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在左,同情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播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香花烂漫,使穿枝佛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落,却不是悲凉。
———冰心
我们护理和服务患者的时候,要充满爱心和同情心,在情感上慢慢削减患者的心身痛苦,让其绽放笑容,利于疾病恢复。
“责任在左,服务在右,进行责任医生签约,随时微笑,随时服务,将这一个个契约式签约,贯穿我们责任医生工作的始终,努力当好居民健康守门人。”
千岛湖镇一位社区洪医生这样说道
以下是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几个小故事,现与大家分享下,希望在这当中,能让大家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有更多的了解和支持!
签约小故事一
翁爷爷:我也有了自己的家庭医生
翁爷爷,一位多年的腰椎手术失败下半身瘫痪而且膀胱造瘘的患者,也患有多年的高血压和糖尿病,每天都要靠引流管解决小便问题,每月都要由多医院更换引流管、监测血压血糖并配药,一年四季不管严寒酷暑还是刮风下雨都不能间断。不仅家人吃力担心,患者自己也感觉心身俱疲。而且翁爷爷的老伴王奶奶也是多年高血压患者,护理翁爷爷的过程中还得了腰椎毛病。平常他们的儿子女儿上班都忙,没有时间照顾两老。
而自从去年年底翁爷爷与明珠社区卫生服务站余德华医生签订了全科签约服务后,如今每个月只需一个电话,他的家庭医生汪站长就会主动到翁爷爷家为他换引流管,再也医院了。而且两老都是慢病患者,签约了以后,处方上的慢病药物可以开具两个月,方便省时,没有了后顾之忧,翁爷爷和王奶奶都舒了一口气,心情自然就放松了,连声赞道:“我们也有家庭医生了,真好真好”。
签约小故事二
方奶奶:这里的医生真真好啊
方奶奶今年82岁了,多年的糖尿病患者,老伴早已去世,儿子女儿都不在身边,感到很孤独。因为自己不识字不识路,每个月服用的降糖药物都是在宁波的儿子给邮寄过来的。
今年年初方奶奶与我们站里的余德华医生签订了全科签约协议后,作为她的责任医生,理所当然挑起了担子。每半个月上门随访一次,监测血糖、用药调整、饮食和生活方式指导、陪她聊聊家常听她倾诉家事。慢慢熟络了,方奶奶感觉心情明朗了许多,会主动到老年活动室聊聊坐坐。几次带路下来,现在也能自己一个人走到我们站点配药了。好几次她都夸奖道:“这个签约政策和你们这的医生真真好啊”!
签约小故事三
东庄新村居民:我们也有自己的责任医生了,这下有人管了。
东庄新村是刚成立不久的小区,居民都是被拆迁过来的,刚开始没有归属感,而且一大部分是农民,缺少相关的慢病防治知识。
从去年年底开始,站里的余娅琴责任医生考虑到这一小区人员的特殊性,定期每个月的10号和余声琴医生组队进社区进行签约服务、监测血压血糖、慢病防治健康宣教等。慢慢地,这里责任医生签约服务的受益者也就成了这项政策的传播者。一传十,十传百,让更多的居民明白和享受到了签约后带来的切实好处。现在东庄新村的许多居民对我们明珠站点的签约服务满意度很高,来门诊就诊和随访的人次也越来越多,他们会由衷地感叹:“我们也有自己的责任医生了,这下有人管了。”
缘起“签约”,关乎责任,服务无疆。被签约居民的真实需求、淳朴话语和信任眼神,激励着我们责任医生们要不断地拓展业务技能,提升服务水平,揽起签约责任,继续撸起袖子加油干。
责
任
供稿
洪露萍/责任编辑
吴振威
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