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子具有“坚肌骨肉”之特效
刘殿池应用附子临床经验
王寿海赵志英
医院刘殿池教授从事中医治疗30余载,早年从师京城名医王大经,广纳关幼波、姚正平等医学学术思想,具有较高的学术造诣和丰富的临证经验。尤其善用附子治疗各种疑难杂症、观念独特,屡起沉病。
附子乃大辛大热之品,为温通命门之要药,其性能升能降,内通外达,刘老师认为附子之功除补命门之火,益五脏之阳,通行十二经之功用外,还具有“坚肌骨肉”之特效。“坚”当强壮、增强收缩力解。“肌”,在临床上包括附着于骨骼的肌肉,固定关节的肌腱、韧带,构成管腔、囊腔组的肌肉组织,还包括动静脉血管。这里所说的“骨”涵盖人身之骨骼、软骨组织,骨髓、脊和脑髓。
附子具有“坚肌骨肉,治死肌、好颜色”之特效。何以言“坚肌骨肉?”《素问·疟论》曰:坚,紧固、密固,“故先其时固束其处,令邪气不得人”,
坚肌骨肉的学说涵盖了调整五脏六腑、奇恒之腑、十四经脉,是肌、骨、肉关系的总称。其治疗范围可涵盖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结缔组织疾病、免疫系统疾病、神经内科疾病、血液病、血管病等。
“坚肌骨肉”学说临床应用举例
脊柱病,现代医学认为此类疾病是因脊柱间盘退变或间关节退变及其继发性改变致使周围组织(脊髓、神经根、交感神经及动脉)受累,所引起的一系列症状。临床上常见病种有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脊柱小关节紊乱综合征等。此类疾病可损害与脊柱相关的骨、软骨、间盘、韧带、神经、血管、脊髓其中一种或多种组织。
发此病不外三因,内因机体阳气虚损,外因感受风、寒、湿三邪侵袭;或刀石金韧所伤。督脉行于脊中,太阳膀胱经夹脊而行,二经主一身之阳。阳经之脉,最易受阴邪困阻,风寒湿三气相合为病,侵蚀机体,痹阻阳经,阳气痹阻,脉络不通,肌、骨得不到温煦和充养而失于坚,症可见疼痛、酸、麻、拘挛、抽搐等。
药用附子配熟地、参补先后天之气,通其经,坚其肌骨;附子配葛根,善能通经络,最能通督脉之阳气,又能生津缓急止痛;附子配骨碎补、桑枝、郁金益肾通络、驱风舒养筋脉。
返流性食管炎因各种致病因素导致食管贲门括约肌松弛,胃酸返流,腐蚀食道,常见胸骨后常有烧灼感,疼痛。
现代医学常用抑酸剂和粘膜保护剂治疗,虽能缓解一时之痛,但终不能断其根,症状反复发作,长期不愈。究其原因,未能解决食管贲门括约肌松弛之根本,实乃“肌”不坚也。
治此病常附子配黄连,一阴一阳,一热一寒,附子配熟地、太子参补气坚其肌,使食管贲门括约肌张弛有度,胃液生于胃,下行于肠,不得上返;黄连治其多余胃酸坚其胃阴,寒热并用,为治根之法。附子配苏叶、苏梗散风养脾胃之气,此疾何患不能根治也。
世医皆不知此妙。因烧灼就辨此为热,药用寒凉清热,视为正治,素不知寒凉易伤阳,阳伤则不能化精微,肌得不到温熏,何能坚也。
慢性膀胱炎是临床常见病症,常见尿频、尿急、或尿失禁、余沥不断。医常以炎症治疗,动辄予以西药消炎杀菌,中药投以八证之剂以清热通林治疗,初可见效,延则无效,或起始就无效,病程迁延不愈。束手无策。病非疑难杂症,是因不通晓医理也。《类纂》日:膀胱者,脬之室业。夫脬之居于膀胱也,有上口而无下口,津液即盛于脬,无由自出,必因乎气化,而后能渐渍浸润于脬外,积于脬下之空处。隧为尿以出于前阴也。
刘老师认为慢性膀胱炎因膀胱括约肌和逼尿肌功能失调,阳气衰微,失于气化,“肌”不坚所致。所以治疗常用附子配熟地、参峻补先后天之气,气充则肌坚,肌坚则膀胱收缩有度,张弛有节;配延胡索以行管腔之气;助地肤子通淋化浊。
气帅津,津伏气,气盛肌坚,津行之有节、有时、有度,浊有去处,何愁不风调雨顺也。
冠心病基础病理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心肌慢性缺血、缺氧,心肌运动异常或坏死最终导致心力衰竭。中医药对此类疾病的研究,活血瘀这一理论指导体系占主导地位,衍生了血腑逐瘀汤、桃仁红花煎等方剂,现代中成药开发方面也是以活血化瘀为主,如三七、丹参、红花等药物的提取物,俱可取效,但对降低冠心病患者远期死亡率缺乏临床证据。
《内经》日:“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是血液循道而周行全身的原动力,这种原动力来自于心肌的正常收缩与舒张,动静脉血管壁肌肉的张弛有度,柔韧有力,动静脉瓣开合启闭有节,保证了血自心而出,行于动脉中,周而复始,循环不息,维持着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
所以,刘师临床治疗心脏疾患以“坚”其提供原动力的肌为本,佐以活血化瘀,常用附子配熟地补相火以助心;附子配参培补元气;附子配酒大黄活络而导其滞、化其瘀,三药合力共助附子完成其坚肌之使,配前胡、薤白调胸中之阳气,附子配丹参温阳活血通络。
脱发是一种突然发生于头部的非炎症性头发脱落,局部皮肤正常,无自觉症状,病因与自身免因素、遗传因素、精神创伤、紧张、情绪不稳定有关。服用皮质类固醇激素是治疗此病首选药物,因疗程长,副作用较大限制了患者不能长期坚持治疗。中医治疗此病多遵从滋补肝肾、养血驱风,但疗效不十分肯定。
刘师认为此病的根本是因其生长的“头皮”和皮下的“肌肉”发生了病变成为“死肌”,导致脉络不通,精微物质不能运送,发不能得其濡养而导致,所以他治疗此病主要以治皮、肉为主,生发为辅。药以附子为君,配参补一身之阳气,阳气上腾,冰自消、雪自融达到温通坚肌、医治死肌作用,附子配熟地、桑叶、黑芝麻甘温滋润,化生肾气,填补精血,益肾填精。
慢性结肠炎临床见稀水样便或粘液样便或脓血便、脐周疼痛,或泻下赤白粘液,便前腹痛,肛门重坠等症,肠镜可见病变局部水肿、充血、糜烂或溃疡。因治疗长期不愈或愈后又容易反复。所以也属临床常见难治的杂病。
《内经》日大肠有寒则多鹜溏,有热则便肠垢。张仲景说:肠垢者,肠间积汁垢腻也。结肠炎在临床见证中既有鹜溏,又有肠垢,病机属寒热交错、虚实混杂。治疗非常棘手,属难治疾病之列。
刘师治疗此病常寒热并用,虚实共治。用附子配熟地、参补气为君,擅能坚肌凡粘膜、肌肉溃乱长期不能愈合收口,非此不能治;配酒大黄即可荡涤肠垢,通因通用,无坚不摧,大黄经酒炮制,泄下之力减弱,活血通络,促进伤口愈合之力明显增强,再与附子相配,一寒一热,共同完成“坚肌”之使命。再配白鲜皮、冬瓜子、薤白清消肠内积热蕴滞之气。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