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膀胱瘘症状
膀胱瘘形成
膀胱瘘危害
膀胱瘘手术
中医膀胱瘘
膀胱瘘原因

康复科临床视而不见的错误,你犯了哪些八

今天来说说膀胱。

早晨看到了一篇文章,写得挺好的:膀胱冲洗么可以预防尿路感染吗?想起来我的#临床常见错误系列#好久没写了,就再仔细论述一下康复科关于膀胱的一些常见错误吧。

康复科最常处理的膀胱问题就是神经源性膀胱,可能因为脊髓损伤、脑损伤等原因导致。

对于神经源性膀胱的处理,因为各地的水平不同处理措施也不同,所犯错误当然也不同,本文中所提仅供大家参考。

最早的时候,国内大部分单位对神经源性膀胱处理几乎没有什么经验,临床最常见的错误就是简单插跟保留导尿管帮患者把尿液排出了事儿。

所以,第一个错误是:

错误一、不进行膀胱功能状况评估,直接给予患者保留导尿,并定期(0.5~2个月)更换导尿管。

错误原因:长期保留的导尿管是造成膀胱感染的重要因素。这个现在大家基本上都知道了,不做过多论述。

很多还在操作保留导尿的单位,同时往往进行的第二个错误操作是:

错误二:保留导尿时夹管,定时(一般2个小时)放开。

错误原因:保留导尿的目的是排空膀胱,防止高压返流。夹了管,如何保证膀胱内压不超过安全压力?所谓“定期放空以维持膀胱顺应性”完全是不切实际的想象:2个小时,如果患者在进行输液或喝水等操作,膀胱内压很可能早就超过安全压力了;如果患者本身就一直限水,可能膀胱连ml容量都不到。事实上,《神经源性膀胱护理指南》上早就明确指出:保留导尿期间无需夹管。

在长期保留导尿的情况下,如果没有正确的饮水处理,经常会发生菌尿、脓尿甚至单纯的尿频尿急尿失禁增加等轻度膀胱感染问题。于是很多单位会进行第三个错误操作:

错误三:常规膀胱冲洗以预防膀胱感染,以及使用抗生素膀胱冲洗。

错误原因:参看膀胱冲洗么可以预防尿路感染吗?一文。常规膀胱冲洗事实上不仅不能预防膀胱感染,反倒增加上泌尿系感染的风险。即使是没有发热等全身症状的单纯尿频尿急尿失禁增加的轻度膀胱感染,也仅需加大饮水量即可,没有必要进行膀胱冲洗。当然,任何使用抗生素的膀胱冲洗(康复科常用的庆大霉素或者呋喃妥因)也是不正确的,不多说。

近年来国内康复专科护理的培训工作逐渐开展,膀胱处理的概念也在康复医生们中逐渐普及,很多单位已经意识到我上面谈到的错误了,越来越多的单位开始普及间歇清洁导尿(CIC),于是又出现了第四个错误:

错误四:过分强调CIC,把CIC作为神经源性膀胱处理的金标准。

错误原因:CIC仅仅是神经源性膀胱处理的手段之一,和保留导尿相比,以及神经源性膀胱的其他处理手段:耻骨上造瘘、反射性膀胱、膀胱加压等等,每一个方法都各自有各自的适应征和禁忌征,各有优缺点,完全没有CIC优于其他方法的概念。要记住:膀胱处理的终极目标是不发生肾功能损害和不影响患者的社交功能。那些需要他人帮助进行导尿的,做了CIC还有尿失禁的,或者操作不好反倒导致感染增加的,坚持做CIC的意义何在?

临床膀胱处理还有很多其他大家视而不见的错误,比如给男性中风患者阴茎上系个保鲜袋,保留导尿管拔除后患者尿不出来就直接再把导尿管插回去,脊髓损伤患者膀胱不稳定期就急于拔除导尿管,等等……篇幅所限,不多写了。大家可以参考我之前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ngguanga.com/pglxc/16350.html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