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膀胱瘘症状
膀胱瘘形成
膀胱瘘危害
膀胱瘘手术
中医膀胱瘘
膀胱瘘原因

援非医生李少鹏走出国门我的名字就是

北京中科白殿疯 http://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当援非医生就跟当兵一样,来了可能后悔两年,不来却会后悔一辈子。总之,最终我还是站在了非洲这片离家万里的土地上,一切就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荣幸之至!”

援非医生李少鹏在博医院

石狮首位援非医生半年瘦了17斤

匆匆之间,医院泌尿外科李少鹏医生已经在非洲博茨瓦纳工作了近半年。这半年里,他从斤瘦到了斤,对此,他还欣慰大笑说道,“以前老婆和女儿总说我太胖让我多运动,来到博茨瓦纳后,我白天上班工作,下班后就做饭、打球、种菜,减肥效果很好。”

位于博茨瓦纳“旧首都”弗朗西医院是李少鹏的新单位,也是这个医院。他将在这里工作满2年,李少医院泌尿外科唯一一位中国医生。

为何会选择当援非医生?李少鹏在原单位工作的期间,医院内就有好几个援疆医生、援藏医生,也听闻这些同事讲过支援的故事,听着那些朗朗上口的“英雄事迹”,心里自然也是跟着热血激昂,既是向往又是敬佩,也有过“好男儿当报效祖国志在四方”的豪情壮志。结果,没想到自己一下子就跑了这么远。

经过十多个小时的飞行抵达博茨瓦纳首都

李少鹏隶属于中国第16批援博茨瓦纳医疗队,里面一共有10位泉州医护人员,他是唯一位来自石狮的医生,也是石狮首位援非医生。在年9月18日那天,医疗队抵达博茨瓦纳首都哈博罗内后便“兵分两路”,一路留在了哈博罗内并前医院医院,一路来到了弗朗西医院。

“我觉得当援非医生就跟当兵一样,来了可能后悔两年,不来却会后悔一辈子。最终我还是站在了非洲这片离家万里的土地上,一切就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荣幸之至!”李少鹏说。

既来之就要做当地不能做的事

在前往博茨瓦纳之前,李少鹏在福州参加了1年多的集训,主要加强外语、临床各专业技能、外交礼仪以及生活注意事项等方面的技能。然而,原定于年3月份的“援非之行”又因为一场全世界始料未及的新冠疫情被推延了半年之久。

多出来的时间,并没有让计划就此搁浅。

李少鹏多次向老队医院泌尿外科的情况,医院目前使用的都是哪些设备,泌尿科常见病种、院内手术流程如何安排……他还了解到了对方没有输尿管镜,也没有相关方面的技术开展。于是,李少鹏自备输尿管镜、S型尿道扩张器,医院申请斑马导丝、输尿管支架管等耗材过去,届时可以对症开展,这些做法也得到了院方领导的赞赏与支持。除此之外,他在行李箱里增加了许多常用药品(如抗病毒药品、抗生素)以及可能用到的HIV阻断药,还有医用防护用品、闽南特产等。

没想到的是,医院,他自带的输尿管镜等设备很快就派上了大用场。

年12月初,科内转来了一位85岁的高龄患者,有膀胱开放手术史,近半年持续尿失禁,合并有慢性肾功能不全、重度贫血等内科疾患。李少鹏接诊后,认真询问患者病史,分析尿失禁的原因,结合有限的实验室检查结果和泌尿系超声提示,认为“患者尿失禁是由于慢性尿潴留引起的膀胱过度充盈导致,慢性肾功能不全、贫血可能就是慢性尿潴留导致上尿路积水而出现的疾病进展。”

然而是什么原因导致慢性尿潴留呢?于是,李少鹏通过试行导尿,却发现哪怕最细的儿童导尿管也无法通过,考虑尿道狭窄的可能性最大。

从中国带来的斑马导丝及S型尿道扩张器

接下来就是怎么治疗的问题。以往此类患者,医院更多的只能选择长期膀胱造瘘,对患者日常生活影响大为不便。眼下这位高龄患者情况更糟,有膀胱开放手术史,耻骨上区瘢痕明显,此时膀胱造瘘已不容易。通过认真地分析,李少鹏对患者的病情已有充分的判断,并下决定用他专程从国内带来的输尿管镜、斑马导丝及S型尿道扩张器为患者选择一种更为微创、安全的手术方法。

在认真完善术前准备后,李少鹏为患者实施了“输尿管镜尿道探查+斑马导丝引导下尿道狭窄扩张术”。医院手术室的光纤摄像头成像并不清晰,且有部分影像缺失,手术中阻碍重重。

