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咽拭子标本采集法
(一)目的
取患者咽部及扁桃体分泌物做细菌培养。
(二)实施要点
1.评估患者:
(1)了解患者病情、口腔黏膜和咽部感染情况。
(2)向患者解释,取得配合。
2.操作要点:
(1)核对医嘱,做好准备。
(2)让患者用清水漱口,然后让患者张口发“啊”音,必要时使用压舌板。
(3)取出培养管中的拭子轻柔、迅速地擦拭两腭弓、咽及扁桃体。
(4)试管口在酒精灯火焰上部消毒。
(5)将拭子插入试管中,塞紧瓶塞。
(6)注明标本留取时间,及时送检。
3.指导患者:
告知患者检查目的、采集方法、采集时间。
(三)注意事项
1.操作过程中,应注意瓶口消毒,保持容器无菌。
2.最好在使用抗菌药物治疗前采集标本。
三十七、洗胃技术
(一)目的
1.通过实施洗胃抢救中毒患者,清除胃内容物,减少毒物吸收,利用不同的灌洗液中和解毒。
2.减轻胃粘膜水肿,预防感染。
(二)实施要点
1.评估患者:
(1)了解患者病情,安抚患者,取得患者合作。
(2)对中毒患者,了解患者服用毒物的名称、剂量及时间等。
(3)评估患者口鼻腔皮肤及粘膜有无损伤、炎症或者其他情况。
2.操作要点:
(1)口服洗胃法:患者取坐位,取下患者活动性义齿,将一次性围裙围至患者胸前,水桶放于患者面前;用压舌板刺激患者咽后壁或舌根诱发呕吐,遵医嘱留取毒物标本送检;协助患者每次饮洗胃液~毫升,用压舌板刺激患者咽后壁或舌根诱发呕吐,如此反复进行,直至洗出液水清、嗅之无味为止。
(2)自动洗胃机洗胃法:连接洗胃机并打开电源;患者取左侧卧位,昏迷者取去枕平卧位,头偏向一侧;取下患者活动性义齿,取一次性围裙围于胸前,置弯盘及纱布于口角旁;润滑胃管,据患者情况选择胃管插入的深度;确定胃管在胃内后,遵医嘱留取毒物标本送检;连接洗胃机管道,调节参数,每次注入洗胃液~毫升;洗胃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病情、生命体征变化及洗胃情况,观察洗胃液出入量的平衡、洗出液的颜色、气味。
(三)注意事项
1.插管时动作要轻快,切勿损伤患者食管及误入气管。
2.患者中毒物质不明时,及时抽取胃内容物送检,应用温开水或生理盐水洗胃。
3.患者洗胃过程中出现血性液体,立即停止洗胃。
4.幽门梗阻患者,洗胃宜在饭后4-6小时或者空腹时进行,并记录胃内潴留量,以了解梗阻情况,供补液参考。
5.吞服强酸、强碱等腐蚀性毒物患者,切忌洗胃,以免造成胃穿孔。
6.及时准确记录灌注液名称、液量,洗出液量及其颜色、气味等洗胃过程。
7.保证洗胃机性能处于备用状态。
三十八、"T"管引流护理
(一)目的
1.防止患者发生胆道逆行感染。
2.通过日常护理保证引流的有效性。
3.观察胆汁的量、颜色、性质。
(二)实施要点
1.评估患者:
(1)询问、了解患者病情。
(2)评估患者“T”管引流情况。
2.操作要点:
(1)做好准备,协助患者摆好体位,暴露“T”管及右腹壁,注意遮挡患者。
(2)将固定于腹壁外的“T”管,连接引流袋,引流袋应低于“T”管引流口平面。
(3)维持有效引流,引流管勿打折、勿弯曲,嘱病人保持有效体位,即平卧时引流管应低于腋中线,站立或活动时不可高于腹部引流口平面,防止引流液逆流。
(4)观察胆汁颜色、性质、量,并记录。
(5)根据患者情况每天或隔日更换引流袋一次,具体方法是:铺垫巾于所换引流管口处的下方,用止血钳夹住引流管近端,将新引流袋检查后挂于床边,出口处拧紧;一手捏住引流管,一手捏住引流袋自接口处断开,将旧引流袋放于医用垃圾袋中;消毒引流管口周围,将新的引流袋与引流管连接牢固,观察有无引流液引出并妥善固定。
(6)“T”管拔除后,局部伤口以凡士林纱布堵塞,1-2日会自行封闭,观察伤口渗出情况,体温变化、皮肤巩膜黄染、呕吐、腹痛、腹胀等情况。
3.指导患者:
(1)告知患者放置或者更换引流袋的注意事项;
(2)指导患者在身体活动过程中保护“T”管。
(三)注意事项
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保持胆道引流管通畅。
