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智慧不仅在于能明察眼前,而且还能预见未来。
——古罗马喜剧作家·忒(tuī)壬斯
之前,跟大家聊了聊关于“生命体征”的医学常识,希望大家心里始终能有这么个概念:当自己的“生命体征”出现异常而无好转迹象时,其实就医院了;
但是呢,由于人体有很自我调节和代偿能力(如体温调节能力、酸碱平衡能力及心肺肝肾重要脏器的代偿能力等),只有当诸如气温、细菌或外伤等致病因素对身体的影响超出机体自我调节的能力范围时,“生命体征”才会出现明显异常,
所以,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就应该提高警惕,注意观察身体有无不适(红色警报),以便早期发现问题,而说起日常生活,大家最注重的事情不外乎“吃、喝、拉、撒、睡”等内容,今天“小意思”就跟大家聊聊“吃、喝、拉、撒、睡”这些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红色警报”吧。
吃,指为了保持体能和生命所进行的摄入营养和能量的过程,是动物的一种本能;民以食为天,这句俗语足以说明“吃”在人民生活中的重要地位了;
因此,如果一个人在“吃”的方面突然出了问题,就应该足以引起注意了,比如:“吃”得不正常(包括食欲下降、食欲亢进或异食癖)或“吃”得不舒服(伴有腹痛、腹泻、恶心或呕吐等消化道症状);
这些“吃”的异常症状大多与消化系统疾患有关,如消化道溃疡、食道痉挛或胆囊疾病等,也有的与内分泌系统疾患有关,如糖尿病(常出现多食、多饮、多尿及体重下降等“三多一少”症状)或甲状腺功能亢进(常有食欲亢进、大便增多、心悸、怕热出汗及体重下降等症状)等,甚至于是心理和行为障碍的一种表现(如厌食症或暴食症);
以上“吃”的异常症状都提示着:医院看看了;
指喝水,是通过口腔摄入水分以维持生命的过程(水乃生命之源,而不是酒或茶哦);
人体对水的需求量主要受年龄、环境温度、身体活动等因素的影响,健康成年人每天需水量为ml左右(其中饮水约占50%,食物中含的水为40%左右,体内代谢产生的水占10%);
当机体失血过多或出汗过多时,会导致机体产生渴觉(体液中水分减少,致使细胞脱水而引起渴觉,或是由于血液的损失,引起容量感受器的反应,即使细胞没有脱水也会产生渴觉),于是,就会有主动饮水的需求;
但如果平常时出现频繁口渴,而且饮水量远远超过日常需要量的话,就需要考虑有无糖尿病(糖尿病病人尿液中葡萄糖含量过高,使得尿渗透压升高而出现渗透性利尿,从而导致体内缺水)、尿崩症(由于下丘脑-神经垂体功能低下,抗利尿激素缺乏、肾小管重吸收水的功能障碍,从而引起以多尿、烦渴、多饮与低比重尿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疾病)或大脑皮层的渴觉中枢功能异常了;
以上“喝”的异常就意味着:医院看看了;
指大便;这方面的内容,“小意思”曾在“一封史上最污的信”一文中详细讲述过,这里就不重复了,大家可以再复习一下;
指小便,是由肾脏生成,经输尿管,膀胱排出的含有大量代谢终产物的液体排泄物,其生成有赖于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及集合管的重吸收分泌功能,其中,水占96~97%,其他为尿素,尿酸,肌酐,氨等非蛋白氮化合物、硫酸盐等;