李少鹏医生正在专心手术

手术开始时,李少鹏先用输尿管镜进行尿道探查,当到达球部尿道时,他发现此处狭窄很严重,仅余针眼大小的孔径可通过斑马导丝。由于导丝通过狭窄处较为顺利,无明显阻力,基本可确认导丝进入膀胱,遂在导丝引导下,逐一从细到粗,应用S型尿道扩张器扩张尿道,完成扩张后,输尿管镜再次探查尿道,可见狭窄处已被扩开,镜体顺利通过进入膀胱,最后成功留置导尿管。

斑马导丝通过尿道狭窄处

即使医疗资源有限,拥有丰富泌尿腔道内手术经验的李少鹏仍然成功地完成整个手术过程。

一旁的古巴专家认真观摩手术

手术的另外一边,同是“援非医生”的泌尿外科专家古巴医生也对这项当地的新技术认真观摩。他表示,医院没有输尿管镜,他也从来没有见过斑马导丝及S型尿道扩张器。手术后,古巴医生对中国医生的精湛技术和自备的手术器械更是赞赏有加。因为手术创伤小,恢复快,患者很快便恢复了,并于术后第三天即办理出院,到当地门诊继续随访治疗,临行前还对李少鹏表达了深深的感谢。

“尿道狭窄在博茨瓦纳是多发病,医院接诊其他同症状患者有很大帮助。”李少鹏说道。

之后,李少鹏还医院泌尿外科内重新将前列腺电切手术开展起来。当时,医院此类手术已暂停了一年半之久,找到的设备更是闲置许久布满灰尘,期间也没有过任何维护,配件七零八落,联机线也少了好几条。他与同事古巴医生进行了商量之后,在院内七拼八凑,才把设备整理齐活了。结果是前列腺电切手术总算又开展起来了,他们还手把手教给了其他医生。

重启停顿一年多的turp手术

不完全“入乡随俗”

为非洲医疗事业添砖加瓦

如果问李少鹏,在非洲当医生,和在中国当医生最大区别是什么?他一定会忍不住“吐槽”,“在博茨瓦纳,不仅生活节奏很慢,办一张银行卡来回奔忙沟通好几次都未必能办下来,医疗节奏同样不急不慢,且由于医疗资源匮乏,漫长的等待是一种常态,很多择期手术已经安排到数月之后,医院照样是固定什么时候上班什么时候下班。手术流程、管理观念与国内的医疗环境大相庭径。”

李少鹏时不时会怀念起以前在国内加班加点,为患者忙得脚不沾地的充实日子。他说,“虽然这里提供免费医疗,但预约就诊、检查、转诊、等待手术要花很长时间,而且很多患者地处偏远,医院很不容易,很多疾病都错失早期诊断和治疗的机会,在门诊时常会遇到一些贫困的非洲患者,就诊已是肿瘤晚期,失去手术机会。这让我很是惋惜。作为援非医生,我们很多人是单枪匹马,更多的是融入这里,没有办法改变它延续几十年的医疗模式。”

然而,李少鹏也并没有因此就完全“入乡随俗”“随波逐流”。

在一次周五早上,李少鹏接到古巴医生电话,让过去一起会诊讨论一个病例,一位中老年患者,患者的肚子里有一个巨大的囊实性肿物,结合影像检查,他初步判断这是一个恶性肿瘤,必须尽快安排进行手术。然而当他查询了院内手术表之后,手术已经排到了4个月后,他顿时陷入了纠结。

“患者已经等不起了。”当时李少鹏的内心只有这么一个想法,“如果转诊出去,该患者依旧会面临等待择期手术的困境,他很可能就此错过了一次活着的机会。”

于是,他“怂恿”同事古巴医生,两个人商量着哪一个手术日各方面时间比较充裕的时候,就把这位患者“插队”排进来,然后他们自己加班把手术做了。于是,仅过了2天,这位患者就被收入了病房,并很快成功完成了手术。

这件事情让李少鹏感到无比开心并且获得感满满,他说,“虽然,我们改变不了大方向,但是,我们仍旧能做很多事情,哪怕是做一些微小的改变与努力,都能救到一些亟需帮助的病人,让他们尽早脱离病痛,重回健康。”之后,李少鹏继续与同事古巴医生配合,两人一起做了许多的事情。

大肿瘤术后病人“点赞”致谢

在博茨瓦纳,李少鹏发现接诊到“巨大肿瘤”的几率很高。一方面是因为医疗资源不足,人们也没有能及时就诊,一方面也是等待择期手术实在太耗时,让很多肿瘤从小熬到大。值班时偶尔也会接到外科同事发来的会诊,参与了多次巨大腹部肿瘤的切除手术。对此,他表示“援非路漫漫,仍还有很多事情等待着我们逐渐添砖加瓦。”

为艾滋病患者手术被针刺伤

吃了一个月的HIV阻断药

博茨瓦纳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在李少鹏的家人的眼里,这个国家离家万里,传染病肆虐,特别是艾滋病毒阳性率高达30%以上,作为医生,而且还是外科医生,职业暴露风险太大了。如今,新冠病毒在非洲地区更是猖獗传播,他此刻去非洲支援,更是危险重重,艰辛不易。所以刚得知李少鹏竟然报名要去非洲工作2年的时候,家里上到古稀的父母,下到读初中的女儿都不免顾虑重重。

