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医疗技术肛肠类技术操作标准
注射固脱技术
注射固脱技术是以中医“酸可收敛,涩可固脱”理论为指导,将具有收敛固脱作用的中药药液注射于直肠黏膜下层及直肠周围间隙,发生无菌性炎症,使直肠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粘连固定,达到治疗脱肛病的目的。一、常用药物与器具1.消痔灵液:消痔灵原液加0.5%利多卡因或生理盐水配成1:1药液。2.肛门镜。3.5号齿科注射针头、腰穿针头、注射器等。二、基本操作方法(一)直肠黏膜脱垂注射固脱技术1.适应证直肠黏膜脱垂。2.术前准备肛周备皮,灌肠清洁直肠下段。3.体位侧卧位或截石位。4.麻醉方式局部麻醉或腰俞穴麻醉。5.手术步骤术者可根据偏好选择黏膜下层点状注射或柱状注射方法之一操作,注射完毕,食指需在肛内反复按摩,使药液均匀散开。(1)点状注射(见图1):在喇叭口肛门镜下,于齿线上脱垂顶端处黏膜下层,按截石位3、7、11点注射药液,每处注入1~1.5ml,外退2~3cm至远端直肠黏膜,按2、5、9点注射,再外退2~3cm同法注射,直至齿线上方0.5cm,形成三四个平面,将药液均匀注射至黏膜下层。总量20~30ml。
图⒈黏膜下层点状注射
(2)柱状注射(见图2):在喇叭口肛门镜下,于齿线上脱垂顶端处黏膜下层,按截石位3、6、9、12点做柱状注射,直至齿线上方0.5cm,形成3~4个柱状,每柱注射药液4~6ml。总量20~30ml。
图⒉黏膜下层柱状注射
1.严格无菌操作,避免发生感染。2.直肠前壁黏膜药量不宜注射过多,防止发生感染坏死出现直肠阴道瘘。
3.注射至黏膜下层时不要过深刺入肌层,或过浅注入黏膜内。4.黏膜脱垂严重时,每柱之间根据情况给予补充点状注射,(二)直肠全层脱垂注射固脱技术
1.适应证直肠全层脱垂。
2.术前准备、体位、麻醉方式同直肠黏膜脱垂注射固脱技术。3.手术步骤(1)直肠黏膜下层注射:方法见前黏膜下层点状和柱状注射法。(2)两侧骨盆直肠间隙注射:用8号或9号腰穿针和10ml注射器,抽入消痔灵原液10ml。在距离肛缘1.5cm,截石位3点进针,刺入皮肤、皮下,经肛门外括约肌至肛提肌,当通过肛提肌时有落空感即进入骨盆直肠间隙;此时,食指伸入直肠内,仔细触摸针尖部位,确定针尖在直肠壁外,然后缓慢边退针边推药,在间隙内注入药物6~10ml,使药液均匀散开。用同法注射对侧,两侧共注射药量12~20ml。
图3两侧骨盆直肠间隙注射
(3)直肠后间隙注射(见图):肛门后正中距离肛缘1.5cm,肛缘与骶骨尖连续中点,沿直肠壁外进针,刺入4~8cm,到达直肠后间隙;此时,食指伸入直肠内,仔细触摸针尖部位,确定针尖在直肠壁外,针尖可在直肠壁外自由滑动,注入消痔灵原液总量6~10ml。
图4直肠后间隙注射
三、禁忌证1.脱垂伴有滑动疝、子宫脱垂、膀胱脱垂者。
2.伴直肠炎、腹泻、肛周炎及持续性腹压增加疾病者。
四、注意事项
1.直肠全层脱垂注射固脱技术的实施必须经严格的临床培训。2.术后控制首次排便时间为48h。3.术后预防性使用抗生素。4.在完成直肠黏膜下层注射术后,如果脱出物回缩不完全,需行黏膜结扎术。5.直肠前壁外禁止注射药物。
韩宝教授简介
韩宝教授,北医院院长,医院中医肛肠科主任,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致力于中药注射治疗直肠脱垂和直肠黏膜内脱垂的技术研究。
声明:该内容为韩宝教授原创,已经作者授权同意,转载须授权并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