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因为是医生,他一直行走在路上,年,他怀揣着治病救人的朴素情怀考入西安医科大学。经过三十年的不懈努力与实践,当初的那个怀揣梦想的“小医生”已经成长为西北乃至全国知名的妇产专业“大专家”,他就是第三届三秦最美医务工作者邹余粮教授。8月18日,在第二个中国医师节来临之际,由陕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主办、《华商报》社承办的“‘70年·医路初心’中国医师节庆祝活动暨第三届三秦最美医务工作者颁奖典礼”成功举办。
陕西省政府方光华副省长、姚建红副秘书长、陕西省卫健委刘宝琴主任、刘勤社书记,省卫健委机关、直属单位负责人、各地市卫健委负责人、西安市医疗卫生系统医护人员代表、我省援外医疗队代表、中央驻陕、省市新闻媒体记者等约人参会。
此次全省共有41人当选三秦最美医务工作者,他们是从全省41万医务工作者当中,经过基层推荐、群众评议、专家评审等多个环节遴选出的,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均为全省医疗卫生系统表现突出、事迹感人的典型人物。西安交大一附院妇产科主任医师邹余粮教授光荣当选,方光华副省长等领导为他颁奖,医院党医院医护人员代表参会,并为邹余粮教授现场加油打气。
多年来,邹余粮先后被评为“抗震救灾先进个人”、万名医师下乡支农省卫生厅先进个人、韩城市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曾获中国医师奖、西安交通大学教学比赛一等奖、医改突出贡献奖,先后被评为年度陕西省岗位学雷锋标兵、陕西省高校优秀共产党员……众多荣誉的背后,体现的是一名大医的初心和孜孜不倦的追求,邹余粮教授以数十年如一日的坚守诠释了“大医精诚,医者仁心”。
从医30载一直在路上
作为一名临床专家,对于邹余粮教授来说,深感自身的担子更重,从医三十年,他几乎没有节假日,他每年诊治患者余例,完成微创以及三、四级手术达千余例,除此外,邹余粮还经常利用周末休息时间,走进县乡村镇,指导基层医疗卫生人员提升诊疗技术,开展流行病调研。危难面前心系患者
年5月12日,百年罕见的汶川地震突如其来,地动山摇的那一刻,邹余粮还在手术台上,坚持和同事们一同为手术台上的患者完成手术。
年4月,青海玉树地震,时任医务部部长的邹余粮快速反应,积极应对,使震区受伤的35名患者安全转运,及时入院,医院和受灾群众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因为出色的工作表现,邹余粮被评为“抗震救灾先进个人”。
年他与西安交通大学外科梦工厂吕毅教授合作,设计完成了世界首创“磁压榨治疗直肠阴道瘘新技术”,同年施行了首例“磁压榨直肠阴道瘘闭合修补术”
年,在区域内率先成功开展了腹腔镜根治性宫颈切除术联合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技术含量高,为患者保留了生育权利及尊严
年邹余良团队的妇科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突破例……
开拓创新开创医疗管理新局面
作为院长助理兼医务部部长,邹余粮重视管理知识的学习、更新与应用,他把自己所拥有的医院的医疗管理中,从不同角度开展品管圈、PDCA循环等管理工具在医疗各项工作中的应用,医院的医疗水平与管理水平。他重视医患沟通,在担任医务医院的医疗纠纷下降了50%以上,保证了医疗安全。
年,医院领导班子,在省内成立首个分级诊疗推进机构“西安交大一附院雁塔区医联体”,探索陕西省落实新医改便捷、价廉的医疗服务新模式,在突破医疗改革“瓶颈”方面做出了可贵探索。
爱,让他重生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追求卓越、精益求精、心存大爱的好医生,却在年底被确诊为肝癌晚期。年12月20日,生命垂危的邹余粮教授倒在了他热爱的工作岗位上,不得不住院接受治疗。作为一个患者,他和普通人有着一样的治愈期许,作为一个医学专家,他知道所谓的“奇迹”就是要敢于面对、勇于尝试。那些日子里,他一边和同事们共同探讨治疗方案,一边大胆实践临床治疗,他曾对主治医师说,“此刻,我就是战场上的王成,在关键的时候,必须要有向我开炮的精神,方能赢得胜利。你就拿我做实验,我活着你的博士就毕业了;我死了,你的博士也毕业了,因为这是真实的数据,没有比这更真实的记录;倘若能成功,你肯定会有高水平的文章发表,肯定会积累临床经验,给更多的肝癌患者带来福音。”邹余粮在疾病得到一定控制后,很快又回到了工作岗位上,一边做管理工作,一边为患者诊治疾病。
他说:“一名医生的战场不仅仅是在门诊和手术室,为群众服务无死角,关键是要珍惜患者的这份信任。做一名医生真的很幸福,只要你设身处地为患者着想,就会发现,老百姓的感情是最朴素、最真挚的。”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在医师节来临之际
让我们致敬好医生
祝福新生命!
编辑:王美英
责任编辑:庞亮
◆致敬医师节
他们没有万丈光芒,但始终温暖有光
◆致敬医师节
交大一附院两位专家喜获第三届“国之名医·卓越建树”荣誉称号!
◆暖心!医院有了职工专属的健康管理中心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文章已于修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