日常生活中,大家可以通过观察尿液的基本性状了解自身的健康状况,如:
尿的颜色:正常的尿一般呈现淡黄色,但当人体泌尿器官或其他系统出现问题时,人的尿可以出现不同颜色:
以红色尿最为常见,泌尿道任何部位有损伤出血均可引起血尿,如急性肾炎、泌尿道结石、结核、肿瘤、泌尿系统的先天畸形或运动性血尿等,此外,全身性疾病如血液病、某些传染病也常可出现血尿,或当肌肉受到严重的挤压伤时,肌红蛋白进入血液,通过肾脏排出,尿液也可呈暗红色;
黄褐色像浓茶样的尿,多数见于黄疸患者,例如急性黄疸型肝炎或胆道梗阻;
棕褐色似酱油样的尿,常是血管内溶血引起的血红蛋白尿,例如蚕豆病、血型不合的溶血性输血反应等;
白色尿的常见原因是丝虫病时引起的乳糜尿或严重泌尿道化脓感染引起的脓性尿;
以及部分饮食或药物因素,如大量进食胡萝卜时尿呈黄亮色;服中药大黄,可使尿色深黄如浓茶样;
而如果尿后泡沫太多,又不容易散去,则意味着尿中可能蛋白,有肾炎的可能;
尿量:每日尿量约毫升,其中毫升为基本排水量,伴随代谢产物排出;
1、每日尿量ml称为多尿:尿量太多,则体内丧失过多易导致脱水,常见于上文所述的糖尿病、尿崩症以及各种原发性和继发性肾脏疾病;
2、每日尿量少于ml或少于17ml/h称为少尿:尿量太少,则机体代谢产物将聚积在体内,给机体带来不良影响,如氮质血症;
3、每日尿量少于ml则称为无尿:即肾功能衰竭所致的尿毒症,易出现肾性高血压、酸中毒、高钾血症、钠水潴留及贫血等症状;
夜尿:日/夜尿为2:1~3:1(夜尿是指晚8时~次日早8时的尿量),如果夜尿全天尿量的1/2(即毫升)则称为夜尿增多,多见于
1、生理因素:睡前大量饮水,习惯喝浓茶、咖啡或者服用利尿剂等;
2、精神因素:精神高度紧张导致入睡困难,膀胱稍有尿意也会起夜,多以夜尿次数增多为主,量一般不多;
3、排水性夜尿增多:由于体内水潴留,特别是心功能不全时,晚上平卧后回心血量增多,肾血流量亦随之增加多,尿量亦增加,常见于各种心脏病伴发心功能不全的患者及
4、肾病性夜尿增多:因各种原因造成的肾脏损害,使肾功能减退,肾脏不能在白天将体内代谢产物完全排出,需要夜间继续排泄,以致夜尿增多,常见于糖尿病、肾小球疾病、慢性肾功能不全等患者;
排尿次数异常,多指尿频,正常成人白天排尿4~6次,夜间0~2次,次数明显增多称尿频,其原因有
生理性:因饮水过多,精神紧张或气候寒冷时排尿次数增多,属正常现象,特点是每次尿量不少,也不伴随尿频尿急等其他症状;
病理性:常见有以下几种情况:
1、多尿性尿频:排尿次数增多而每次尿量不少,全日总尿量增多,常见于糖尿病、尿崩症、精神性多饮和急性肾衰竭的多尿期;
2、炎症性尿频:尿频而每次尿量少,多伴有尿急和尿痛,尿液镜检可见炎性细胞,多见于膀胱炎、尿道炎、前列腺炎和尿道旁腺炎等泌尿系感染;
3、神经性尿频:尿频而每次尿量少,不伴尿急尿痛,尿液镜检无炎性细胞,多见于中枢及周围神经病变如癔症或神经源性膀胱;
4、膀胱容量减少性尿频:表现为持续性尿频,药物治疗难以缓解,每次尿量少,见于膀胱占位性病变、妊娠子宫增大或卵巢囊肿等压迫膀胱、膀胱结核引起膀胱纤维性缩窄;
5、尿道口周围病变性尿频:如尿道口息肉,处女膜伞和尿道旁腺囊肿等刺激尿道口引起尿频);
排尿过程异常,常见于尿急、尿痛及尿失禁等表现:
