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分型
按照部位的分型和命名非常重要,因为不同部位处理原则不一样。
在男性,首先可以笼统的分为前尿道狭窄和后尿道狭窄。前尿道是指从尿道外口到尿生殖膈间的一段尿道,其核心特点是有尿道海绵体包裹。前尿道狭窄还可进一步分为外口狭窄(可延及舟状窝)、阴茎段尿道狭窄、球部尿道狭窄,以及一些跨部位的狭窄,例如阴茎部-球部狭窄、球-膜部狭窄等。此外,多节段尿道狭窄是一个不同的概念,它表示在相同或不同解剖位置的多处狭窄,但狭窄段之间是健康的尿道。后尿道长约5厘米,又分为膜部尿道(穿越尿生殖膈的一段,从球部近端到精阜远端)、前列腺部尿道和膀胱颈。前列腺增生术后膀胱颈部的狭窄使用膀胱颈挛缩(bladderneckstenosis,BNS)这一术语,前列腺癌根治术后的吻合口的狭窄使用膀胱尿道吻合口狭窄(vesico-urethralanastomosisstricture,VUAS)。这里又一次把stricture和stenosis混用了,只能说尊重习惯吧。
在女性,尿道长度约4厘米,分为上、中、下段(原文如此,upper,midandlowerpart),但是指南没有给出确切的解剖标志。基本上每段三分之一吧。
下表是按照狭窄程度分类,但是这些分类还存在争议。基本上,在一个功能正常的膀胱,不小于10Fr的狭窄尚不至于造成尿流率的明显减小。
分级
描述
管腔(Fr)
分度
0
影像学正常
-
-
1
亚临床狭窄
≥16Fr
轻度
2
低级别狭窄
11~15Fr
3
高级别或尿流受限的狭窄
4~10Fr
重度
4
接近闭锁的狭窄
1~3Fr
5
闭锁
无管腔(0Fr)
五、诊断评估
和所有疾病指南一样,尿道狭窄的诊断也强调病史、体格检查、尿检(及培养)、尿流率和残余尿评估、影像学检查和内镜检查。
1、病史方面,指南指出,尿道狭窄的临床表现多样,LUTS是最常见的症状,占54.3%,其次是急性尿潴留、尿路感染和困难插管。疼痛是一个常见的伴随症状,其他还包括喷洒样排尿、肉眼血尿、脓肿形成、尿急和尿失禁。病因学的询问方面应包括相应部位的外伤史、器械治疗史、放射治疗或局部治疗史。既往尿道手术的进路、日期、最近的处置非常重要。尿道狭窄性疾病可伴随性功能障碍,相关手术可能影响性功能,因此性功能状况需要评估和记录。患者的机体能力也是影响治疗决策的重要因素,需要给与评估。特别的,对于影响创面愈合的因素应予以重视,例如糖尿病、免疫抑制人群和吸烟者。既往口腔粘膜获取手术或者其他影响口腔粘膜的因素也许给与注意。
2、体格检查需要重点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