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在線、中安新聞客戶端訊郭凱先,安徽省五河縣大新鎮郭府村村民,因殘疾和身患癌癥成為年建檔立卡貧困戶。然而,身體的缺陷沒有打倒這位堅毅漢子,不服輸的他不僅通過發展掃帚加工產業成功實現脫貧致富,而且帶動更多當地貧困戶和村民走上了脫貧增收之路。
郭凱先的掃帚加工作坊裡,用於制造掃帚的原材料堆積如山,隨處可見工人忙碌的場景,郭凱先本人也在工作臺前忙碌著,『小小掃帚看似不起眼,但做起來得經過劈、編、捆、紮等好幾道工序。就是靠著這掃帚加工手藝,我一個殘疾人也能自食其力、養活全家。』
今年58歲的郭凱先,因患小兒麻痺癥導致肢體殘疾,初中畢業後,曾經流浪外地靠賣藝為生。後來,他與妻子育有兩個女兒,但大女兒因殘疾和疾病,喪失勞動能力。生活的困難沒有讓郭凱先低頭,年,他向同村人學習了編紮掃帚手藝後,便在家開了個制作掃帚的手工作坊,維持一家人的生計。
然而,在年,郭凱先被查出患有鼻咽癌,又遭遇掃帚滯銷,巨額的醫療費和生活來源的無著,使得郭凱先一家重返貧困,當年即被村裡認定為貧困戶。
正當郭家陷入困頓時,郭府村兩委伸出了援助之手。『是黨和政府以及許多熱心人的幫助,讓俺家渡過難關。』郭凱先對記者說,得知他家的困難後,蚌埠市、五河縣的媒體紛紛給予關注,沒多久,他家院子裡堆積如山的掃帚銷售一空。年,他利用扶貧政策貸款進一步擴大了掃帚作坊的規模,而且主動聘請當地村民參與,帶動鄉鄰實現穩定增收。『現在,作坊有三條掃帚生產線,年產掃帚10萬餘把,年銷售額近萬元,帶動包括貧困戶在內10人實現家門口就業。
據了解,作為當地的重要產業,掃帚加工在郭府村已經初具規模,相關產品不但在本地頗有市場,而且行銷江浙滬等多個地區,年產值達0萬元。郭府村第一書記、扶貧隊長洪偉說,目前,村兩委已經把掃帚加工作為該村的扶貧特色產業,希望借此帶動越來越多的群眾摘窮帽、拔窮根。(李向前徽鏡映像工作室記者劉玉纔)
工人們在分揀紮掃帚原材料工人們在分揀紮掃帚原材料工人們在分揀紮掃帚原材料工人們在分揀紮掃帚原材料郭凱先在撿查即將出廠的掃帚。郭凱先在指導工人紮掃帚來源:中安在線 白癜风类型分期白癜风皮肤病专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