李少鹏花了很长时间做家人的思想工作。“我跟他们说代表中国医疗队援非是一项很光荣的任务,这会是一段很难得的人生经验,对个人以后的成长有帮助,至于艾滋病职业暴露的问题,这里有相对成熟的防范措施和暴露后处理流程,再加上工作上小心应对,问题不大……”李少鹏从许多方面去说服家人,减轻他们的担忧,逐渐转变了家人的态度。同为医护人员的妻子更是给予了他极大的后援支持。

查房、床边操作

医院工作,与艾滋病患者打交道是李少鹏每天都要面对的事情。然而,尽管李少鹏格外小心加小心,在一次为艾滋病患者手术的过程中,他的手还是被针刺伤出血了。

之后李少鹏顶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吃了一个月的HIV阻断药,整个人也因此瘦了一大圈。这件事情,他没有勇气跟家人提起,觉得说了也只是徒增家人的担忧与后怕。

“挺幸运的,我现在没事了。”如今,事情仅过去不久,重新回忆起来,李少鹏却是云淡风轻地笑道,“当时内心确实挺慌的,心理负担比肉体折磨更重。但是,我的内心有一个想法一直支撑着我挺了过来,那就是我一定要圆满完成任务,然后平平安安回家。”

除了艾滋病,李少鹏还要面对博兹瓦纳新冠疫情高峰。在博兹瓦纳,这里没有“新冠疑似病例”“密切接触者”的概念,所以很多防疫措施跟国内大不一样。医院里经常会传来又有同事检测阳性的消息,在门诊、在病房,也时常要面对新冠阳性感染者,有些患者或家属更是住院好些天后才报告阳性……但是,这些传染疾病都不足以吓退中国的援非医生!

工作中,李少鹏以及其他中国医生都只能尽可能做好个人防护,下班后,尽量减少外出,所以也没什么娱乐活动。李少鹏说道,“我们一般都是好几天出去采买一次,比如一次性就买几十斤牛肉回来,青菜之类比较少就自己种,自给自足。”

然而,其实日常工作中加强个人防护,最多也是口罩、面屏,外加勤洗手。李少鹏开玩笑说,“现在我们援博医疗队队员都养成了锻炼身体的好习惯,靠增强体质来对抗新冠疫情。”

李少鹏在菜地里种了生菜、香菜、葱…

宏扬白求恩精神

展现中国医生的大国担当

“在博兹瓦纳工作半年,我最大的收获是口语变好了,也逐渐适应了这里的工作。”李少鹏开心的与笔者分享着他的经历与收获。

刚到医院初期,李少鹏最头疼医院打来的转诊电话或咨询电话。初来乍到,口语基础本身就不好,当地每个地区还有方言俗语,工作里他还能根据语境跟医生护士、患者用简单的单词配合“手舞足蹈”交流。

但是一到电话里,问题就来了,少了语境、没了肢体辅助,对方不仅语速快,地方口音和专业术语也多,他经常听得云里雾里,一般要求助同事再次翻译才能听懂。

如今,他通过工作以及下班后的语言学习,已经基本克服了语言障碍。

“在博兹瓦纳,困难碰到过很多,但更多的是收获和成长。”李少鹏在出发之前,有很多援非的老队员跟李少鹏说,这是一趟很值得走一遭的人生经历。虽然离家万里,时间漫长,但是这种难得的经历会让平凡的人生增加很多色彩。

“走出了国门,我的名字就是‘中国医生’,因为这里有很多来自各国支援的医生,我们首先都会记住对方的国籍,比如古巴医生,这是一种尊重!”李少鹏说,在这里还有其他几个来自福建的援非医生,他们与我就是一家人,我们为彼此加油,在生活里互相照顾,一起代表祖国为非洲的医疗事业全力以赴,如同戍边士兵一样,坚毅的扛起属于我们这批人的职责与担当,这是我的梦想,也是我的自豪。所谓医学无国界,我们会让非洲人民看到中国医生的大国担当,感受到来自中国的友好情谊。

令李少鹏无比欣慰的另外一个收获,那就是作为父亲,他发现家里的女儿变懂事了。

时间回到年9月17日那天,出征日。当天早上,李少鹏特意起了大早,一来再次整理核对行李,二来他想再一次送女儿去上学。开车到学校的路上,小女儿却一言不发,仿佛在表达着“最后的抗议”。抵达了学校,他送女儿进去刚要说话,女儿却瞬间大哭,不仅为他加油打气,还与他约定一定要平安回家。

在之后的援非工作期间,下班后李少鹏经常会与妻子女儿打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ngguanga.com/zypgl/1683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