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休克期紧急措施
1经尿道留置尿管
推荐脊髓损伤患者急性期需要抢救、手术、大量输液时可短期选用,可作为最初48小时的急救措施。
2间歇导尿
推荐急性脊髓损伤患者尽早开始间歇导尿。
推荐急性期脊髓损伤患者采用无菌间歇导尿。
间歇导尿的前提条件包括:①患者有足够的膀胱容量,规律饮水,保持24小时尿量约~ml;②每4~6小时导尿1次,可以根据导出的尿量进行适当增减,每次导出的尿量不超过ml;③患者病情稳定,不需要抢救、监护治疗或大量的输液治疗。
间歇导尿的禁忌症包括:①并发尿道或膀胱损伤(尿道出血、血尿);②并发尿道畸形、狭窄、尿道炎、尿道脓肿;③并发膀胱颈梗阻、严重前列腺增生症;④并发膀胱输尿管返流、肾积水;⑤盆底肌肉或尿道外括约肌严重痉挛;⑥严重自主神经过反射;⑦严重尿失禁。
3耻骨上膀胱造瘘
4自主排尿
严禁为了诱发自主排尿而进行的挤压、叩击膀胱等动作。
尿路感染的预防
01
尿管的选择
推荐应用尿液密闭引流系统。长期留置尿管者应注意定时更换尿管和集尿袋。最有效预防方法是严格掌握留置尿管的适应症,缩短留置尿管时间,尽早开始间歇导尿。
02
利尿
推荐定时定量饮水利尿,约~ml/24h;同时配合定时翻身和主动锻炼,有利于排空膀胱,降低尿钙浓度,预防结石与感染。
03
酸化尿液
降低尿液pH值,酸化尿液,可有效抑制尿液细菌繁殖。抑菌最适宜尿pH值为5.7~6.2。可用维生素C或健康醋等食物疗法。04
抗生素预防
不推荐使用。05
膀胱内高压和残余尿的处理
06
膀胱灌注或膀胱冲洗
不推荐脊髓损伤急性期常规应用;但在出现脓尿、血尿、尿液浑浊或尿管引流不畅时则可以进行膀胱冲洗。
尿路感染的治疗措施
无症状性尿路感染的治疗
推荐通过无菌导尿途径或者膀胱穿刺的途径获取尿液标本送检。
推荐急性期每1~2天尿检1次,亚急性期每周1次,慢性康复期每月1次。
常规措施包括:加强营养,增强自身免疫力,采用利尿、尿液酸化、定期更换或尽早拔除尿管、降低膀胱内压力、避免输尿管返流和减少残余尿等预防感染的措施。
症状性尿路感染的治疗
症状性尿路感染表现为尿痛,尿液混浊或有臭味,血性尿液,伴有乏力或/和发热等。应进行抗菌药物治疗。推荐在抗生素给药之前完成尿细菌学培养,在发热患者中(尤其寒战时)及时留取血培养标本。症状轻者选择口服给药;发热患者(尤其血培养阳性)应该采用静脉用药。经验性用药时,首选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的广谱抗生素,及时根据药敏结果调整用药。但对重症感染(尿脓毒血症)患者,病原菌以革兰氏阳性菌为主者为多重感染可能性大,经验性治疗应使用抗假单胞菌的第三代头孢菌素,必要时联合氨基糖苷类或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抗菌药物多以72小时为疗效评估周期。轻症者通常治疗7天;重症或血培养阳性者一般治疗14天。
留置的尿管可成为细菌的繁殖和隐匿区,导管内外表面的生物膜或结壳难以清洗,推荐定期更换。间歇导尿时选用亲水性、低摩擦系数的尿管,以免尿道损伤或反复插管加重感染;在无逼尿肌过度活动(detrusoroveractivity,DO)的情况下,每次导尿时膀胱容量不要超过尿动力学检查确定的安全膀胱容积(即膀胱压达到40cmH2O时的膀胱容积,通常不超过ml);反之则需使用膀胱松弛剂抑制逼尿肌过度活动,增大膀胱容积,否则会因为膀胱过度膨胀和高压加重感染。
对感染较重者,建议暂时使用留置尿管持续引流膀胱,消除残余尿,有助于感染控制。复发性尿路感染者,要警惕膀胱压力过高、残余尿过多、膀胱输尿管返流等病变的存在,推荐:及时行尿动力学检查或影像尿动力学检查,根据结果调整排尿方式。
廖利民,吴娟,鞠彦合,李建军,付光,谢克基,徐智慧,许光旭,黄孝庭,刘铁军,丛惠玲,高丽娟,瞿创予,宋波,沈宏,王建业.脊髓损伤患者泌尿系管理与临床康复指南[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19(04):-.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