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探究MRI-经直肠超声(TRUS)认知融合引导下经会阴前列腺靶向穿刺活检与经会阴前列腺系统穿刺活检对前列腺癌的检出率的差异性,并分析检出率的影响因素。回顾性分析中医院年12月~年12月规范的影像数据系统第2版评分≥3分的行经会阴前列腺穿刺活检的患者资料。同时行2~4针靶向穿刺活检和12针系统穿刺活检,比较二者在前列腺癌检出率方面的差异性。结果共例证实为前列腺癌,其中经认知融合靶向穿刺检出前列腺癌例,系统穿刺检出前列腺癌例,两者在前列腺癌检出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在以PSA高低的分组中,两者在PSA<4ng/mL、4ng/mL≤PSA10ng/mL、10ng/mL≤PSA<20ng/mL及PSA≥20ng/mL4组的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PSA密度分组中,两者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者联合检出率为54.04%,均高于两者单独的检出率,且检出率的高低与PSA水平及PSA密度相关。结果显示:MRI-TRUS认知融合引导的经会阴靶向穿刺活检与系统的前列腺穿刺活检在前列腺癌的检出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会阴前列腺靶向穿刺活检仍不能代替系统前列腺穿刺活检,二者的结合可提高前列腺癌的检出率。
3/双波源与单波源体外碎石机治疗肾及输尿管上段结石疗效的前瞻性双中心随机对照研究(谢晓强,陈斌,林晓翰,等)为了探讨双波源体外碎石机治疗肾和输尿管上段结石的安全性、有效性及其与单波源碎石模式对比的优势。本研究采用前瞻性、双中心、随机对照的方法,于年1月~年2月,按1∶1的比例将符合入组条件的肾和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通过分层区组随机方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用双波源碎石模式,对照组采用单波源碎石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碎石次数、碎石时间、曝光时间、碎石能级、术中疼痛情况、碎石成功率、部分粉碎率、无粉碎率及术后并发症情况,包括肾周血肿、血尿、感染发热、皮肤瘀伤等。本研究共纳入例患者,其中例患者完成试验。试验组与对照组在性别、年龄、身高、体重、结石部位、结石最大径、合并肾积水程度、结石CT值及合并症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碎石效能方面,碎石时间[(26.7±4.8)minvs.(36.9±6.5)min,P0.05]、曝光时间[(3.9±0.8)minvs.(4.1±0.7)min,P0.05]、碎石次数[(±)次vs.(±)次,P0.05]、碎石能级[(10.2±2.1)kVvs.(13.4±3.0)kV,P0.05]、碎石成功率为(83.1%vs.70.2%,P0.05),上述两组结果的比较,除曝光时间外,其余各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5.3±0.9)vs.(7.2±0.7),P0.05]。并发症方面,血尿、肾周血肿、感染发热、皮肤瘀伤的发生率试验组分别为[9例(3.3%)、2例(0.7%)、5例(1.8%)、11例(4.0%)]。对照组分别为28例(9.9%)、6例(2.1%)、4例(1.4%)、36例(12.8%),两组并发症的总体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7例(9.9%)vs.75例(26.6%),P0.05]。结果显示双波源碎石机治疗肾和输尿管上段结石安全、有效,双波源碎石机较单波源碎石模式具备更高的碎石效率、更少的并发症。
4/经阴道途径“深埋法”手术治疗膀胱阴道瘘(涂洋,刘相臣,皇甫雪军,等)为了探讨经阴道途径“深埋法”手术治疗膀胱阴道瘘(VVF)的技术要点和临床疗效。回顾性分析年1月~年1月采用经阴道途径“深埋法”手术治疗12例VVF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13~56岁,平均44.5岁;BMI19.7~34.4kg/m2;病程3个月~20年,平均32个月。所有患者术前均行膀胱镜检查明确瘘的数目、位置、大小、周围组织瘢痕情况以及瘘口与双侧输尿管开口的距离,本组2例予以留置左侧输尿管支架管。截石位显露瘘口,将瘘及周围瘢痕组织尽可能切除,“深埋法”多层无张力缝合关闭瘘口。术后定期随访排尿情况,术后3个月时复查膀胱镜及阴道镜。结果显示12例患者手术过程顺利。手术时间90~min,平均min;出血量10~30mL,平均15mL:住院时间5~14d,平均8d;留置尿管时间为14~24d,平均21d。术后随访3~24个月,12例患者均无失访,11例痊愈,1例复发。结果显示经阴道途径“深埋法”治疗VVF是一种创伤小、成功率高、并发症少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