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置导尿操作并发症
1、尽量避免留置导尿管,必须留置导尿管时,尽量缩短留置时间。若需长时间留置,可采取耻骨上经皮穿刺置入尿管导尿或行膀胱造瘘。
2、严格无菌操作避免损伤尿道粘膜,保持会阴部清洁,每天2次清洗消毒外阴,同时用碘伏纱布包绕导管与尿道口衔接处。每次大便后应清洗会阴和尿道口,避免粪便中的细菌对尿路的污染。鼓励病人多饮水,无特殊禁忌时,每天饮水量在ml以上。
3、尽量采用硅胶和乳胶材料的导尿管。
4、采用封闭式导尿回路、抗返流导尿袋,引流装置低于膀胱位置,防止尿液的逆流。
5、对需要长期留置导尿管的患者应定时夹管、开放、训练膀胱的功能。
6、在留置导尿管中、拔管时、拔管后进行细菌学检查,必要时遵医嘱使用抗生素。
1、尿道长短变化较大,与身高、体型、阴茎长短有关,老年前列腺肥大者后尿道延长。因此导尿管插入见尿后应在前送8~10cm,注水后牵拉导尿管能外滑2~3cm比较安全。
2、一旦发生后尿道损伤,如所采用为不带气囊导尿管,应尽早重新插入气囊导尿管,以便牵拉止血或作为支架防止尿道狭窄。后尿道损伤早期,局部充血、水肿尚不明显,在尿道粘膜麻醉及充分润滑下重新插管,一般都能顺利通过。
1、长期留置导尿管者,采用个体化放尿的方法:即根据患者的尿意和膀胱充盈度决定放尿时间。
2、尽可能早地去除导尿管。
3、对留置导尿管病人的护理,除观察尿色,尿量外,还应定时检查患者膀胱区有无膨胀情况。
4、去除导尿管后及时做尿分析及培养,对有菌尿或脓尿的病人使用致病菌敏感的抗生素,对尿路刺激症明显者,可予口服碳酸氢钠以碱化尿液。
5、如病人二周后仍有尿潴留,可遵医嘱选用乌拉胆碱、酚苄明、a1受体阻滞剂如哌唑嗪。
6、经上述措施,病人尿潴留扔无法解决者,需导尿或重新留置导尿管。
1、选择硅胶或乳胶材料导尿管,导尿前认真检查气囊的注、排气情况。
2、女性病人可经阴道固定气囊,用麻醉套管针头刺破气囊,拔出导尿管。
3、气囊腔堵塞致导尿管不能拔出,可于尿道口处剪断导尿管,如气囊腔堵塞位于尿道口以外的尿管段,气囊内的水流出后即可顺利拔出,用指压迫气囊有助于排净气囊内水;如气囊腔因阀门作用,只能注入而不能回抽,则可强行注水胀破气囊(此法仅限确保气囊在膀胱内时),或在B超引导下行耻骨上膀胱穿刺,用细针刺破气囊拔出导尿管。
4、在膀胱充盈状态下,采用输尿管导管内置导丝经气囊导管插入刺破气囊将导尿管拔出,这种导丝较细,可以穿过橡皮屑堵塞部位刺破气囊壁,囊液流出而拔出尿管,对膀胱无损伤。
5、对于极度精神紧张者,要稳定患者情绪,适当给予镇静剂,使患者尽量放松,或给予阿托品解除平滑肌痉挛后一般均能拔出。
6、尽量让患者多饮水,每日~ml;采用硅胶导尿管;每次放尿前要按摩下腹部或让病人翻身,使沉渣浮起,利于排出。还可使用超滑导尿管,减少尿垢沉积。
1、长期留置导尿管应定期更换,每次留置时间不应超过3周。选择导尿管不宜过粗。
2、患者尿道口用2%碘伏清洁1~2次/天,保持引流通畅,用1:呋喃西林液冲洗膀胱,1~2天/天,鼓励病人多饮水,增加尿量冲洗膀胱,每天更换1次引流袋,及时倒尿,同时注意观察尿液颜色、性状、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1、留置导尿期间应指导病人活动,无心,肾功能不全者,应鼓励多饮水,成人饮水量每天~ml。
2、长期留置导尿者,每天用生理盐水ml+庆大霉素16万∪或1:呋喃西林溶液ml冲洗膀胱1次,每月更换导尿管1次。
3、用导尿管附带的塑料导丝疏通引流腔,如扔不通畅,则需更换导尿管。
4、引流袋放置不宜过低,导尿管不宜牵拉过紧,中间要有缓冲的余地。
5、导尿管在膀胱内“打结”,可在超声引导下细针刺破气囊,套结自动松解后拔出导尿管。亦可于尿道口处剪断导尿管,将残端插入膀胱,在膀胱镜下用wolf硬异物钳松套结取出。
6、导尿管折断者可经尿道镜用异物钳完整取出。有膀胱痉挛者,给口服普鲁本辛或颠茄合剂等解痉药物。
1、长期留置导尿管应定期更换,每次留置时间不应超过3周,长期卧床者应多喝水并定期行膀胱冲洗。
2、插管前仔细检查导尿管及气囊,并注水观察气囊容量。
3、导尿管滑脱时应仔细检查气囊是否完整,以免异物残留于膀胱,形成结石核心。
4、因留置导尿管而形成的膀胱结石,多为感染性结石,其生长速度比较快,所以比较松散,运用各种方法碎石效果均良好。如结石大于4cm者,可行耻骨上膀胱切开取石术。
1、截瘫病人尽早采用间歇导尿以预防尿道压疮的发生。
2、对于俯卧位者,将气囊导尿管用胶布固定于下腹一侧,以避免在尿道耻骨前弯处形成压疮。
3、已形成尿道瘘者,可采用外科手术修复。
1、选用硅胶气囊导尿管。
2、发生过敏者,马上拔除导尿管,并换用其它材料导尿管。予以抗过敏的药物,如扑尔敏、克敏能等;出现休克者,按过敏性休克抢救。
一、临床表现偶
发生于慢性尿潴留肾功能不全患者,尿量明显增加,严重者可致低血压、昏迷、甚至死亡。
二、预防及处理
导尿后应严密观察尿量及生命体征,根据尿量,适当补充水、电解质,以免发生低钠、低钾及血容量不足,但不宜按出入量对等补充以免延长利尿时间。
禁止作为原创文章发布
违者必追究法律责任
文案:任姗姗
编辑:梁盛茹
护理部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