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天之寒也;
膀胱——地之水也。
寒气临于身上,那么我们身体的毛孔就会闭合以此来紧固住热量;
水受热蒸,那么我们的毛孔就会张开。
水因热而蒸,水因寒而凝
水之精(气津)—→受小肠之火(泌糟粕,蒸津液,化凝为精)—→从三焦泻—→脾气散之—→上输于肺—→受心火的蒸发,肺来宣发而敷出到—→毛脉,皮毛…
—→藏于膀胱(州都之官),气化而出(因温热熏蒸而出)…足太阳。
州都——督水之都督
《素问·经脉别脉》“饮入于胃,游溢精气(水之精),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脾散肺行),通调水道,下输膀胱(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水精四布,五经并行(气化则能出)”。
《灵枢营卫生会》“人受气于谷,谷入于胃,以传于肺,五脏六腑,皆以受气,其清者为营,浊者为卫…营在脉中,卫在脉外,营周不休…营出中焦,卫出下焦”
《灵枢·本藏》云:经脉者,所以行血气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卫气者,所以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阖者也。
《灵枢卫气行》说:“平旦…阳气出于目…循项下足太阳……其至于足也…行阴分,复合于目,故为一周。”
气津:
——因小肠泌别,脾的升腾散,肺的通调而成;
——因肾气的温蒸,心的熏灼,肺的宣发而敷布濡养;
气津:
——受温热而开,来泄热熏之炎炎;
——受寒凉而阖,以此来减少热量的散失
如是:
——热蒸于内,薰膀胱气津出敷,以温熏充泽,外合天气;
——寒临于外,阖毛窍固敛气津,以御邪持身、敛精固气!
太阳为开,开天气以入而敛降
膀胱气化,起藏津而温熏充泽。
热则开以泄之
冷则毛窍闭合
寒则毛窍闭塞以固护机体
所以足太阳膀胱经——天地合,热蒸津液毛孔就会打开,寒临毛窍闭,两相调和
则:
——毛窍开阖有度,津液敷泄固敛有节,机体寒温相宜!
——神谕通行,司令各脏腑各部的行动而有度,而脏腑以及各部分的寒温相宜,气津濡养有度(神令行而天寒制之)。
所以足太阳膀胱经,寒临于表:
——寒盛那么气津郁滞,气郁则热,津郁那么水饮痰浊;
——热盛那么气津开泄,气津亏耗,或气阴两虚。
#中医只是我们不懂的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