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上经常遇到一种情况,患者会说:“大夫,我一咳嗽就尿裤子,怎么办?”这也是生活中比较常见的尴尬的情形,西医上归属于压力性尿失禁,我们中医称之为膀胱咳,膀胱咳是一种伴随咳嗽而小便失禁的疾病。
本病在临床上很常见,患者多为中老年女性。西医认为属压力性尿失禁,咳嗽使腹压增大,压迫膀胱,出现小便失禁,这是由于女性患者附着和支持膀胱颈、尿道的肌肉、筋膜功能性失常,甚至内括约肌功能丧失而致。
而中医则将之称为膀胱咳。本病最早见于《内经》。《素问·咳论篇》说:“肾咳不已,膀胱受之,膀胱咳状,咳而遗溺”。
膀胱咳的基本病机在于膀胱失约。一般认为本病与肺、脾、肾三脏密切相关。临床上有两种表现,一种是小便通畅,咳嗽时伴有遗尿,是气虚不能固摄;而另一种是小便不畅,咳嗽时伴有遗尿,是气化不利或者气机不畅造成的。
膀胱咳的辩证与论治,与以下脏腑相关。
一、肺《素问?经脉别论》说:“饮入于胃……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医学入门》云:“肺为五脏华盖,内通膀胱”,可见,肺对水液代谢和膀胱主小便的功能有制约调节作用,外感、内伤,损伤肺脏,致使肺气亏虚,其宣发与肃降的作用失常,则会出现咳嗽或者咳而遗尿。
“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膀胱有贮存和排放尿液的功能。肺主治节,通调水道,为水之上源,膀胱能否正常贮排尿液,与肺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肺气不足,上虚不能制下,咳嗽时肺气上逆,气虚之体在呛咳之时,下焦之气从上焦而脱,不能收敛,致使在下的膀胱气机失约,造成小便失禁。即《景岳全书》中所说“气脱于上而下焦不约而遗失不觉者”。
治法方药方面,清代程钟龄《医学心悟》曰:“咳而遗溺,属膀胱腑,前方(即止嗽散)加茯苓、半夏”。也有用三拗汤加味治疗风寒袭肺、中气不固之膀胱咳,用三拗汤加桔梗以散寒宣肺止咳,加黄芪以益气摄溺,在用量上黄芪需二或三倍于麻黄,属肺脾同治之法。
二、脾胃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是气机升降的枢纽。脾失健运,水液运化失常,津液停聚为痰饮,痰饮阻肺,肺气不利,加重咳嗽;脾气虚衰,中气下陷,气机升降失常,膀胱固摄不利而出现遗尿。
另外,该病是内括约肌无力、咳嗽等使腹压升高压迫膀胱而挤出尿液。脾主肌肉,可理解为括约肌为脾所主,脾气虚则肌肉软弱,约束无力,造成遗尿。
宋代《圣济总录》首载治疗膀胱咳的有效方剂人参散,该方由人参1两,茯苓、炙黄芪、山茱萸、炙甘草、乌药各1分组成,人参为君,重用健脾益气,培土生金。后世医家采用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脾气亏虚证膀胱咳,采用五苓散、苓桂术甘汤加减治疗脾阳不足、水饮内停之膀胱咳,疗效均可。
三、肾与膀胱肾主纳气,肾气虚,纳气失司而出现咳而气逆于上。从五行相生角度考虑,肾与肺为子母之脏,从经络联系角度考虑,少阴肾脏,从肾上贯肝膈,入肺中,循喉咙,挟舌本,肾气虚衰牵连肺脏,乃子令母虚也。
肾主水液,与膀胱相表里,体内水液的存留,分布与排泄作用,主要是靠肾的气化功能完成的。肾为先天之本,肾真阴不足,虚火内动,脏热入腑,里热外达,热则膀胱张而不收;肾真阳不足,肾和膀胱摄纳无权,从而出现咳而遗尿的症状。
从此角度论治的方药很多,可选用的方剂有:六味地黄丸、加味茯菟丸(组成:茯苓、菟丝子、杜仲、破故纸、当归、贝母、橘红、半夏、杏仁、白术、核桃肉)、金水六君煎、百合固金汤、缩泉丸。临床上还需辩证应用。
小结:临床上膀胱咳的发病大多与肺脾肾相关,三脏与膀胱生理上相互关联,病理上相互影响,常相兼致病,要根据脏腑病变的主次,采取肺肾、肺脾或脾肾同治之标本兼顾、辨证论治的方法,虚则补之,阴平阳秘,脏腑功能健运,则水液代谢正常,下元固摄有权,则咳停遗止。
温馨提示:出现类似症状,不要怕尴尬,记得及时就医哦~
参考文献:江道斌,陈芳.膀胱咳证治源流探讨[J].中华中医药杂志(原中国医药学报),,33(4):-.
往期回顾
·补充叶酸要适度,多多益善不可取
·治疗心律失常的常用中成药有哪些?
·服用中药,您可能想知道……
长按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