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岁的李女士是某公司的HR,事业上一直比较顺利。但是最近两个月李女士遇到了一件尴尬事,总想上洗手间解小便,1小时内跑厕所两三趟,忍不住想尿,一有尿意就得跑厕所,甚至没跑进厕所却已经尿裤子了。刚开始李女士想可能就一下子,过段时间说不定就好了。哪知道越来越严重,有时候开会发言不能上厕所,起身的时候下身已经是“湿答答”的一片,甚至会有一股异味。外出不敢多喝水,就怕找不到厕所方便;晚上起夜数次,睡眠质量严重受损,影响白天的工作。李女士怀疑自己得了什么病,到医院检查,却没有发现明显的感染、出血、结石等征象。那究竟为什么会这样?医院泌尿外科医生谢玺说,患者的症状是由膀胱过度活动症(OAB)引起的。膀胱过度活动症是一种以尿急症状为特征的症候群,常伴有尿频和夜尿症状,可伴或不伴有急迫性尿失禁;尿动力学上可表现为逼尿肌过度活动,也可为其他形式的尿道一膀胱功能障碍。
膀胱过度活动症的典型症状
尿急:突然有强烈的排尿欲望,很难延迟,尿急是OAB患者的核心症状。
尿频:排尿次数过于频繁,每天排尿次数超过8次(一般一天5~7次,或每天3~5小时1次)。
夜尿:夜里需要起床去洗手间2次或更多次(多数人能持续睡6~8小时而不用排尿)。
急迫性尿失禁:出现尿急后发生不能控制的漏尿。
上表是OABSS问卷表,可以通过此表来进行诊断。
OAB的诊断标准:问题3(尿急)的得分≥2分,且总分≥3分。
OABSS对OAB严重程度的定量标准:
轻度OAB,5≥得分≥3;
中度OAB,11≥得分≥6;
重度OAB,得分≥12。
OAB发生率较高,其中40岁以上成年人的发病率超过10%。根据一项在土耳其进行的下尿路症状(LUTS)、OAB和尿失禁发病率的调查结果显示,71%的研究人群报告至少有1种LUTS,其中尿急、尿频等储尿期症状发生率为56.1%。
另一项研究显示,相比一般人群,糖尿病患者的OAB症状(图)发生更常见。需要注意的是,全球糖尿病患者已超过1.42亿人,根据上述研究结果,将有较高比例的糖尿病患者出现OAB症状。
OAB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其中老年OAB患者跌倒的风险更高。OAB还严重影响患者的睡眠质量。此外,尽管OAB发生率较高,但患者对其认知度依然较低。
OAB的病因尚不十分明确,目前认为有以下四种:①逼尿肌不稳定:由非神经源性因素所致,储尿期逼尿肌异常收缩引起相应的临床症状;②膀胱感觉过敏:在较小的膀胱容量时即出现排尿欲;③尿道及盆底肌功能异常;④其他原因:如精神行为异常,激素代谢失调等。
目前患者OAB的情况,我们首选治疗采用行为治疗(包括1.膀胱训练:延迟排尿或者定时排尿2.盆底肌训练3.盆底生物反馈治疗等)、药物治疗,如效果不佳,也可以选择针灸疗法、肉毒素注射、膀胱起搏器等等。积极配合医生通过各种手段控制和治疗OAB,远离生活困扰。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