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源性膀胱是一类由于神经系统病变导致膀胱和(或)尿道功能障碍(即储尿/排尿功能障碍),进而产生一系列下尿路症状及并发症的疾病总称。可引起多种长期并发症,最严重的是上尿路损害所致的肾功能衰竭。现在跟着我们一起来认识它吧:
入院常规评估方法
1.患者的一般情况:询问病史、排尿障碍特点、体格检查2.实验室检查:血/尿常规、尿细菌学检查、肾功能等3.器械检查:尿流动力学检查、泌尿系彩超、KUB等。明确诊断及初步评估患者膀胱目前状态。
正常膀胱:成人膀胱容量为--ml。
无残余尿(15%最大膀胱容量,一般小于ml),膀胱充盈期内压10-15cmH2O顺应性良好,没有无抑制性收缩;膀胱最初排尿感觉时的容量为~ml;膀胱总容量~ml,排尿及中止排尿受意识控制。
神经源性膀胱的分类及临床表现
?尿失禁——储尿障碍2、3、4;
储尿+排尿障碍——1
?尿潴留——排尿障碍5、7、8;
尿失禁+尿潴留——6
神经源性膀胱处理基本原则
1.恢复膀胱的正常容量恢复低压储尿2.保护上尿道功能3.达到完全排空膀胱4.恢复控尿能力及改善病人生活质量.
神经源性膀胱的管理方法
1.间歇导尿国际尿控协会推荐为神经源性膀胱障碍的首选方法
2.留置尿管发病急性期不适合或拒绝间歇导尿,漏尿导致会阴皮肤损伤,顽固性尿失禁
3.膀胱造瘘尿道异常、导尿管插入困难,漏尿导致会阴皮肤损伤,希望改善性功能,前列腺炎、尿道炎、睾丸炎等
神经源性膀胱的训练方法
1.行为技巧排尿意识训练
2.反射性排尿技术(不推荐使用)
3.代偿性排尿技术
4.肛门牵张训练
5.盆底肌训练
饮水计划及间歇导尿:
导尿的时机及频率:
合适的间导方式:
住院早期:特殊时期由护士操作,使用无菌导尿用物,无菌导尿操作。
病情稳定期:由患者自己或家属操作,使用清洁导尿用物,清洁式导尿操作,便于更好回归家庭、社会。
终生随访:
尿液分析
?至少每个月1次尿培养
?每3个月1次血肌酐、生化
?每3~6个月1次泌尿系B型超声检查
?每半年1次残余尿量
?每半年1次影像尿动力学检查
?病情稳定者可每年1次
?病情进展时可缩短检查间隔膀胱镜检查
?需要时尿常规、泌尿系B型超声、残余尿量、肾功能、尿动力学检查作为基础随访检查项目
?根据患者病情进展情况复查影像尿动力学,并相应调整随访间隔时间
总结
患者及家属的教育,实施间歇导尿治疗之前完成;
患者依从性,是疗效效果的保证;
操作中的细节,是减少并发症的保证;
出院前膀胱管理培训,是患者回归家庭社会的保障。
吴雯琴
医院康复科护士,毕业于广西科技大学附属卫校,现是康复科膀胱管理小组成员
医院康复医学科是柳州市残联合作单位,广西科技大学康复治疗专业实习基地,目前开放床位80张,康复治疗分为神经康复、骨科康复、儿童康复、肺康复、作业治疗、言语及吞咽障碍治疗、理疗、康复工程等亚专业。目前科内配备上肢机器人、减重支持训练系统、数字OT评估与训练系统、经颅磁等设备。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