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冷枚《避暑山庄图》
▲清冷枚《避暑山庄图》纵.8厘米横厘米故宫博物院藏
《避暑山庄图》是描绘康熙时期承德避暑山庄风貌的宫廷画作。
画中描绘了“万壑松风”“锤峰落照”“天宇咸畅”等四十多处景观,山庄四周群山连绵,园内楼阁亭廊,鳞次栉比,中部湖区莲荷清香,水鸟纷飞,达到了自然山川与人造景观的和谐统一。
全图笔墨精细写实,展现出画家处理宏大场景的高超技法。
2.王翚《山窗读书图》
▲清王翚《山窗读书图》纵厘米横42厘米故宫博物院藏
《山窗读书图》是王翚为祝贺恩师王时敏第八子王掞秋试中举而绘。
画中山高谷深,长松秀林,飞瀑流泉,一士子于草庐之中捧卷苦读,似乎暗喻王掞读书治学的严谨踏实,以及学问的高深和广博。
整幅作品透露出雄浑、沉静的气势。画作绘于王翚三十五岁之时,是其传世较少的早期作品之一,体现出王翚出众的绘画功底。
3.蔡含金玥《高冠午瑞图》
▲清蔡含金玥《高冠午瑞图》纵.5厘米横46.2厘米大英博物馆藏
《高冠午瑞图》是明末清初女画家蔡含、金玥合作绘制的端午节令画。
画作构图取势得当,动静平衡,意涵丰富:萱草有忘忧之意;雏鸡代表“高冠”(高官)指日可待;意欲扑蝶的花猫寓意“耄耋”之寿;百合有“百事和合”之喻;蜀葵常见花色有红、紫、青、白、黄五种,对应端午节“重五”之说。
笔法兼工带写,将萱草之柔韧、百合之幽洁、蜀葵之娇艳,猫儿之调皮,展现得栩栩如生,是研究明末清初女性画家艺术创作与生活的重要史料。
4.雪庄《夏山消暑图》
▲清雪庄《夏山消暑图》纵.6厘米横.5厘米安徽博物院藏
《夏山消暑图》描绘了万仞危崖、松石流泉的夏日山景。
山下苍松蓊郁,溪涧潺湲,一士行于山径之上,松风扑面而来,清凉之感渐生;山腰处云海翻涌,瀑布飞泻,一老一少相伴登山,苍翠山色与溟蒙水雾隔绝炎炎烈日,暑意顿消;山巅绝壁如削,不染尘踪。峭崖之上,遍生奇松古木,观之令人更生凉意。
全图笔墨繁密苍健,展现出夏山苍翠如滴、生机勃发的气势,也体现了雪庄笔墨承继元人又师法自然的艺术特色。
5.董邦达《夏山欲雨图》
▲清董邦达《夏山欲雨图》纵40厘米横.1厘米旅顺博物馆藏
《夏山欲雨图》乃清代乾隆朝词臣董邦达所绘,描绘了夏日溪山云岚显晦、急雨欲来的情景。
全卷仿董源弟子巨然笔意而成,笔墨淡雅秀润,意境清逸隽永。
卷上另有乾隆御笔题诗,赞誉此画云山深得元代名家高克恭之遗韵,展现了帝王、词臣之间的艺术互动,与其时清宫绘画的鉴赏品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