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尿毒症患者而言,医院血透十分痛苦,加上多地疫情防控形势紧张,去医院就诊有诸多不便。
近期,我院肾脏内科副主任医师孙滨与普外科副主任医师周明密切合作,成功为一位尿毒症患者实施腹腔镜辅助下腹膜透析管植入术,填补了该领域的技术空白。
术后患者恢复良好。今后,这位尿毒症患者可以直接在家进行腹膜透析。
1
身患尿毒症7年,长期血透生活不便
据肾脏内科主任、主任医师杨明介绍,市民张女士患尿毒症已经7年,肾功能一直不好。前段时间,张女士突发胸闷气喘,前往扬大附院检查,肾脏内科副主任、主任医师王煜华和孙滨发现,张女士有严重的贫血,肌酐也明显增高,达到多,是一位尿毒症晚期患者。
杨明介绍,尿毒症晚期也称为综合期肾衰,对于这类病人,一般考虑肾替代治疗,目前治疗方法有三种:血液透析、腹膜透析和肾移植。经过对张女士身体各方面的评估和年纪的考虑,肾移植已然不适合,由于张女士有残存肾功能,所以对她优先考虑腹膜透析。
腹膜透析需要置管,一般而言,置管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将腹膜切开,在直视下做腹膜透析置管术,这也是最常用的方法,对临近脏器的损伤较小,但是切口相对较大,有2-3公分,而且腹膜透析管的放置如果不到位,透析效果也会受到影响。
另一种是腹腔镜辅助下的腹膜透析管植入术,这种方法的优势在于在腹腔镜下置管会相对到位,飘管可能性大大降低,创伤也较小。而且全程操作可视化,更加直观、准确,术后恢复也更快。
杨明介绍,腹膜透析又称居家透析治疗,患者在家就能完成透析,同时具有保护残余肾功能、避免交叉感染、持续性超滤能维持透析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等众多优势。
综合患者病情及家属意见,肾脏内科团队决定先施行腹膜透析治疗,利用腹膜具有半渗透膜的特性,透析液灌入腹腔,通过弥散、对流和超滤的原理,以达到清除体内代谢产物、毒性物质及纠正水、电解质平衡紊乱的目的。
2
内外科联合腔镜下置管,解决瓶颈难题
“将透析液灌入腹腔,需先建立腹膜透析液进出腹腔的通路。腹膜透析置管术是建立该通路的方法,选择最适合的腹膜透析置管点,准确将导管置于膀胱直肠窝或子宫直肠窝,成功的腹膜透析置管术是保证腹膜透析顺利进行的前提。”
杨明介绍,以前患者通常是在局部麻醉下接受开腹腹膜透析置管,但我们在置管前评估该患者时,发现她并不适合传统手术方式进行腹膜透析,“那个伤口大,后期并发症多,后期康复比较慢。”
为解决这个问题,肾脏内科通过多学科会诊,与普外科及麻醉科多名医生讨论,决定行腹腔镜下腹膜透析置管术。在腹腔镜的引导下,管道放置的位置也会更加准确。
在腹腔镜的引导下,杨明团队成功将腹膜透析管置入患者腹腔,术程顺利,术后生命体征平稳,腹膜透析管引流通畅,置管成功。
杨明说,相较传统开腹手术,其手术切口小,疼痛轻,术后恢复快,更适宜于高龄及肥胖患者,选择腔镜下腹膜透析置管术的腹透置管方式尤为重要。
此外,我院已经建立了腹膜透析咨询群,加强腹膜透患者的管理,使所有腹透患者足不出户即可享受咨询服务,为腹透患者提供更多精准的疾病知识,为尿毒症患者建立腹膜透析“生命线”。
相关链接:腹膜透析
腹膜透析的原理及优势
原理
腹膜透析是利用人体自身的腹膜作为透析膜的一种透析方式。其原理是利用腹膜(为半透膜),把腹透液注入到腹腔中,跟人体进行物质的交换,把人体多余的水分通过腹膜透析排出去,从而达到清除毒素和水分的目的。
优势
相比较血液透析而言,腹膜透析的病人可以居家透析,相对自由,对残存的肾功能保护也有一定的优势,成本也略低。而血液透析则要通过人工肾的方法进行透析,这个过程需要在血透室完成。
(图源网络)
腹膜透析的适宜人群
慢性肾衰竭者
老年人、婴幼儿和儿童可优先考虑腹膜透析,腹膜透析不需要建立血管通路,可避免反复血管穿刺给儿童带来的疼痛、恐惧心理,并对易合并心血管并发症的老年人心血管功能影响小,因此易被老年人和儿童接受;有心脑血管疾病史或心血管状态不稳定、血管条件不佳或反复动静脉造瘘失败、凝血功能障碍伴明显出血或出血倾向、残余肾功能较好、偏好居家治疗或需要白天工作/上学者以及农村地区和远离中心城市的边远地区患者尤其适合。
急性肾衰竭或急性肾损伤患者
他们可进行早期腹膜透析治疗,清除体内代谢废物,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失衡,预防并发症发生,并为后续的药物及营养治疗创造条件。
中毒性疾病患者
腹膜透析既能清除毒物,又能清除体内潴留的代谢产物及过多水分。尤其对于有血液透析禁忌症或无条件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可选择腹膜透析。
—END—
部分图片来源网络,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文字
赵子卿、陆康洁、谢天
编辑
赵子卿
审核
仇上斌
素材来源
肾脏内科、扬州发布、扬帆
你在看吗?戳一下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