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4月18日摔伤导致左跟骨粉碎性骨折,住院输了一周消肿活血化瘀的针药,26日中午手术植入内固定(历时三小时半,植入8颗钢钉和1块人形钢板),5月11日出院,3个月后拍片复查,恢复良好。因工作一个接着一个,永远干不完,手术取出内固定的时间一拖再拖,忙完近期的各项工作后,向领导请了假,理了发,准备好了住院的东西,做好了再挨一刀的准备。
01术前
去年给我做手术主刀的医师让我先去拍片,片子显示我左脚关节面平整,恢复不错,医师说我应该早点过来,一般术后8个月就可以取内固定,而我拖了16个月,拖得时间越长风险越大,毕竟是身体内的异物,特别是天气变化时容易引起痛疼。约定9月3日住院,4日上午动手术。
3日早上空腹抽血,补拍了胸片和心电图检查,晚上10点后就不吃不喝,4日早上验尿,排空大便,八点半进入手术室等候。
去年也是这样,手术前血常规、乙肝、心电图都查,还询问有无高血压、糖尿病、烟酒史等,确认没有手术禁忌症。
或许很多人不理解:去年查过了今年还查?脚动手术还要去拍胸片查肺?为什么还要查乙肝?
很多人想当然地认为这是“过度医疗”,其实我换位思考一下也理解了,存在即合理,现在国人的素质不敢恭维,医闹猖獗,这既是对患者的负责,医院和医师的保护,毕竟手术中什么情况都能发生,医师需要了解患者全部身体状况,尽最大可能排除手术中的风险。
只要是麻醉手术,术前都要进行一大堆检查。
拍胸片是为了排除肺部有无感染,肺部有问题可能其他脏器也有问题,增加误诊可能,影响术后恢复。
抽血和验大小便是为了查血脂血糖、凝血功能、肝肾功能、肝炎、输血前准备等,凝血功能不好手术中就会大出血。
腰椎盆突出手术会死人吗?还真有,一个60多的老头子腰椎盆医院,医院门口拉白布闹得很厉害。
一个老太太动手术后,长期卧床不动,结果形成了肺栓塞,没有抢救过来,她的儿子把怨恨撒在主治医师身上,在大街上打了主治医师后,还扬言见他一次就打一次。
去年我邻床的病人脊椎病变,进手术室打麻药后,尿管怎么插都插不进去,用最小号的导尿管都不行,硬插流出来的是血,原因是尿道畸形或者前列腺肥大,结果又推出手术室,隔几天与泌尿科的医师约定时间进行膀胱造瘘手术导尿,再进行脊椎手术,
上周看新闻,医院,一个车祸的老人没抢救过来,他那“气愤填膺”的家属冲进手术室,把所有的医护人员打了一顿,连路过不相干的麻醉师也无辜躺着中枪被打成重伤。
没有%成功的手术,手术中各种不确定的因素会导致风险突发。
常规检查是手术前评估最可靠的指标,是手术成功与否的保证,是对患者生命安全的负责。
02术中
带上脚部的X片,换了拖鞋,在麻醉室医师的指引下,进入无菌手术室。我提前告知了医护人员我有听力障碍,主要看口型交流,每个人都戴着口罩,手术中又要摘下眼镜和助听器,我只能靠笔谈才能配合医师的要求。
全程都是医师写在纸上告诉我规定动作:侧身,蜷腿,不要动,打麻药有什么不舒服告诉我……
左臂扎上留置针开始输液,侧卧身体蜷成虾米状,以便麻醉师找脊椎间隙打麻药,医护人员反复叮嘱我不能动,我也意识到针扎进椎管非常危险,大气都不敢出,静等那一针扎进去。
说不上有多么疼,感觉一根细细的针管插进了脊柱,随着麻药的推入感觉脊髓发涨,药液呈圆形向四周扩散,十分钟左右,足底开始发麻。
打完麻药翻身平躺手术台上,我告诉医护人员帮我拿掉枕头,怕脑脊液外流。
人的大脑是被一层脑脊液包裹着的,脑脊液与脊髓相连,脊髓被扎了一个眼,脑脊液就通过这个针眼外流,脑脊液外流会造成头痛和颅内感染,这就是术后6个小时需要平躺的原因。
二十分钟左右,打麻药部位的下半身完全麻木了,手掐大腿没感觉,医师拿针戳完全没有疼觉,提肛动作都做不起来,证明药效达到了理想的效果。
去年的麻醉方法和今年的麻醉方法不一样。
去年是把针管留在脊柱内,断续地注入麻药,能感觉得到一股又一股凉凉的液体通过输液管注入椎管内,注入三四次后,才渐渐有了麻木的感觉,失去全部感觉大约半个小时,三个小时的手术中还要不停地注入麻药。
今年的麻醉一次输入就搞定了,起效更快。
后来我查资料才得知是两种不同的麻醉方法。去年的麻醉是“硬膜外麻醉”,麻药没有打入脊髓,打入椎管内的硬膜外腔,麻醉神经,所以医生那一针下去的时候我都能感觉到足部的神经一跳,这个麻醉可以通过不断注入麻药延长麻醉时间,适合三小时以上的手术。今年的是“蛛网膜下腔麻醉”,麻药注入脊髓,用药少起效快,三个小时候后药效就下去了,适合时间短的手术,但副作用也大,医护在旁边备好了呼吸机和面罩,以防患者麻醉过度导致呼吸和心跳骤停。
期间只感觉左腿被抬起,固定,切开软组织、剥离骨肉、拉开刀口一系列手术动作完全感觉不到。骨科医师堪比木匠,电钻、锤子、凿子、螺丝刀、钉子一应俱全,去年动手术时电钻钻出的骨头渣子和木匠在木头上钻洞情景几乎一模一样,一边钻一边把碎屑冲去,八个钉子眼都是医师这样用电钻钻出来的,叮叮叮先把钉子打进洞内,再用螺丝刀旋进去。取出正好相反,找到钉子,插进螺丝刀反旋出来,我都能感觉到钉子和骨头分离时候的“呲呲”震动声。
找钉子也不容易,需要不断移动无影灯分辨哪是钉子哪是骨头,我脚部X片挂在灯光墙上,根据X片医师找出了8颗钉子的位置,完后我还不放心,问了医护是不是取出了8颗,医师伸出手指比划了个8字给我肯定的回答。
我问能不能把钉子和钢板给我看一看,医护告诉我手术完毕后我可以签字带走。
取钉子结束,开始缝合,我可以重新戴上眼镜和助听器了,抬头一看,刀口和去年差不多。
缝合完毕,整个手术历时一小时半多,腰部以下还是麻醉状态,在医护人员的帮助下,我是半挪半抬从手术台移到内用车上,挪身后才发现打麻药的部位出血了,浸透了手术台上的床单,留下乒乓球大小的一滩血迹,医护人员赶紧让我侧身查看针眼,看到血止住了才放心。
内用床再切换到外用床,出了手术室,等电梯的时候才感觉有点偏头疼,这么一阵折腾,估计是脑脊液下泄,再也不敢抬头,一直平躺。医师叮嘱6个小时后再进食清淡的食物。
推到骨科病房,科室的护士和医师一起帮忙,把我抬到病床上。
没有像去年那样插导尿管,手术时间不长没必要。
(03术后待续)
聋二不哑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