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案
杨某,男性,40岁。年10月8日初诊。
初诊:近2个月来患者双下肢乏力明显,初起上楼及蹲下困难,渐至难以步履。腰椎CT检(-),尿肌酸49mg/24h,甲状腺素nmol/L,三碘甲状腺氨酸3.9nmol/L。西医诊断为甲状腺功能亢进性肌病。先后用甲基硫氧嘧啶、丙基硫氧嘧啶治疗,均因白细胞降低而停药,乃从中医治疗。诊见两下肢肌肉萎缩,颈部无明显肿块,心慌,怕热汗出,口干引饮,消谷善饥,大便溏薄,一日数行,小便短赤,脉数滑而弦,舌苔薄,舌质红。
辩证:脾胃热盛而痿
治法:清热泻火,滋养宗筋
方药:黄连9g,黄柏9g,石膏20g(打),
玉竹12g,熟地黄10g,怀牛膝15g,白芍药9g,
天门冬12g,麦门冬12g,炙甘草9g,海藻12g,
昆布10g,知母15g。
共7剂,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二诊:患者消谷善饥已明显减轻,仍有口干,大便溏薄,每日2次,脉弦滑,舌苔薄,舌质红。上方加沙参12g,怀山药10g,炒白术10g共10剂,煎服法同前。
按語分析
理论依据:「《素问·痿论》曰:“脾气热,则胃干而渴,肌肉不仁,发为肉痿。”该患者因脾气热而胃津亦亏,胃火亢盛则消谷善饥。虽能消谷,但因“脾病不能为胃行其津液,四肢不得禀水谷气,气日以衰,筋骨肌肉,皆无气以生,故不用焉”(《素问·太阴阳明论》),:
处方简释:治疗先期以玉女煎加味清泻脾胃之火,又能滋阴生津,润养宗筋,更用海藻、昆布化痰散结以兼治甲亢。后期减少清火之药,而注重脾气运化之功的调理,使肌肉得以滋养,肢体运动有力。
临床提示:由此也提示临床脾胃病变致痿,除有湿热或脾气虚弱等因素外,亦有脾气热盛致痿者。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参考文献]
[1]周国琪,魏品康.《内经》痿证理论临床运用举隅5例[J].上海中医药杂志,(01):38-39.
[2]王庆其.内经临证发微[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原文链接
1、黃帝問曰:五藏使人痿,何也?岐伯對曰:肺主身之皮毛,心主身之血脈,肝主身之筋膜,脾主身之肌肉……脾氣熱,則胃乾而渴,肌肉不仁,發爲肉痿。
————《素問·痿論》
2、帝曰:脾病而四支不用,何也?岐伯曰:四支皆稟氣於胃,而不得至經,必因於脾,乃得稟也。今脾病不能爲胃行其津液,四支不得稟水穀氣,氣日以衰,脈道不利,筋骨肌肉,皆無氣以生,故不用焉……帝曰:脾與胃以膜相連耳,而能爲之行其津液何也?岐伯曰:足太陰者,三陰也,其脈貫胃屬脾絡嗌,故太陰爲之行氣於三陰。陽明者,表也,五藏六府之海也,亦爲之行氣於三陽。藏府各因其經而受氣於陽明,故爲胃行其津液。四支不得稟水穀氣,日以益衰,陰道不利,筋骨肌肉無氣以生,故不用焉。
————《素問·太陰陽明論》
3、食氣入胃,散精於肝,淫氣於筋。食氣入胃,濁氣歸心,淫精於脈。脈氣流經,經氣歸於肺,肺朝百脈,輸精於皮毛。毛脈合精,行氣於府,府精神明,留於四藏,氣歸於權衡。權衡以平,氣口成寸,以決死生。飲入於胃,遊溢精氣,上輸於脾,脾氣散精,上歸於肺,通調水道,下輸膀胱。水精四布,五經并行。合於四時五藏陰陽,揆度以爲常也。
————《素問·經脈別論》
4、脾氣虛則四肢不用,五藏不安,實則腹脹經溲不利。
————《靈樞·本神》
5、脾胃者,倉廩之官,五味出焉。
————《素問·靈蘭秘典論》
6、脾、胃、大腸、小腸、三焦、膀胱者,倉廩之本,營之居也,名曰器,能化糟粕,轉味而入出者也;其華在脣四白,其充在肌,其味甘,其色黃,此至陰之類,通於土氣。
————《素問·六節藏象論》
资料编辑:刘广苗
图文编辑:陈珂雯李诗翩
指导老师:任海燕
謝謝關注
印象內經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