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结旁流”的概念来源:“热结旁流”的最早概念雏形,见于《伤寒论》少阴三急下证,即“少阴病,自利清水,色纯青,心下必痛,口干燥者,可下之,宜大承气汤”。清代医家吴又可在《温疫论·大便》提出“热结旁流者,以胃家实,内热壅闭,先大便闭结,续得下利纯臭水,全然无粪,日三四度,或十数度,宜大承气汤,得结粪而利立止”。
02现代医学对“热结旁流”的认识:“热结旁流”证大致相当于现代医学的不完全性肠梗阻,梗阻的原因多为粪块,也就是中医所云的“燥屎”。因为粪块长时间在直肠嵌塞,粪块中的水分逐渐被直肠黏膜吸收,致使粪块越来越干硬,嵌塞在肛管和直肠下段难以排出,影响肛门的自制功能;同时嵌塞的粪块压迫和刺激直肠黏膜,导致直肠黏膜水肿、糜烂,黏液和分泌物增多,在肛门自制功能受影响、肛门闭合不严的情况下,粪水、黏液和分泌物就会从嵌塞的粪块两侧流出肛外;加之,患者在数日不排便或排不出便时,多会主动或被动服用通便药或泻药,导致肠蠕动加快,肠道通过时间变短,后面的粪质较稀,从干硬的嵌塞粪块的两旁流出,出现所谓的“热结旁流”。
03祖国传统医学认为“热结旁流”的发生原因是:
(1)胃肠热结,燥屎结于距肛门较远部位,因肠道津液缺乏,故不足以使大便下趋,而肠中少量水液从旁流出肛门,故自利臭水,色纯青,全无粪便(真实假虚)。
(2)肠道实邪阻滞,化燥生热,燥热迫津下趋,使其沿肠道燥屎之空隙而下,出现结者自结,下者自下的现象。(通因通用)
那么,都是这样的吗?然而肛肠病术后“热结旁流”却并非全是“热结”所致,多发生在以下三种情况:
①肛肠病术后,患者畏惧排便时疼痛,术后数日后未解大便,或大便解不干净,致粪块在直肠腔内残留时;②术后静卧床,活动较少,致粪便滞留直肠;③老年体弱患者,直肠感觉功能低下,便意差,粪块易积留直肠;加之盆底松弛,无力排便,多日未排便时。
在这三种情况下,都会因粪块长时间在直肠嵌塞,粪块中的水分逐渐被直肠黏膜吸收,致使粪块越来越硬,嵌塞在肛管和直肠下段难以排出,影响肛门的自制功能;同时嵌塞的粪块压迫和刺激直肠黏膜,导致直肠黏膜水肿、糜烂,黏液和分泌物增多,在肛门自制功能受影响、肛门闭合不严的情况下,粪水、黏液和分泌物就会从嵌塞的粪块两侧流出肛外,出现所谓的“热结旁流”。此时正是伤口愈合的关键时期,干硬粪便长时间积存于直肠内,持续挤压刺激直肠黏膜,引起黏膜充血水肿,甚至造成糜烂、溃疡、出血,阻碍了直肠内手术创面的修复。粪汁肠液污染浸渍肛门,致使肛周切口感染,延迟愈合。术后热结旁流还容易导致内痔脱落期大出血,或因严重感染而后遗肛门狭窄。
04“热结旁流”的危害:腹胀、腹痛、食欲减退、创面不愈、直肠溃疡、
便血、直肠阴道瘘。
那么对于肛肠术后的“热结旁流”症,其治疗的关键是去除粪块嵌塞,这样“旁流”的症状才可解除。即使有阳明腑实证,在嵌塞粪块不除的情况下,用承气汤,也未必有效。最简单、最有效的去除粪嵌塞的方法是用手指抠出嵌塞在直肠腔内的干硬粪块。手指抠除嵌塞粪块后可起到立竿见影的解除“旁流”症状的效果。另一方面,在手法抠除嵌塞粪块后,还要进一步针对病因辨证施治。
所以,“直肠指检”你需要了解一下!
临床此类患者多由于年老体弱,肠道蠕动乏力,粪便排出困难,或运动量少,每多贪床恋椅,致使排便时间延长,粪便中大量水分被重吸收,致使粪便干硬,黏腻,积于直肠肛门内,难于排出。
一个“指诊”全搞定!
05建议此类患者平时要做到以下几点:
①养成定时/定量排便的习惯;
②适当进行体育运动;
③增加粗纤维、水及果蔬摄入比例;
④定时做腹部按摩,促进肠蠕动;
⑤给予适当的肠道润滑药物;
⑥急则治标,必要时给予快速通便药物及对症处理;
⑦及时诊治,以防它变。
医院中医科欢迎扫码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