尿急:指不能自控排尿或排尿有急迫感,尿意一来,即需排尿,不可稍有懈怠(忍耐的限度较低);或排尿之后,又有尿意,急需排尿,不及时排尿,则会尿湿内裤,
常见原因有:
1、膀胱尿道受刺激,最常见为炎症性刺激,如肾盂肾炎、肾结石合并感染、肾结核、膀胱炎、尿道炎、前列腺炎、阴道炎;在急性炎症和活动性泌尿系结核时最为明显;再者为非炎症性刺激,如膀胱结石、尿道结石、输尿管下l/3段结石,以及膀胱肿瘤、尿道肿瘤、前列腺肿瘤,或膀胱或尿道内异物、膀胱瘘和妊娠压迫等因素;
2、膀胱容量减少,如膀胱占位性病变,或膀胱壁炎症浸润、硬化、挛缩所致膀胱容量减少;
3、膀胱神经功能调节失常,如脑血管意外、颅脑肿瘤及脊髓病变等中枢神经系统因素,糖尿病、酗酒或卟啉病等外周神经系统因素以及脊柱手术、根治性盆腔手术等医源性因素;
尿痛:是指排尿时感到尿道、膀胱和会阴部疼痛,其疼痛程度有轻有重,常呈烧灼样,重者痛如刀割;多为病理性尿痛,病因常见于:
①膀胱尿道受刺激(同尿急):最常见为炎症性刺激,如肾盂肾炎、肾结石合并感染、肾结核、膀胱炎、尿道炎、前列腺炎;在急性炎症和活动性泌尿系结核时最为明显,而非炎症性刺激,则见于泌尿系结石(膀胱结石、尿道结石、输尿管下1/3段结石等)、肿瘤(膀胱、尿道、前列腺肿瘤等)、膀胱或尿道内异物、膀胱瘘和妊娠压迫等;
②膀胱容量减少:如膀胱占位性病变,或膀胱壁炎症浸润、硬化、挛缩所致膀胱容量减少;
③膀胱神经功能调节失常:见于精神紧张和癔病,可伴有尿急,但无尿痛;
此外,根据尿痛的特点,有助于判断尿痛的原因(明确诊断):
⑴排尿开始时尿痛明显,或合并排尿困难者,病变多在尿道,常见于急性尿道炎;
⑵排尿终末时疼痛,且合并尿急者,病变多在膀胱,常见于急性膀胱炎;
⑶排尿末疼痛明显,排尿后仍感疼痛,或觉“空痛”,或不排尿亦痛者,病变多在尿道或邻近器官,如膀胱三角区炎、前列腺炎等;
⑷排尿突然中断伴疼痛或尿潴留:见于膀胱、尿道结石或尿路异物;
⑸排尿不畅伴胀痛:老年男性多提示前列腺增生,亦可见于尿道结石;
⑹排尿刺痛或烧灼痛:多见于急性炎症刺激,如急性尿道炎、膀胱炎、前列腺炎、肾盂肾炎;
以上所说的尿频、尿急及尿痛三联征,临床上又称为膀胱刺激征;
尿失禁:即膀胱内的尿不能控制而自行流出,可发生于各年龄组的患者,但以老年患者更为常见,其病因多见于
1、中枢神经系统疾患:如脑血管意外、脑萎缩、脑脊髓肿瘤、侧索硬化等引起的神经源性膀胱;
2、手术:如前列腺切除术、膀胱颈部手术、直肠癌根治术、子宫颈癌根治术、腹主动脉瘤手术等,损伤膀胱及括约肌的运动或感觉神经;
3、尿潴留:前列腺增生、膀胱颈挛缩、尿道狭窄等引起的尿潴留;
4、不稳定性膀胱:膀胱肿瘤、结石、炎症、异物等引起不稳定性膀胱;
5、妇女绝经期后:雌激素缺乏引起尿道壁和盆底肌肉张力减退及
6、分娩损伤:子宫脱垂,膀胱膨出等引起的括约肌功能减弱等;
常表现为:
1.急迫性尿失禁:包括膀胱不稳定,逼尿肌反射亢进,膀胱痉挛和神经源性膀胱(未抑制膀胱),与逼尿肌收缩未被控制有关;
2.压力性尿失禁:身体运作如咳嗽,喷嚏,颠簸或推举重物时腹内压急剧升高后发生不随意的尿液流出,无逼尿肌收缩时,膀胱内压升高超过尿道阻力时即发生尿失禁,压力性尿失禁的缺陷在膀胱流出道(括约肌功能不全),致使尿道阻力不足以防止尿液漏出;
