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耀普
来源:1影1世界
作为一种微创技术,介入放射学已经成为内科治疗、外科治疗后的第三大临床诊断、治疗手段,而广泛用于临床。本文简单介绍了介入放射学概念和分类。
Hi
作者简介
王耀普,主任医师。介入治疗科主任。毕业于第三军医大学医疗系,从事医学影像工作及专职介入放射学工作20余年。曾任省医师协会介入放射学医师分会副会长;省医学会介入医学专委会委员;市医学影像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熟练掌握全身血管病的造影诊断,外周血管病的介入治疗,多种良、恶性肿瘤的介入灌注化疗及栓塞治疗,各种消化道出血及大咯血的介入治疗,消化道狭窄、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介入治疗等。介入放射学简介
介入放射学,InterventionalRadiology,是一种微创技术,问世半个世纪以来,日益受到临床重视,应用领域越来越广。
在教科书上标准说法是这样的:介入放射学,是在医学影像(如X线透视、CT、超声、磁共振)技术引导下,利用穿刺针、导丝、导管等介入专用器械,通过小的穿刺点或小切口,进入体内对疾病进行诊断或治疗的微创技术。
介入手术室
自20世纪70年代发展至今,越来越多的患者接受了此项技术的治疗,现已成为继内科治疗、外科治疗后的第三大临床治疗手段之一。
介入治疗的优点
介入治疗其特点是创伤小、简便、安全、有效、并发症少和住院时间明显缩短。 对于需内科治疗类疾病,药物可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不仅可大大提高病变部位药物浓度,还可大大减少药物用量,减少药物副作用。 对于需外科治疗类疾病:微创、无需全麻、恢复快、部分肿瘤在介入治疗后相当于外科切除。
介入治疗可以分为非血管性介入和经血管介入治疗两大类。下面我们分类简单介绍。
非血管性介入治疗
各种经皮活检术、各种非血管性腔道的成形术(包括泌尿道、消化道、呼吸道、胆道等狭窄的扩张和支架)、实体瘤局部灭能术(经皮穿刺瘤内注药术、射频消融术)、引流术、造瘘术(胃、膀胱等)瘘栓塞术、输卵管粘堵和再通术、椎间盘突出介入治疗、椎体成形术、神经丛阻滞术治疗慢性疼痛等。
经皮肝穿胆道成形(支架植入)术
血管性介入技术
血管疾病方面:包括经皮腔内血管成形、血管支架、溶栓治疗、非血栓性缺血、控制出血(急慢性创伤、产后、炎症、静脉曲张等)、血管畸形以及动静脉瘘与血管瘤栓塞治疗、下腔静脉过滤器、TIPSS、血管再建、各种血管造影诊断、静脉取血诊断等等。
肝硬化消化道出血TIPS分流术示意图
肿瘤性疾病方面:包括肿瘤的供血栓塞与药物灌注、动脉内照射、放射性损伤的预防、化疗、术前栓塞肿瘤血管、血管作用性药物及酒精等灌注。
肝癌介入治疗过程
正由于以上诸多优点,许多介入治疗方法成为了一些疾病最主要的治疗方法之一,甚至取代或淘汰了原来的一些外科手术。
如肝癌等全身各部位恶性肿瘤及各种原因所致急症出血(如支气管咯血、呕血等);脾功能亢进、子宫肌瘤及肝血管瘤;布加氏综合症、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栓塞术、肝硬化经颈静脉肝内门-腔静脉分流术、动静脉血栓溶栓术;脊椎、骨盆及四肢等骨科良恶性疾病、鼻咽部纤维血管瘤等术前栓塞;周围血管狭窄性疾病,如肾动脉狭窄、颈动脉狭窄、椎动脉狭窄、无脉症、糖尿病所致下肢缺血性疾病,各器官血管造影检查及腔静脉滤器置入术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