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故英国首相邱吉尔有一句经典名言
“Thelongeryoulookback,thefurtheryoucanlookforward.”,意思就是“温故”才能“知新”,回顾一下“无菌术”的发展简史,对其的起源发生、发展趋势有一个较全面系统的了解,才能预知未来的发展走向,才会明白“无菌术”实施年来,为什么会“有进有退”!
一、阻碍外科学发展的三座大山
二、消毒无菌术简史
三、护士以后不用戴护士帽子?why?
四、正常人体组织内甚至血液里都有细菌?
(一)肺部菌群:呼吸系统疾病的关键?
(二)胎盘非无菌,菌群似口腔(综述)
(三)正常乳房组织内也有细菌
(四)正常血液中有细菌、病毒
(五)手术应激下的微生物变化(综述):手术部位感染(SSI),大多数致病菌来自于患者自身体内的菌群!
五、外科刷手到无刷洗手
从有刷到无刷,退化还是进化?
六、备皮的进退
七、术前肠道准备(灌肠)之进退
八、“以菌治菌”治疗泌尿系感染
九、层流净化手术室的弊端
(一)层流手术室的费用庞大
(二)层流净化对医护人员的健康影响
(三)层流净化术管理要求苛刻
(四)结论
十、总结
一、阻碍外科学发展的三座大山1.感染Infection对策--无菌术(Asepsis)抗生素(Antibiotics)
年,弗莱明发表论文报告了他的发现.但是青毒素的提纯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这使这种药物在大量生产上遇到了困难。
年,英国病理学家弗洛里和侨居英国的德国生物化学家钱恩合作,重新研究青霉素的性质、分离和化学结构,终于解决了青霉素的浓缩问题.当时正值二战期间,青霉素的研制和生产转移到了美国.青霉素的大量生产,拯救了千百万伤病员,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与原子弹、雷达并列的三大发明之一。
2.疼痛Pain对策--麻醉(Anesthesia):“硬”麻、止痛药、麻佛散、各种麻醉。
年10月16日莫顿(Morton)医院施行的乙醚麻醉是世界首位在新闻媒体前公开施行乙醚麻醉的另一位美国麻醉医生,在他的墓碑上写道:“在他以前,手术是一种极大的痛苦;因为他,手术的疼痛被攻克;从他以后,科学战胜了疼痛”。所以,在很多教科书里,都是将Morton作为现代麻醉学的开端。同时,美国全美麻醉医师年会(ASA)也是定在每年的10月16日召开。
关于乙醚的首次应用,不得不提另一位医生威廉森·朗(CrawfordWilliamsonLong,~)。虽说大多麻醉教科书和医学史家公认莫顿为现代全身麻醉鼻祖,而实际上,莫顿公开表演前4年,威廉森·朗就展示过了乙醚麻醉。年3月30日,他在乙醚麻醉下成功摘除患者颈部的两个肿瘤。更于此前一年间便将乙醚用于小手术。遗憾的是,直到年他才将这些结果公布与众,发表在《南方医学与手术杂志》(SouthernMedicalandSurgical),与“现代医学全麻第一人”的称号亦失之交臂。
有趣的是,美国现已将每年3月30日定为医师节。这一天,正是为了纪念威廉森·朗完成的第一例全麻。美国很尊重发明,在确认Long是第一位乙醚麻醉的施行人后,为他发行了一枚纪念邮票。他的家乡人又向国会提交议案,建议将他施行乙醚麻醉的这一天定为国家医生节。经国会参众两院通过后,由美国总统布什于年签署总统令,3月30日这一天成为美国的国家医生节(NationalDoctor‘sDay)。
乙醚麻醉的出现,如利剑般铲除了疼痛这个恶魔。莫顿公开演示乙醚麻醉时仅27岁,其他人取得发现的年龄分别是:戴维22岁,威尔士29岁,朗27岁,考尔顿30岁。最老的杰克逊,也仅有41岁。几个小年轻,成为了现代全麻的先驱人物,不同于同时代的其他科学天才,他们不过是普通人。但冒险与实践精神贯穿了全身麻醉这段历史的始终。真正令后人津津乐道的是,没有哪段医学历史事件像现全身麻醉的发明一样,如此传奇讽刺、争议纷纷,这些人的后半生纠缠在谁才是麻醉的真正发明者的纷争吵嚷上,演出一幕幕闹剧乃至悲剧。(详见《麻醉往事》