3.充溢性尿失禁:当长期充盈的膀胱压力超过尿道阻力时即出现充溢性尿失禁,其原因可以是无张力/不能收缩膀胱(常由脊髓创伤或糖尿病引起)、膀胱流出道功能性或机械性梗阻(老年患者膀胱流出道梗阻常由粪便嵌顿引起,便秘的患者约50%有尿失禁),流出道梗阻的其他原因有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癌及膀胱括约肌失调,个别病例属精神性尿潴留;
4.功能性尿失禁:患者能感觉到膀胱充盈,只是由于身体运动,精神状态及环境等方面的原因,忍不住或有意地排尿。
以上“撒”的异常症状都提示着:医院看看了;
睡眠是生命的需要,是高等脊椎动物周期出现的一种自发的和可逆的静息状态,表现为机体对外界刺激的反应性降低和意识的暂时中断;
睡眠时间:新生儿平均每天睡16小时,婴儿睡眠时间逐渐缩短,至2岁时约睡9~12小时,成年人的睡眠时间因人而异,通常为6~9小时不等,一般认为7小时半是合适的,可是老年人的睡眠经常少到6小时。
睡眠障碍:指睡眠量不正常及睡眠中出现异常行为的表现﹐也是睡眠和觉醒正常节律性交替紊乱的表现;常常由于长期的思想矛盾或精神负担过重、脑力劳动、劳逸结合长期处理不当、病后体弱等原因引起;
其临床表现有:
1.睡眠量的不正常:可包括两类,
一类是睡眠量过度增多,如因各种脑病、内分泌障碍、代谢异常引起的嗜睡状态或昏睡,以及因脑病变所引起的发作性睡病;这种睡病表现为经常出现短时间(一般不到15分钟)不可抗拒性的睡眠发作,往往伴有摔倒、睡眠瘫痪和入睡前幻觉等症状;
另一类是睡眠量不足的失眠,整夜睡眠时间少于5小时,表现为入睡困难、浅睡、易醒或早醒等,可由外界环境因素(室内光线过强、周围过多噪音、值夜班、坐车船、刚到陌生的地方)、躯体因素(疼痛、瘙痒、剧烈咳嗽、睡前饮浓茶或咖啡、夜尿频繁或腹泻等)或心理因素(焦虑、恐惧、过度思念或兴奋)引起;一些疾病也常伴有失眠,如神经衰弱、焦虑、抑郁症等。
2.睡眠中的发作性异常:指在睡眠中出现一些异常行为,如梦游症、梦呓(说梦话)、夜惊(在睡眠中突然骚动、惊叫、心跳加快、呼吸急促、全身出汗、定向错乱或出现幻觉)、梦魇(做噩梦)、磨牙、不自主笑、肌肉或肢体不自主跳动等;
这些发作性异常行为不是出现在整夜睡眠中,而多是发生在一定的睡眠时期,例如,梦游和夜惊,多发生在正相睡眠的后期;而梦呓则多见于正相睡眠的中期,甚至是前期;磨牙、不自主笑、肌肉或肢体跳动等多见于正相睡眠的前期;梦魇多在异相睡眠期出现。
以上“睡”的异常症状都提示着:医院看看了;
好了,关于“吃、喝、拉、撒、睡”的相关内容,“小意思”就跟大家聊到这里;
希望大家能够认识到,“吃、喝、拉、撒、睡”除了是人类与生俱来的生理本能,它们还是身体传达给我们的信号;
有时,我们称那些非正常的“吃、喝、拉、撒、睡”为不良习惯,其实这正是身体在给我们发出健康的“红色警报”;
通过了解并认识这些“红色警报”,我们能够清楚地知道什么是身体处于亚健康的异常反应,什么是疾病的早期信号,这样才能逐渐提高自己的“医商”水平,从而做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知道“医院”。
作为一个有志于提高大家“医商”的北京市中科医院好不好北京中科医院好不好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