会进入尾声才开始,产科分会场还是人头攒动。来自中国台北的郑博仁教授为大家带来了“基因组与精准母胎健康”报告,提出胎儿医学的研究带来了基因组的研究发展,从产前遗传筛查[如无创产前基因检测(NIPT)、扩展性携带者筛查]、产前遗传学诊断(如染色体微阵列分析和更为全面的全外显子测序)到胚胎诊断及治疗[如植入前遗传学诊断(PGD)提早诊断和改善致病基因的基因编辑],都把胎儿医学引领到精准母儿健康的时代。刘彩霞教授的报告“双胎妊娠的宫内手术干预”把听众带入了胎儿医学的手术室,胎儿镜下双胎输血综合征(TTTS)吻合血管激光电凝术、单绒毛膜双胎射频消融减胎术、剖宫产术产时胎儿手术等10年前只在国外开展的胎儿医学手术,现医院的胎儿医学中心常规开展,并积累了我国自己的临床资料和经验。赵扬玉教授就“选择性胎儿生长受限(sIUGR)孕期检测治疗方式的选择与妊娠结局”进行了讲座,强调注重sIUGR不同分型与预后之间的密切关系。丁依玲教授讲授了“低分子肝素在产科的应用”,梁梅英教授讲授了“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颜建英教授讲授了“二胎遇上瘢痕子宫的孕期和产时管理”,郑剑兰教授就“IVF-ET术后双胎妊娠的阴道分娩”进行了专家讲座。精彩的压轴讲座是由范玲教授和漆洪波教授一起为大家呈现的“产程监测与处置中的争议”,自年产科学组发表了《新产程标准及处理的专家共识()》至今,新产程标准已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开展,但在实施过程中,产科临床工作者遇到了很多具体的处理问题,也对新产程的标准和使用产生了一些疑问。讨论中,专家们提出,“新产程专家共识”提供的是一种理念,建议给予产妇更多的试产时间,从而带来更多的阴道分娩机会;然而,应用“新产程专家共识”指导阴道分娩时,需要结合我国的产科实际情况,医院的能力和技术水平,在保证母儿安全的前提下个体化灵活应用。两位教授用10个问题做开篇,逐一提问,一一解答;两人的观点有时针锋相对,有时不谋而合。台下的听众更是情绪高涨,台上台下的互动成为本次专题讨论的亮点,也为本次会议产科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分会场做了完美的收官。
妇科内镜分会场(段华、汪沙整理)二
妇科内镜分会场贯彻微创理念,聚焦妇科微创领域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学术交流。妇科内镜学组共收到稿件篇,共设立专题讲座41个,大会发言43个。郎景和院士为妇科内镜分会场致开幕辞,强调了中国妇科内镜技术在高速发展的同时要重视规范化发展。妇科内镜学组的委员们针对妇科内镜手术的现状与应用、妇科内镜手术并发症防治和子宫内膜异位症新进展等专题,多以手术视频演示的形式进行报告,体现了内镜手术的特点特色,也为妇科内镜分会场积聚了人气。
1.妇科内镜手术规范化操作专场:
正确理解微创诊治理念,掌握技能、技巧及规范化操作,严格手术适应证,及时处理手术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是保证妇产科内镜手术循序渐进、规范化发展的关键。夏恩兰教授回顾了宫腔镜艰难而又辉煌的发展历程,系统讲解了宫腔镜宫腔粘连分离术、子宫内膜去除术、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宫腔镜残留胚物切除术、黏膜下肌瘤切除术等术式,以及子宫颈病变、子宫腺肌病、异型子宫等病症的诊治。刘彦教授指出,微创手术要最大限度减少对患者不必要的干预,建立更高的微创手术平台——日间手术系统具有重要的意义。段华教授就规范实施子宫腔整复手术进行了专题报告,强调在实施子宫腔整复手术中要正确把握手术指征、严格操作规范并重视围术期的治疗及管理。张震宇教授深入阐述了妇科盆腔手术后如何预防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发生。
2.子宫内膜异位症新进展专场:
近年来,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手术治疗水平已有了长足的提高。然而,子宫内膜异位症保守性手术治疗后的复发依然是术后困扰患者的最大问题。对于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复发性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应该尽量减少手术次数,延迟再行手术的时间。冷金花教授的专题报告认为,长期管理、综合治疗,已经成为子宫内膜异位症治疗的新策略。黄欧平教授就复发性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相关问题进行了专题报告;方小玲教授认为,对子宫腺肌病患者进行个体化治疗十分重要。卢美松教授讲解了手术和助孕治疗作为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患者主要的治疗方式,不仅能够有效控制疾病的进展,还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生育功能。张建青教授分享了中西医结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经验。正是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认识不断深入,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治观念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合理的术后药物管理,可以减少复发,最终改善患者的长期预后。
3.妇科良性疾病与新技术专场:
异位妊娠破裂可危及生命,作为1种常见的妇科急症,一直备受重视。周应芳教授介绍了异位妊娠保守治疗的进展。对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CSP)我国已于年已经出台相应的专家共识,杨清教授分享了CSP的宫腔镜手术经验。阴道骶骨固定术被认为是治疗盆腔器官脱垂的经典术式,郝敏教授介绍了腹腔镜下阴道骶骨固定术的技术要点及评价。孟元光教授报告了子宫全切除术不同入路的选择。数十位专家学者通过精彩病例和手术视频的直观讲解,分享交流了各种新技术、新方法在妇科疾病治疗中的作用,包括单孔腹腔镜在妇科手术中的应用探索、超声刀使用的新体验、腹腔镜手术标本取出新策略以及非能量宫腔镜的使用等。
4.妇科恶性肿瘤微创诊疗与并发症防治专场:
近10年来,宫、腹腔镜在恶性肿瘤中的应用得到了迅猛发展,并且妇科恶性肿瘤患者保留生育功能的治疗越来越受到重视。侯建青教授介绍了腹腔镜下大网膜的手术解剖,并通过手术视频讲解了完整切除大网膜、逆行切除大网膜的手术技巧。程文俊教授通过手术视频生动形象地诠释了盆腹腔肿大淋巴结的清除技巧:精准的解剖,仔细地分离,细腻娴熟的手术技巧,使听众获益良多。王泽华教授对腹腔镜子宫颈癌手术主韧带的处理经验及技巧进行了讲述,指出对主韧带相关解剖的充分了解是主韧带成功切除的基础,不同能量器械的适时使用是减少输尿管膀胱直肠损伤的关键。郭红燕教授介绍了腹腔镜下复发性阴道恶性黑色素瘤的前盆腔廓清术。王丹波教授讲解了子宫颈癌微创手术的无瘤理念及操作技巧。保留神经的子宫颈癌根治性手术的要点就是解剖膀胱子宫颈韧带,陆安伟教授就与子宫颈癌根治性手术相关的膀胱子宫颈韧带的解剖进行了详细讲解。这些专题报告,对进一步规范腹腔镜在恶性肿瘤中的临床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陈春林教授报告了例子宫颈癌手术病例的严重并发症数据,结果发现,几乎所有类型的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腹腔镜手术均高于开腹手术。由此可见,腹腔镜手术的并发症更值得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