2.妥善固定好管路,操作时防止牵拉,以防“T”管脱落。
3.保护患者引流口周围皮肤,局部涂氧化锌软膏,防止胆汁浸渍引起局部皮肤破溃和感染。
三十九、造口护理技术
(一)目的
1.保持造口周围皮肤的清洁。
2.帮助患者掌握护理造口的方法。
(二)实施
1.评估患者:
(1)评估患者对造口接受程度及造口护理知识了解程度。
(2)评估患者造口的功能状况及心理接受程度。
(3)评估患者自理程度:决定给予护理的方式。
(4)观察造口类型及造口情况。
2.操作要点:
(1)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必要时使用屏风遮挡。
(2)由上向下撕离已用的造口袋,并观察内容物。
(3)温水清洁造口及周围皮肤,并观察周围皮肤及造口的情况。
(4)用造口量度表量度造口的大小、形状。
(5)绘线,做记号。
(6)沿记号修剪造口袋底盘,必要时可涂防漏膏、保护膜。
(7)撕去粘贴面上的纸,按照造口位置由下而上将造口袋贴上,夹好便袋夹。
3.指导患者:
(1)向患者解释利用造口袋进行造口管理的重要性,强调患者学会操作的必要性。
(2)向其介绍造口特点以减轻恐惧感,引导其尽快接受造口的现实而主动参与造口自我管理。
(三)注意事项
1.护理过程中注意向患者详细讲解操作步骤。
2.更换造口袋时应当防止袋内容物排出污染伤口。
3.撕离造口袋时注意保护皮肤,防止皮肤损伤。
4.注意造口与伤口距离,保护伤口,防止污染伤口。
5.贴造口袋前一定要保证造口周围皮肤干燥。
6.造口袋裁剪时与实际造口方向相反,不规则造口要注意裁剪方向。
7.造口袋底盘与造口粘膜之间保持适当空隙(1-2毫米),缝隙过大粪便刺激皮肤易引起皮炎,过小底盘边缘与粘膜摩擦将会导致不适甚至出血。
8.如使用造口辅助用品应当在使用前认真阅读产品说明书,如使用防漏膏应当按压底盘15-20分钟。
9.教会患者观察造口周围皮肤的血运情况,并定期手扩造口,防止造口狭窄。
四十、膀胱冲洗护理
(一)目的
1.使尿液引流通畅。
2.治疗某些膀胱疾病。
3.清除膀胱内的血凝块、粘液、细菌等异物,预防膀胱感染。
4.前列腺及膀胱手术后预防血块形成。
(二)实施要点
1.评估患者:
(1)评估患者病情、自理能力及合作情况等。
(2)评估患者尿液的性状、有无尿频、尿急、尿痛、膀胱憋尿感,是否排尽尿液及尿管通畅情况。
2.操作要点:
(1)备齐用物,床旁核对,取得患者合作。
(2)洗手,戴口罩。
(3)将膀胱冲洗液悬挂在输液架上,将冲洗管与冲洗液连接,Y形管一头连接冲洗管、另外两头分别连接导尿管和尿袋。连接前对各个连接部进行消毒。
(4)打开冲洗管,夹闭尿袋,根据医嘱调节冲洗速度。
(5)夹闭冲洗管,打开尿袋,排出冲洗液。如此反复进行。
(6)在持续冲洗过程中,观察患者的反应及冲洗液的量及颜色。评估冲洗液入量和出量,膀胱有无憋胀感。
(7)冲洗完毕,取下冲洗管,消毒导尿管口接尿袋,妥善固定,位置低于膀胱,以利引流尿液。
(8)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整理床单位。
(三)注意事项
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防止医源性感染。
2.冲洗时若患者感觉不适,应减缓冲洗速度及量,必要时停止冲洗,密切观察,若患者感到剧痛或引流液中有鲜血时,应停止冲洗,通知医生处理。
3.冲洗时,冲洗液瓶内液面距床面约60厘米,以便产生一定的压力,利于液体流入,冲洗速度根据流出液的颜色进行调节。一般为80-滴/分钟;如果滴入药液,须在膀胱内保留15-30分钟后再引流出体外,或根据需要延长保留时间。
4.寒冷气候,冲洗液应加温至35℃左右,以防冷水刺激膀胱,引起膀胱痉挛。
5.冲洗过程中注意观察引流管是否通畅。
往期回顾:
护士必备!护士的50项护理操作目的、要点及注意事项!(六)
护士必备!护士的50项护理操作目的、要点及注意事项!(七)
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