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近肠镜检查发现在降结肠中见一憩室,这“憩室”是怎么回事?听说是肠壁上的一个“坑”,在这藏污纳垢的环境下,憩室会不会发炎?时间长了会不会穿孔?这个病能治疗吗?平时应注意些什么?
上海交通医院消化科副主任医师吴坚炯答:
结肠憩室是指结肠的黏膜和黏膜下层经肌层向外突出的袋状结构,其形态学特点是位于结肠系膜与对系膜两结肠之间,自结肠壁突出囊状物,或沿结肠带侧成串排列。正如您提到的,在肠壁上的一个“坑”非常形象。乙状结肠,降结肠最常受累。分真性憩室、获得性憩室两类。真性憩室是结肠壁的先天性全层薄弱,憩室含有肠壁各层。获得性憩室(假性憩室)系黏膜通过肠壁肌层的弱点疝出,因此它是继发于肠腔内压力的增高,迫使黏膜经肠壁肌肉的薄弱区向外突出。临床多见的大多数为获得性憩室,结肠憩室无肌层,是后天因素造成的。
在没有并发症发生时,憩室是没有症状的。粪石堵塞憩室入口或损伤黏膜,可引起憩室炎。结肠憩室炎急性发作时有程度不同的局限性腹部疼痛,可呈刺痛、钝痛和绞痛,大多疼痛部位都在左下腹,偶尔位于耻骨上、右下腹或整个下腹部。当憩室炎发作时,病人会有腹泻和便秘相互交替之症状,严重时,会有呕心呕吐,甚至便血的情形。炎症邻接膀胱可产生尿频、尿急。结肠憩室疾病在欧美国家发病率高,且好发于左半结肠。我国结肠憩室疾病发生率明显低于欧美国家,且好发于右半结肠。大多数结肠憩室炎内科保守治疗效果较好,当出现穿孔、憩室、出血、瘘道、肠梗阻等并发症时,需要外科治疗。
一级预防:即病因预防,对可能引起肠内压增高的因素要及时处理,如暂时性的肠梗阻、便秘、痉挛、药物等,要及时解除梗阻,通畅粪便,缓解肠痉挛,避免服用阿片等药物。二级预防:对憩室症状的早期识别,早期诊断为二级预防。可行结肠镜、腹平片或钡灌肠检查。三级预防:憩室多发生在老年人,对其康复,并发症的预防,为三级预防。有症状的结肠憩室患者少吃多渣的水果或粗纤维的蔬菜及刺激性的食物,以免增加肠蠕动,使症状加重。发作期应吃流质饮食,以使粪便软滑,减少郁积,使其容易由憩室排出,可每晚临睡前服5毫升液体石蜡或番泻叶代茶饮等,不宜做结肠灌肠,以免引起穿孔。
专家简介吴坚炯
副主任医师,副教授,上海交通医院消化科、上海交通大学炎症性肠病诊治中心主任。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食管、胃、肠、肝、胆、胰等各种消化道疑难疾病,尤其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肠道疾病,包括克隆氏病、溃疡性结肠炎、肠易激综合征、顽固性腹泻和便秘,消化不良等疾病。并擅长各种消化道疾病在内镜下的诊断和治疗。
专家门诊时间:周一下午、周二上午、周三上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